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的临床应用综述
持续正压气道通气 CPAP)
于吸气期和呼气期均送入恒定的正 压气流,使气道保持正压
适用于自主呼吸的病人 作用与PEEP相似
A处曲线在基线处向下折返代表吸气, 而B处曲 线向上折返代表呼气, 此即是自主呼吸, 若基线
压力大于0的自主呼吸称之为CPAP.
压力支持通气(PSV)
在病人自主呼吸的基础上,每次呼 吸 得到一定压力的呼吸支持
吸 适用于急性限制性肺部疾病的患者
BIPAP属于PCV所衍生的模式, 即在两个不同压力水平上患者进行自主呼吸高压
(Phigh)相当于PCV中的平台压, 低压(Plow)相当于PEEP, Thigh相当于呼吸机的吸 气时间(Ti), Tlow相当于呼吸机的呼气时间(Te), 呼吸机的频率=60/Thigh+Tlow. 下 图左侧起始是PCV吸气峰压呈平台状无自主呼吸. 隨后的高压或低压水平上均有 自主呼吸+压力支持. PH和PL的PS最大值不大于Phigh +2 cmH2O.
七、机械通气模式二大种类及用途
容量预制型通气模式 压力预制型通气模式
பைடு நூலகம்
压力预制通气和容量预制通气比较
压力 预制 通气
容量 预制 通气
优点
人机协调性好,流速波 更有利于气体在肺内交 换,便于限制过高的肺 泡压和预防呼吸机相关 肺损伤(VALI)
能保证恒定的潮气量
缺点 不能保证恒定 的潮气量,人 机协调性好
呼吸频率由病人自主呼吸决定 锻炼病人的呼吸肌 准备撤离呼吸机
压力控制通气(PCV)
为控制通气,压力为控制的参数 气体分布均匀,氧和和通气良好 需监测潮气量
吸气开始时有向下折返波以后压力上升, 第一个为PCV-AMV, 第二个为自主呼吸+PSV, PS一般无平台样波形出现(除非呼吸 频率较慢且压力上升较快), 注意压力支持通气是必需在患者自 主呼吸基础上才可有压力支持, 而自主呼吸的吸气时间并非恒 定不变, 因此根据吸气时间和肺部情况同时需调节压力上升时 间和呼气灵敏度.
十、常用的呼吸参数
潮气量:成人的潮气量一般为5~ 15 ml/kg,常设定8 ~ 12 ml/kg,然后根据临床及血气结 果作适当调整。对ARDS患者提 倡小潮气量(6 ~ 8 ml/kg) 以要求平台压<30cmH20。
呼吸频率:成人 12-20次/分。对
于急慢性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 如 ARDS 和 肺 间 质 纤 维 化 者 , 可 设 定≥20次/分。
3.生理无效腔/潮气量(VT/VD)>60%者 4.肺活量<10~15ml/kg者 5.P外aC) O且2有>5继0m续m升H高g (趋慢势性,阻或塞出性现肺精疾神患症除
状者。
6.PaO2 <正常值1/3;或P(A-a) O2> 50mmHg (FiO2=0.21,吸空气)者。 P(A-a) O2> 300mmHg(FiO2=1.0,吸纯O2)者。
7.肺内分流(QS/QT)>15%者
8. 最大吸气压力<25cmH2O者
四、机械通气的相对禁忌症
张力性气胸末引流者; 严重循环衰竭者; 巨大肺大疱者; 大咯血引起窒息者;
五、机械通气实施中遵循的原则
个体化原则 氧输送原则 肺保护原则 动态监测原则 MODS防治原则
六、机械通气的有效判断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内部课件
一、机械通气的生理目的
改善或维持动脉氧合-PaO2>60mmHg; SpO2>90%
支持肺泡通气-PaCO2维持在正常范围 维持或增加肺容积-肺不张、ARDS、肺
部感染、肺水肿等
降低呼吸功-正常时占1~3%,呼吸困难 时占20~50%
二、机械通气临床应用临床目的
急、慢性呼吸衰竭引起的低氧血症和呼 吸性酸中毒以及并发的呼吸窘迫症状;
防止和改善肺不张; 防止和改善呼吸肌疲劳; 保证镇静剂和或肌松剂安全性应用; 减少全身或心肌氧耗; 降低颅内压; 稳定胸壁;
三、机械通气的生理适应症
1.自主呼吸频率大于正常的3倍或小于1/3 者。
2.自主潮气量小于正常1/3者。
PSV只能在自主呼吸基础上才能启动, 须预置吸气触发 灵敏度和压力支持水平, 尚须调节压力上升时间和呼气 灵敏度( 以便与自主呼吸匹配), 减少患者呼吸作功. 在流速曲线上PCV为时间切換而PSV为流速切换而在压 力波形上无差别
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
新型的万能通气模式 病人可在高低两个CPAP上自主呼
易发生气压伤 和VALI、 人机协调性差
九、常用的呼吸模式
容量控制/辅助通气(A/C):病人的每次呼吸均被 呼吸机支持,病人呼吸频率可以大于呼吸机设置; 吸气向呼气切换为时间或容量切换;
优点:既可以控制呼吸(安全性),又可以使二 者同步,支持每次呼吸;
缺点:流速和触发灵敏度设置不当,可使呼吸做 功增加;清醒等非镇静病人易不耐受;可发生过 度通气和呼吸性碱中毒;当有压力限制时,如气 道阻力过高、自主呼吸较强或人机拮抗;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呼吸机强制指令通气与患者自主呼吸相 结合的模式;
强制通气与A/C一致; 在触发窗内吸气触发,按预设的参数予
以患者通气,如触发窗内无触发,触发 窗后强制通气;
触发窗位于呼吸周期的起始段强制通气期, 在触发窗期间内自 主呼吸达到触发阈, 呼吸机即同步输送一次指令(强制)通气(即 设置的潮气量或吸气峰压), 若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较弱不能 触发时, 在自主呼吸期结束时(即一个呼吸周期结束)呼吸机自动 给一次指令通气. 此后在自主呼吸期的剩余时间内允许患者自 主呼吸, 即使自主呼吸力达到触发阈,呼吸机也不给指令通气, 但 可给予一次PS(需预设). 图中笫二、五个方框说明触发窗期巳消 逝, 呼吸机给于一次强制通气. 第一、三、四、六均为在触发窗 期内自主呼吸力达到触发阈, 呼吸机给予一次同步指令通气.
有效的机械通气支持或通气治疗是在通气过程中 的压力、流速和容积相互的作用而达到以下目 的:
能维持动脉血气/血pH的基本要求(即PaCO2和 pH正常, PaO2达到基本期望值如至少 > 50-60 mmHg)
无气压伤、容积伤或肺泡伤. 患者呼吸不同步情况减低到最少,减少镇静剂、
肌松弛剂的应用. 患者呼吸肌得到适当的休息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