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摘要:本文分别从让游戏化教学围绕教学目标服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学会竞争三方面进行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从而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游戏化,真正让学生融入了语文课堂,爱上语文课堂,从语文课堂中积累知识,循序渐进,一步步走进语文课堂中的美丽天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游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因此,课堂教学游戏化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成为学生创新学习全过程,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那么,如何利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游戏化,这是我们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
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应该是他们最喜爱的学习方式了。
从广义上理解,游戏就是玩,是一种娱乐的形式。
从狭义上理解,主要是指游戏的主体必须具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品味人生意义的价值性软件。
那么,如何让游戏融入我们的语文教学呢?要针对具体教学目标,结合特定教学内容,把游戏结合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之中。
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游戏化是我们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目标。
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地获得语文知识。
如何去创造一个活泼的教学环境,让孩子们“乐学”?笔者认为,游戏能锻炼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表达的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将游戏精神在教学中的引入,使教学像游戏一样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游戏是小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形式之一,它是儿童定向发展心理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游戏能激发兴趣,引起注意,使孩子过剩的精力得以释放。
经过模拟活动,在轻松愉快中,发展想象力,认识周围世界。
小学语文的游戏化教学,它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趣味性、情境性。
作为教师,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变封闭的语文课堂教学为开放的知识教育,加强课堂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变读书答问单调的形式为课堂上充盈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讨论、游戏,使游戏活动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
例如在教学第一册《识字4》时,课前先准备好贴有生字的金牌和花形卡片,学了生字后,巩固字的偏旁、结构。
导语:小朋友,我们来玩一个找相同偏旁的字做朋友的游戏。
操作过程如下:一生拿一张卡片“打”,说:“找呀找,找呀找,谁是我的好朋友?”拿卡片“拔”和“拍”的同学就都可以
上前说:“我是你的好朋友。
”大家说:“对对对,‘拔’是‘打’的好朋友。
”最后大家一起读读两位好朋友手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偏旁。
在本节课中,我有目的性地将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两者相结合,在课堂上开展具体的游戏活动,创造相应的游戏情境将教学内容具体化、生活化,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二,知识文化性。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指向语文的工具性特征,它最为关注的是字词的识记和书面言语的表达,因此游戏化教学目标最终指向是对语文知识的吸收,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
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过运用游戏教学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要想写好作文,光有素材还不行,还得积累一定的语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妙词佳句。
关于积累,很多人奉行的是“死记硬背”,但如何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去记、去背呢?游戏教学法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自主背诵。
比如,游戏“‘春’字成语大荟萃”,我提前一周告诉学生游戏内容,孩子们为了在游戏中大显身手,必须积累各个含有“春”字的成语,而且要理解成语的意思。
到了游戏时间,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个个是有备而来。
显然,这样的积累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为应付检查的“要我背”,而是主动的充满热情的“我要背”了。
对于一些名言警句的积累,同样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去“刺激”孩子。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希望孩子能在结尾处加个“光
明的尾巴”,也就是所谓的“道理”。
可是,由于孩子缺少体验,那些道理往往加得十分生硬,说教的味道太浓。
游戏作文则不会如此,因为很多道理都是孩子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出来的。
在游戏后的交流中,孩子们常常是乐有所思,许多平时看来的“大道理”此时却显得那么贴切。
比如游戏“盲人摸象”之后,孩子们说:“残疾人的生活太不容易了,我们应该主动地帮助他们。
”游戏“桌上拔河”让孩子明白:“许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力气,还要有技巧才行。
”玩过“抢椅子”之后,有孩子感慨:“机会稍纵即逝,只有抓住每一次机会,才能取得胜利。
”这样一来,游戏让孩子在学会作文的同时更学会了做人,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学语文教学力戒单纯语文知识的教学,而要着力研究教法,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文化,才能展示出语文教育熏陶感染学生的独特作用,真正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愉快教育就是兴趣教育,而游戏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也就是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
这个跟新课程所秉持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以及其他特点有着内在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