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54-植物生理学-7版第12章 逆境生理

A54-植物生理学-7版第12章 逆境生理

❖ 例如植物遇到干旱或低温时,细胞内的渗透物质 会增加,以提高细胞抗性。根系发达,角质层较厚。
如仙人掌,其一方面在组织内贮藏大量的水 分;另一方面,在白天关闭气孔,降低蒸腾,这 样就避免干旱对它的影响。
❖ 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往往具有双重性,即逆 境逃避和逆境忍耐可在植物体上同时出现, 或在不同部位同时发生。
冰晶体会破坏生物膜、细胞器和胞 质溶胶的结构,使细胞亚显微结构的隔 离被破坏,酶活动无秩序,影响代谢。
3.巯基假说 这是莱维特(Levitt)提出的植物细胞结冰引起蛋白 质损伤的假说。
蛋白质分子内与分子间二硫键 形成示意图 a.相邻肽键外部的-SH基相互
靠近,发生氧化形成-S-Sb.一个蛋白分子的-SH与另一 个蛋白质分子内部的-S-S-作 用形成分子间的-S-S-
三、植物抗寒的生理适应
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 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 抗寒力逐渐加强。这种提高抗寒能力的过程,称 为抗寒锻炼。
1.植株含水量下降 2.呼吸减弱 3.脱落酸含量增多 4.生长停止,进入休眠 5.保护物质的增多
第三节 植物的抗旱性
一、干旱的类型和植物水分状况的指标
❖ 水分饱和亏测定 (WSD) 饱和亏缺=1-相对含水量
二、干旱伤害植物的机理
❖ 1.改变膜的结构及透性 ❖ 2.破坏了正常代谢过程 ❖ 3.机械性损伤
团扇提灯苔叶细胞 脱水时的细胞变形状态 上边是正常的细胞,下边是细胞脱水后萎陷状态
三、植物抗旱机理
(一)植物的抗旱性及形态与生理特点
不同植物或同种植物不同品种抗旱性不同。一般说来, 抗旱性较强的植物具有以下一些形态和生理特征。
抗环境胁迫涉及到植物体的忍耐胁迫和逃避胁迫
(一)生物膜
生物膜与抗逆性有密切关系
膜液晶相
温度过高 液相
凝胶相 温度过低
膜相改变,膜出现裂缝,透性增大,离子外渗,
也使结合在膜上的酶系统活性降低,有机物分解 占优势。
植物可以通过调节膜的成分来适应逆境
❖ 一般情况下,膜脂不饱和脂肪酸越多,抗 冷性越强。
过度水分亏缺的现象,称为干旱(drought)。 旱害(drought injury)则是指土壤水分缺乏 或大气相对湿度过低对植物的危害。 植物抵抗旱害的能力称为抗旱性(drought resistance)。
(一)干旱的类型
(1)大气干旱 是指空气过度干燥,相对湿度过低, 常伴随高温和干风。中国西北、华北地区常有大气 干旱发生。 (2)土壤干旱 是指土壤中没有或只有少量的有效水, 这将会影响植物吸水,使其水分亏缺引起永久萎蔫。
❖ 2. 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 很多植物在低温初期,呼吸强度增加,随低
温时间的延长,呼吸下降。 ❖ 进一步研究发现,低温还引起氧化磷酸化解
偶联,ATP形成受阻以及呼吸途径发生改变。
3. 冷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光合强度下降。 ❖ 光合产物向植株的其他部位的运输量减少。 ❖ 叶绿体类囊体片层结构排列紊乱,被膜内陷或破裂。 ❖ 光合磷酸化丧失,光合电子传递率下降。 ❖ 叶绿体的形成和叶绿素的合成速率受到抑制,叶绿素
4. 呼吸作用的反应 逆境下呼吸作用变化有三种类型: 呼吸强度降低(冰冻、高温、盐渍和淹水胁迫) 呼吸强度先升高后降低(零上低温和干旱胁迫) 呼吸作用明显增强(感染病菌)。
5. 物质代谢的反应 逆境诱导糖类和蛋白质转变成可溶性 化合物增加,这与合成酶活性下降,水解酶活性增强有关。
逆境会伤害植物,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 膜脂中MGDG(糖脂)含量少的,抗盐 ❖ 膜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抗旱。
❖(二)胁迫蛋白 当植物从正常温度转到40℃高温后,诱导
合成一些新的蛋白质,叫做热激蛋白(heat-shock protein)。经过热锻炼而形成热激蛋白的植物,抗 热性提高。 低温胁迫:冷调节蛋白。
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迫:盐胁迫蛋白。
可溶性糖 可溶性糖是另一类渗透调节物质,包括蔗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几种渗透调节物质的化学结构式
有机的渗透调节物质通常具备如下一些特征
❖ 分子质量小 ❖ 十分易溶于水 ❖ 在生理pH范围内不携带净电荷 ❖ 不易透过细胞膜 ❖ 引起酶结构变化作用最小 ❖ 它们的生成又必须是迅速的。
某种溶质浓度增加,除了增加其绝对量外,还可通过 分布上的区域化,来提高细胞内某一部分的浓度。
❖ 交叉适应的作用的主要物质就是脱落酸。 ❖ 逆境蛋白的产生也是交叉适应的表现 ❖ 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 ❖ 多种膜保护物质(酶和非酶)在多种逆境条件下有相似的
变化
1、2:单生1号水稻 1—对照;2—预处理 3、4:朝贵2号水稻 3—对照;4—预处理
第二节 植物的抗寒性
一、冷害 (一)概念:
冰点(0℃)以上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叫冷 害。
含量明显下降。
4. 冷害对原生质流动性的影响
❖ 低温下细胞内原生质的流动性降低。 对于冷敏感的植物在10~12℃下原生质的流
动性就明显降低。 原因:
低温使植物体内ATP产生减少, 细胞膜发生相变。
(四)冷害机理:
1. 膜 发 生 相 变 , 由 液 晶态变为疑胶态;
2.膜透性改变,甚至 造成破损。

