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评论
一代君王,太祖洪武,草介出身,终成枭雄!
莫问天下英雄出自何处,只看文韬武略光照千古。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认为历史人物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艺术形象和民间形象。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个人形象颇受争议,后人关于他的定义评价也是各执一端。
那么今天我就这一充满传奇色彩的封建君王来谈谈个人看法。
首先要说的就是这位皇帝的“传奇色彩”
朱元璋贫苦身世。
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似乎没有谁比朱元璋出身更加低微、身世更加凄惨的。
元朝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十八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东乡(今安徽嘉山明祖陵县治明光镇北赵府村)一座破旧的二郎庙中。
由于家庭贫困,兄弟甚多,朱元璋小时候曾读过几个月的私塾,后因没钱交学费,只好退学给人家放牛。
元顺帝至正四年,淮河流域灾害频发,旱灾、蝗灾、瘟疫接踵而至。
朱元璋的家里也遭受了灭顶之灾,亲人相继去世或者逃亡。
朱元璋因为年纪小,到村子附近的皇觉寺出家做了和尚。
因为寺中也没有余粮,朱元璋只做了几十天的和尚,便被打发出门,云游四方。
后来,朱元璋才又回到了皇觉寺。
云游的几年间,居无定所,风餐露宿,靠化缘度日,其实和讨饭也差不多。
然而经过这几年云游的磨砺,朱元璋的视野大为开阔,人生阅历大为丰富。
朱元璋是古来“草寇”中的另类。
他脱颖而出,做成了古来“草寇”都想做而最后都做不成的事,是因身为“草寇”而对“草寇”有一种叛逆意识。
碌碌如陈友谅、张士诚岂能望其项背。
正所谓英雄莫问出处,王候将相岂有种乎?
乞丐出身的皇帝便是传奇所在。
谁也无法否认他是个有“色彩”的人。
他奇特的个性、传奇的身世、跌宕起伏的创业史以及独树一帜的治国驭人之术,都令人好奇,引人深思。
再论朱元璋的文治武功。
朱元璋雄才大略,深谋远虑。
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知人善任,礼贤下士。
朱元璋高度重视并解决好了知识分子问题,这是根本的一条。
明之得国,非得之“天”,而得于“人”。
将领善战、主公明睿,是打天下的重要保证。
他非常了解“文化人”的价值,并十分坚决地接纳和倚靠“文化人”。
解缙谈及此时这样评论道:“帝性神开明达……始渡江时,首兵群雄多淫湎肆傲,自夸为骄。
帝独克己下人,旁求贤士,尊以宾礼,听受其言,昼夜忘倦。
”
他先后起用文人刘基,李善长等人,收为智囊。
其中刘基提出者的军事政治战略方针对于朱元璋的天下绩业具有重大功劳。
名将徐达,常遇春也在他的麾下一展身手,万古流芳。
正是善于驾驭人才,为己所用,从而为自己构筑了一座钢铁长城,能文能武,张驰有序,也终成为其定鼎天下的资本!
毛泽东对朱元璋卓越的军事才能给予过很高的评价,曾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李世民创造了许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最符合毛泽东的军事思维,而朱元璋之所以能紧随李世民之后排名第二,是因为他宏观的军事分析和运筹能力深得毛泽东的赞许。
要明白这一点,只要看看朱元璋与陈友谅的战事便可豁然开朗。
朱元璋在北定中原之前,在江南主要面对两股势力,一是陈友谅,一是张士诚。
本来张士诚尤为逼近朱元璋的地盘,所以有人建议他先打张士诚。
但朱元璋经过分析对比,却先置张士诚于不顾,而首先
解决陈友谅。
其理由是陈友谅素性骄傲,而张士诚器量狭小,两相比较,“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故先攻友谅”。
果然,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时,张士诚徘徊观望,“卒不能出姑苏一步以为之援”。
陈友谅既灭,张士诚顿成累卵,不久便为朱元璋所败。
朱元璋后来回忆说,如果先打张士诚,“浙西负固坚守,友谅必空国而来,吾腹背受敌矣”。
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战略安排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效果。
在北定中原的过程中,朱元璋又采取先山东、次河洛、后秦陇的作战方针,如愿以偿地达到了他的战略目的。
大明建国以后,朱元璋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并且严惩贪污浪费。
力饬朝纲。
〈为什么朱元璋对于贪污浪费实行严酷刑罚?其原因是就在于他出身农民百姓,深知老百姓之所疾所喜〉。
在军事上北御元兵,南平蛮夷,建立了疆域辽阔了大明王朝。
(相信在座各位都听说过当年明月的著作《明朝那些事儿》那里有更详细的陈述。
)虽然朱元璋出身卑微,文化程度有限,但不失为一位伟大的封建君主,在他的身上具有王者的气概,王者的风范。
所谓运筹帷幄之间而决胜于千里之外!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朱元璋刚猛治国政策也留下了诟病。
其高压统治,如杀戮功臣、文字狱及廷杖,特务制度等,弄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典型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政治风格。
整国上下充满了血色气氛。
朱元璋天性多疑,建国以后对于功高之臣多采用打压政策,或者杀戮诛灭,以实行独裁专制。
由于手段过激,刑罚严酷,错杀了许多贤臣良将,也为后来靖难之变,建文帝无人可用埋下了祸根。
同时朝臣自危,以求自保,不敢直言劝谏,万马齐喑。
朱元璋立国后为求文化统治,实行八股科举,这一重大教育体制转变,极大地束缚了文人的思想,阻碍了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八股取士多吸收了忠实的君王奴隶,国家的政治气氛相当阴沉。
缺乏民主和活力。
后世沿袭其八股取士制度,造成明清两代文人封闭自守,顽固不化的思想毒瘤。
还有秘密的锦衣卫特务制度,干涉朝臣自由,监视民众。
任意生杀,权越司法。
在明君时代尚有整治朝纲之用,但为昏君所用则为杀人机器。
后来衍生出来的东厂西厂机构,导致了宦官专权,误国害民之祸。
总结:
我们看待朱元璋这位农民帝王,应该站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去思考,根据历史事实,以科学的分析方法,综合全面地去认识,而不应该仅仅通过一些稗官野史,民间传说或者个人臆想去定义。
朱元璋是一位传奇的封建君王,其文治武功丹青永驻,其刚猛霸道令人自危。
他是流传千古的布衣天子!
他是大明王朝的缔造者!
他是傲视群雄的王者!
他的传奇,他的英雄岁月流传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