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练习经典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答案】D【解析】【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说法错误;B、离子包括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原子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不会再分,而由原子团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可能再分,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中,碳酸根离子分开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说法错误;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富硒大米中的硒元素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
右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硒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中x = 18 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C.硒属于非金属元素D.硒原子在反应中易失去6个电子【答案】D【解析】A、2+8+x+6=34,x=18,正确;B、由图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正确;C、硒字的偏旁是石字,故是固态非金属元素,正确;D、硒原子在反应中易得到6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错误。
故选D。
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属于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故C符合题意;D、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4.工业用盐中含有的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
该反应分两步进行:①NaNO2+NH4Cl===NaCl+NH4NO2②NH4NO2===N2↑+2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H4NO2由三种元素组成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C.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D.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四种【答案】D【解析】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 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
A. NH4NO2由氢,氮,氧三种元素组成。
故A正确。
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故B正确。
C. 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三种物质.故C正确. D. 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3, -3,,0三种.故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组成及反应类型。
5.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X>10,则该微粒属于阳离子B.氟元素为金属元素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D.氟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若X>10,则该微粒属于阳离子,故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氟,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故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原子序数为9,氟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故正确。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一定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电子质量相对于原子核来说很小,因此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该选项说法正确;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该选项说法正确;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改变,而原子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质量大,每个质子或中子是每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
7.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
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C.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答案】B【解析】【详解】A.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A选项正确;B.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B 选项错误;C. 铼的元素符号是Re,C选项正确;D.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D选项正确。
故选B。
8.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答案】C【解析】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A正确;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故B正确;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故D正确。
点睛∶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
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9.如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B.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生成物只有一种,是化合物;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10.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和NO,生成物是CO2和N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2CO+2NO=N2+2CO2。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只有生成物的N2分子是由2个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属于单质,正确;B、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将有毒气体CO和NO转化为无毒气体CO2和N2,正确;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CO和NO,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正确;D、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D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
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11.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是A.B.C.D.【答案】D【解析】A、图中表示一种化合物,属于纯净物,错误;B、图中表示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C、图中表示的是一种单质,属于纯净物,错误;D、图中表示的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正确。
故选D。
点睛: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2.下来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电解水得到氢气水中有氢分子B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分子在不停运动C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D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详解】A、电解水得到氢气,说明水中有氢元素,错误;B、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正确;C、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正确;D、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因为二者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性质不同,正确。
故选A。
1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只有带电的原子才叫离子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是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错误;B、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错误;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分子构成的,铁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正确;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错误。
故选C。
14.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A.B.C.D.【答案】D【解析】A、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6=核外电子数6,为原子,错误;B、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错误;C、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10=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错误;D、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正确。
故选B。
15.钕玻璃是激光聚变装置的核心元件。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钕的信总判断错误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B.质子数为60C.中子数为60 D.相对原子质量是144.2【答案】C【解析】A、钕字的偏旁是金字旁,故是金属元素,正确;B、由图可知,钕是60号元素,故质子数是60,正确;C、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故中子数=144-60=84,故错误;D、由图可知,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4.2,正确;故选C。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故A错;B、在硝酸铵中铵根中的氮元素显﹣3价,硝酸根中的氮元素显+5价,所以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故B正确;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在一块属于混合物,故C错;D、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可能是中子,故D错.故选B.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核内一定有质子,不一定有中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中子不带电,熟悉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17.动物的肝脏和坚果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和“锌”是指A.分子 B.元素 C.原子 D.单质【答案】B【解析】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主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