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史
论
文
学院: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班级:思政(一)班
姓名:贺龙
学号:1007114037
评《毛泽东科技思想》
近日阅读了《毛泽东科技思想》一书,重新认识毛泽东的科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学习和领会,深入理解和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以这么说,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是在毛泽东科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也是在毛泽东的密切关怀和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建国以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高瞻远瞩逐步形成了以“技术革命”为核心内容的科技思想。
毛泽东的科技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而对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进行了一系列本质性揭示。
毛泽东的科技思想主要是一些战略性的思想,所以它对于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作用也多是起到了根本性、基础性、民族性和战略性的作用。
一、毛泽东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明确了中国科技事业在整个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早在新中国建立伊始,中央政府就积极筹备建立中国科学院。
1949年10月31日,毛泽东亲自将中国科学院印信颁给院长郭沫若,第二天,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
这一行为在全国以及海外同胞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且成为团结海内外一大批科学家共同建设新中国的重要纽带。
从另一个方面也体现了毛泽东对建立和发展新中国科技技术事业给予了厚望。
毛泽东在总结旧中国的百年屈辱史的历史经验后,提出了导致旧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有二: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
现在,我国社会制度变了,第一个原因基本解决了;第二个原因也已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但要彻底改变,至少还需要几十年时间。
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
为此,他一再强调:“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好,而且必须打好。
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
”这强烈地反映了毛泽东作为党和人民的最高领袖,真切渴望中国人民尽快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用以发展我国的经济、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的迫切心情,也体现了他把科学技术看作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大发展的关键环节的重要思想。
二、毛泽东制定了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科研机构体系。
毛泽东科技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用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武装我国的工业、农业和国防,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富强国家。
为实现这种战略构想,在毛泽东的亲自关怀和领导下,中央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一个是制定全国性科技发展长远规划并加以实施,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另一个是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
毛泽东在1956年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毛泽东的指示下,我国制定了
两个科技规划纲要:《1956—1967 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和《1963—1972科技发展纲要》。
在对外学习与引进先进东西的方面,毛泽东提出了以自立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主的总体性方针。
建国初期,我国的科技水平是很低的。
毛泽东有一段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应该相互学习,彼此借鉴,取长补短。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技术落后的国家,在独立自主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学习和引进已经成熟的国外先进的科技成果,并加以消化、吸收,往往是发展科技、振兴经济的一条捷径。
它花费的代价较小,而且可以逐步缩小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
因此,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
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
”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虚心向外国学习,学习先进知识,引进先进技术,洋为中用,这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
三、毛泽东提出大力培养新中国的科技人才,为新中国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政治素质的人才队伍。
毛泽东十分重视科技人才,认为这是关系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成败的关键。
早在延安时期,他在《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一文中,指出:“全党同志必须认识,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的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
要条件之一。
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在毛泽东的倡导下,于1940年,延安成立了自然科学研究会;同年8月,又创办了自然科学院,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培养科学人才的阵地。
建国以后,他更加重视知识分子在经济建设和技术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1953年,他明确指出:“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的,就是要有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并使我们的技术能够得到不断的改善和进步。
”为了满足社会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与苏联协商,尽可能多的向苏联派遣留学人员。
同时,利用多种渠道,呼吁和帮助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人员返回祖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四、毛泽东科技思想对于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国防和国际地位的深远影响。
毛泽东科技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用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武装我国的工业、农业和国防,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富强国家。
在毛泽东亲自领导和关怀下,我国广大的科技专家以及无数的科技工作者经过长期地、不断地和艰苦的努力,终于使我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地的进步。
在毛泽东时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创了前所未有的业绩。
1955年5月14日,第一台6000千瓦汽轮机在上海试制成功。
1956年7月13日,第一个汽车工业的基地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国产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
1958年6月13日,第一座实验性重水型原子反应堆正式运转。
1958年8月1日,
第一台小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诞生,标志着计算机学科的建立。
1961年9月,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研制成功。
1965年9月17日,首次在世界上成功地采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
在标志着一个国家科研水平的国防科技领域,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苏联尔-2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1964年6月,我国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年5月14日核航弹试验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9年9月23日,我国成功地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特别是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而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并且赶在了法国之前试验氢弹。
这引起了全世界的巨大反响,公认中国已进入世界核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科技实力,增强了国防力量,打破了超级大国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邓小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
总而言之,我认为没有毛泽东科技思想,就没有我们中国今天的崛起。
所以我们必须学好毛泽东科技思想,了解毛泽东科技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掌握毛泽东科技思想活的灵魂,才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建设,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
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以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正是在继承毛泽东科技思想的基础上,并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现了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品质。
“始于毛,成于邓”。
毛泽东科技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