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值线图的判读规律

等值线图的判读规律

等值线图的判读规律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60分)
(2013·长沙联考)读某地等高线图(比例尺,完成1~3题。

1.如果在图中AB处修建水坝,坝长(图上距离0.7厘米)和最大坝高(坝顶到坝底)分别约为()
A.70米,50米B.140米,100米
C.140米,150米D.700米,150米
2.如果要在图中区域建一个火情监测点,最好选择()
A.戊点B.己点
C.庚点D.辛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处的水都汇入图中库区
B.甲、乙、丙、丁的海拔都在100米以上、150米以下
C.在庚点可以观察到乙点
D.工程建设沿线要注意预防滑坡等地质灾害
(2013·唐山一模)读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单位:mm),完成4~5题。

4.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在冬季主要盛行()
A.东北风B.西南风
C.东南风D.西北风
5.据图示信息可推断,该区域()
A.地势大致东高西低B.东、西部地域差异显著
C.最大湖泊为内陆湖D.降水集中在夏季
(2013·新课标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图,完成6~8题。

6.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B.海陆分布
C.地形D.大气环流
7.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8.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2013·河南三门峡调研)读亚洲东部某时刻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9~11题。

9.若图中P气压中心的势力逐渐减弱,则此时可能是()
A.春末B.盛夏
C.初秋D.严冬
10.Q处气压值可能是()
A.1 007 B.1 008
C.1 009 D.1 010
11.P天气系统的名称及受其影响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A.高压脊沙尘暴B.冷锋干旱
C.反气旋伏旱D.气旋台风
(2013·云南省昆明市调研)下图为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传播的等时线分布图(单位:小时)。

据此回答12~13题。

12.此次海啸从源地抵达我国上海的时间是()
A.4小时B.5小时
C.6小时以上D.3小时以下
13.我国东海海域等时线分布较密集,说明海啸在该海域的传播速度() A.较快B.较慢
C.时快时慢D.无法确定
(2013·石家庄质检二)作物生育期内某种指标温度持续期的逐日平均温度总和,叫做积温。

在各种积温(0 ℃、3 ℃、5 ℃、10 ℃、15 ℃)中,使用最广泛的是日平均气温≥10 ℃稳定期的积温。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局部日平均气温≥10 ℃的稳定期积温(℃)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甲、乙两地日平均气温≥10 ℃的稳定期积温(℃)可能分别为() A.6 600、6 600 B.6 600、6 400
C.6 400、6 600 D.6 400、6 400
15.图中四地等值线特征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甲地等值线向北凸——洋流
B.乙地等值线闭合——水域
C.丙地等值线向南凸——冬季风
D.丁地等值线分布密集——地形
二、综合题(40分)
16.(2013·长沙四县一市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气温年较差等值线分布图(单位:℃
)
材料二下表为材料一图中M、N两省区土地面积和耕地面积统计表。

(8分)
(2)M省与N省相比,耕地结构有何差异?试分析其原因。

(8分)
(3)图中R、N两省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试简述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10分)
17.(2013·山东原创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北极高压是冬春季节影响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重要气压中心。

受其强弱影响,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冬春季节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会出现异常。

下面甲图为北半球P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乙图为P地1~5月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资料图。

(1)说明P地该年1~5月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并从大气、地形两方面分析其原因。

(6分)
(2)你认为在图中Q地修建水库大坝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8分)
不合理。

(2分)导致湖泊水位降低;导致湖泊盐度变高;导致河流下游生态环境破坏。

(6分)
参考答案
1、解析据比例尺可计算出坝长;坝顶为150米,坝底为50~100米,则坝高为50~100米,最大坝高为100米。

答案 B
2、解析火情监测点应选择海拔较高、视野开阔的点,己点符合。

答案 B
3、解析图示区域为山区,工程建设易造成滑坡等地质灾害。

答案 D
4、解析根据经纬线定位,图中西侧为地中海,图示区域为西亚,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盛行西南风。

答案 B
5、解析图中降水量达到1 000 mm的区域为西南风的迎风坡,迎风坡降水量先随海拔的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大,降水量达到最大后,再随海拔升高降水量逐渐减少,故图中西部地势高,东部地势低;图中湖泊既有河流流入又有河流流出,为外流湖。

答案 B
6、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区为我国台湾省,台湾山脉纵贯台湾岛中部偏东,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等温线分布大致与等高线平行,所以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故选C。

答案 C
7、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夏季盛行东南风,①地位于台湾山脉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最少,故选A。

答案 A
8、解析由题干可知,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答案 B
9、解析P为夏威夷高压,是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印度低压切断形成的。

初秋,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印度低压逐渐减弱,夏威夷高压随之减弱。

答案 C
10、解析Q处气压值可能小于1 008大于1 006或大于1 010小于1 012。

答案 A
11、解析P为高压中心,即为反气旋,在其控制下多为晴朗天气,因此选C项。

答案 C
12、解析根据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及分布规律可知,此次海啸从源地抵达上海需要的时间为6小时以上。

答案 C
13、解析根据图中等时线分布可知,东海海域等时线分布密集,说明海啸在该海域的传播速度较慢。

答案 B
14、解析依据等值线的判读规律,可读取甲大于6 500,小于7 000;乙地等值线闭合,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可知,乙地小于6 500,大于6 000。

答案 B
15、解析甲地位于沿海平原,比同纬度的山区气温高,故甲地等值线向北凸;乙地等值线闭合,且积温低于6 500,说明该地为山地或丘陵;丙地为山地,比同纬度地区气温低,故等值线向南凸出。

甲、乙、丙、丁等值线特征,影响因素均是地形。

答案 D
16、解析第(1)问,注意等值线东段和西段走向的差异,原因可从纬度、地形等角度分析。

第(2)问,两省耕地结构的差异可由表得出,原因可以从两省的地形、降水、地表水资源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

第(3)问,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应从能源、资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答案(1)西段呈西北—东南走向,(2分)受地形因素影响。

(2分)东段大致呈东西走向,(2分)受纬度因素影响。

(2分)
(2)差异:M省与N省相比,草地比重大,水田比重小(草地面积大于水田面积或者水田面积小于草地面积)。

(2分)M省水田面积小的原因: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下渗严重,地表干旱(地表水缺乏或河流少);地表崎岖,地表坡度大;年降水量相对较小。

(6分)
(3)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接近长江三峡等大型水电站,能源供给充足;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10分)
17、解析本题考查区域气温、降水和水利工程建设,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第(1)问,通过某年P地1~5月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资料图可判断出P地该年1~5月的气温和降水特点。

从高压增强推动冷空气南下,遇到地形阻挡的角度解释其成因。

第(2)问,可从修建水库大坝的利弊角度择一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特点:与多年平均值相比,该年降水偏多,气温偏低。

(2分)原因:北极地区高压增强,推动冷空气南下,(2分)P地地势东高西低,冷空气遇到地形阻挡形成降水。

(2分)
(2)合理。

(2分)可以调蓄洪水;可以灌溉农田;可以统一调节流域水资源的利用。

(4分,两点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