SOD、CAT和POD等统称为保护酶系统。 维生素E、谷胱甘肽、抗坏血酸、类胡萝 卜素都是天然的非酶自由基清除剂。
逆境下,从SOD活性下降程度也反映出品 种抗逆性的大小。
(四)渗透调节 1.渗透调节的概念
水分胁迫时植物体内积累各种有机 和无机物质,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其渗 透势,保持一定的压力势,这样植物就可 保持其体内水分,适应水分胁迫环境,这 种现象称为渗透调节(osmoregulation)。
2.渗透调节物质
无机离子
植物对无机离子的吸收是一主动过程,无机 离子进入细胞后,主要累积在液泡中。
脯氨酸
脯氨酸是最有效的渗透调节物质之一,无论哪 一种逆境,植物体内都积累脯氨酸
大麦叶子成活率和叶 中 脯氨酸含量的关系
在-2.0MPa的聚乙二 醇中。h为处理小时数。
甜菜碱
在水分亏缺时,甜菜碱积累比脯氨酸慢,解除 水分胁迫时,甜菜碱的降解也比脯氨酸慢。
缺氧:厌氧多肽 。
(三)活性氧
❖ 活性氧的种类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
(H2O2)、单线态氧(1O2)
❖ 它们有很强的氧化能力,性质活泼,故称为活性氧 (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 活性氧对许多生物功能分子有破坏作用,包括引起膜的过 氧化和脱氧化。
甜菜碱和脯氨酸都分布在细胞质内,所以也称为细胞 质渗透调节物质。
(五)脱落酸
❖ 在逆境条件下,脱落酸含量会增加。一 般认为,脱落酸是一种胁迫激素,它调节 植物对胁迫环境的适应。
❖ 1.逆境时脱落酸的变化
无论在什么逆境条件下, 植物体的内源脱落酸含量都 会增加
❖ 2.外施脱落酸对抗逆性的 影响
外施适当浓度的脱落酸 可以提高作物的抗寒、 抗冷、抗盐和抗旱能力
植物对冰点以上低温的适应叫抗冷性。 热带、亚热带植物易受害。
(二)伤害症状:
(1)出现伤斑、凹陷; (2)死苗或僵苗不发; (3)组织柔软、萎蔫; (5)木本芽枯顶枯、破皮流胶; (6)花芽分化受破坏,结实率降低。
(三)冷害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
1. 对水分的影响 低温会引起细胞缺水、萎蔫。
叶片气孔关闭能力减弱,根系吸水能力降低 对冷敏感的植物比抗冷植物更易降低水分的 吸收。
活性氧与植物膜伤害机制
植物体中也有防御系统,降低或消除活性氧对 膜脂的攻击能力。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 可以消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产生H2O2,而 H2O2可被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分解。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谷 胱甘肽还原酶等共同作用,把H2O2除去,这一系 列反应以发现人命名为Halliwell-Asada途径。
物的抗旱能力越强。
(3)膜脂组分对抗旱性的影响
研究发现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的叶表皮极 性脂和中性脂中含饱和脂肪酸较多,不抗旱小麦 品种的叶表皮细胞的脂肪酸配比正相反。
(二)旱生植物的类型
❖ 旱生植物对干旱的适应和抵抗能力、方式有所 不同,大体有两种类型。
第十二章 植物的抗逆生理
第一节 植物抗逆的生理基础
一、逆境的概念及种类 逆境(stress)是指对植物生存生长不利的各
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生物因素 病害、虫害、杂草
逆境种类
理化因素
物理的: 雪、雹、雷、电 离子辐射、紫外 高温、低温 淹涝、干旱
化学的:除草剂、土壤、水体污染
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植物对逆境抵抗和忍耐能力。
二、逆境对植物的伤害
❖ 1. 细胞透性的反应 膜系统破坏,一切位于膜上的 酶活性紊乱,各种代谢活性无序进行,透性加大。
❖ 2. 植物水分关系的反应 体的水分平衡。
各种逆境都会影响植物
❖ 3. 光合作用的反应 逆境会使光合速率下降,同 化产物形成减少,因为组织缺水引起气孔关闭,叶绿 体受伤,有关光合过程的酶失活或变性。
调节氮磷钾肥的比例,增加磷、钾肥比重能 明显提高植物抗冷性。
二、冻害
第二节 植物的抗寒性
(一)概念:
冰 点 (0℃) 以 下 低 温 对 植 物 的 伤 害 叫 冻 害。
植物对冰点以下低温的适应叫抗冻性。 常与霜害伴随发生。
第二节 植物的抗寒性
(二)冻害伤害症状与类型: 类型:胞内结冰与胞间结冰。 冻害伤害症状:叶出现烫伤样,组织柔
软叶色变褐,终至于枯死。
(三)冻害伤害的机理
1.胞间结冰伤害 主要原因 原生质严重脱水,蛋白质变性,
原生质不可逆凝胶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