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题分册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题分册汇总

七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诗人初离蜀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3.赏析第二句中“入”和“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连用的动词,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点出秋夜行船之快。

4.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请你结合本诗的内容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寻常:经常。

几度,多次。

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直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2.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3.“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落花”一词有什么寓意?“落花”一词寓意很多,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感叹。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所展现的画面。

我登高远望,望向我遥远的故乡,想必故园的菊花,虽然主人不在,但一定也不负秋阳,在一片战后的残垣断壁之间竞相绽放。

2.结合“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一句,分析题目中“思”字的内涵。

“思”即“思念”,“思”不只表达了作者对遥远故乡的思念,也表达了作者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早日平定战乱的渴望。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赏析“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一夜”和“尽”的表达效果。

“一夜”是指征人无时不在望乡,此从时间上说;“尽”是“全、都”的意思,是指征人无人不在望乡,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有着不尽的乡愁。

全句抒写了成边将士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2.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全诗抒发了征人浓烈的思乡怀亲、满心的哀愁的思想感情。

3.赏析“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两句”。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月色比作秋霜,营造了一个荒凉、严寒、凄冷的环境,将边地生活的孤苦展现出来,为下文表现征人思乡巧妙地设定了情境。

《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的妙处?“排”,推开之意,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冲破白云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邀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运用反衬手法,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时空交错,虚实相应,用来日相聚的欢乐反衬今夜离别的愁苦,使抒情更加强烈。

2. 这首诗两次提及“巴山夜雨”,你觉得有何作用?请赏析。

第一个“巴山夜雨”是实写,渲染凄清寂寥的情调;第二个“巴山夜雨”是虚写,是诗人想象与妻子团圆,突出重逢的温馨和愉悦之情。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身在异乡的孤寂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渴望团聚的心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老病常常会令人自哀,但作者却不自哀,原因是什么?作者有一颗无私的爱国之心。

2.请对“夜阑卧听风吹雨”作简要的赏析。

一语双关,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

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成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爱国之情。

《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七年级下册《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这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

拟人,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3.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请赏析“独坐幽篁里”这句中的“独”字。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体现了作者的与众不同,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试赏析诗中“暗”“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触动听者的思乡之情;“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湿湿,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园东里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所表现的画面。

东望故园,长路浸漫,亲人远隔,不禁泪雨滂沱,打湿双袖。

2.赏析诗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人不说旅途艰辛,不说回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一声“传语”中。

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感情?表达了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赏析“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描写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行列,呈现出一派暮春的生机勃勃景象。

表达了诗人珍惜光阴、珍惜春光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的人生态度。

2.“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字用得很好,请简析其妙处。

“斗”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竟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和悲凉的景象。

2.如何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两句?运用曲笔,这表面上写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讽刺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当时的唐朝已处于风雨摇之中,他们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对当朝统治者的愤慨。

3.“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唱”字意味深长,请作简要赏析。

“犹唱”是还在唱的意思。

作者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面上是对歌女不顾时局安危,依旧演奏靡靡之音的埋怨,实则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对不知亡国之恨统治者者的愤慨,增强了诗歌的讽刺效果。

《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全诗采用怎样的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采用借古讽今(或先扬后抑)的写法,借贾谊的遭遇,揭示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离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2.“可怜夜半虚前席”一句中的“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皇帝殷切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而是鬼神之事,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顾百姓苍生的批判以及嘲讽,同时还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这首诗中“赚”字用得很巧妙,请作简要分析。

“赚”字写出了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实际的艰难形成鲜明的对比。

2.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哲理?我们最好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充分的估计,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请谈一谈“家家”这一叠词运用的作用。

“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净的诗境,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2.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的妙处。

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下意识敲棋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一细节描写,生动而含蓄的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怅惘与无奈。

3.第二句描绘了处处蛙声,运用了什么手法?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运用了“以动衬静”(衬托或反衬)的手法,通过热闹的蛙声,反衬出环境的寂静,表现了诗人的寂寞与无奈。

八年级上册《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说说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女主人独赏美景的孤寂;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的无奈;对丈夫(亲人、心上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横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赏析:老骥伏析,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运用比喻,写出了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霍凝寒?松柏有本性。

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用了衬托手法(或对比),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2.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一个雄健挺拔、挺立风中而不倒,端正、傲雪凌霜的松柏形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