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八界:①细菌总界:真细菌界、古细菌界。
②真核总界:古菌界、原生动物界、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藻界。
2真菌特征:①具有真正细胞②无叶绿素,以吸收为营养方式③能产生孢子,一般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并常有分枝的丝状营养体(4)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植物主要是纤维素)。
3大型真菌: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可形成的较大子实体的结构的一类真菌。
4食用菌:在大型真菌中,具肥大多肉的繁殖器官、木质化程度低、不含有毒素、烹调中无异味者。
分类地位:在生物分类中大多属于担子菌亚门,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
粘菌门鞭毛菌亚门真菌界接合菌亚门真菌门半知菌亚门食用子囊菌亚门大型食用菌担子菌亚门真菌毒蘑菇药用5菌核: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形成的一种坚硬的休眠体。
类型:①真菌核:完全由菌丝组成②假菌核:由菌丝与寄主组成③小菌核:很小,小到菌丝未分化。
作用:既是真菌的营养贮藏器官,又是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条件适合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实体、菌丝和分生孢子等。
6菌索:由菌丝体平行组织成长条状的似绳索状物。
7根据菌丝发育的顺序和细胞中核的数目,食用菌的菌丝分为:1、初生菌丝也称单核菌丝或一次菌丝。
由孢子萌发形成,单核,一般初生菌丝不能直接产生子实体。
2、次生菌丝也称双核菌丝,由两条初生菌的细胞经过细胞质配合形成,但核未融合,因此每细胞里有2个核。
一般只有双核菌丝才能形成子实体。
3、三生菌丝也称三级菌丝、三次菌丝或结实性双核菌丝。
是由次生菌丝进一步发育而形成的已组织化了的双核菌丝。
如子实体、菌核中的菌丝。
8菌丝体:由基质内无数纤细的菌丝交织而成的丝状体或网状体。
是食用菌的营养器官。
在一定条件下可扭结在一起形成子实体原基,最后发育成子实体。
9伞菌五个部分的形态:①菌盖:主要呈伞状。
常见的有钟形、斗笠形、半球形、漏斗形等②菌褶:从菌柄向外呈放射状排列,有宽、窄、等长、不等长、三角形、分叉等不同形态排列也有稀密之分③菌柄:输送养分的器官,颜色多为白色或灰白色。
长短为0.5~20cm,直径为0.1~10cm。
形状有圆柱形、粗壮形、基部延伸呈假根状等。
4、菌环:内菌幕破裂残留在菌柄的部分⑤菌托:菌托的形状有苞状、鞘状、鳞茎状、杯状等。
10子实体:由双核菌丝特化而成的肥大多肉的组织器官,上面着生有性孢子,是大型真菌进行有性生殖的场所。
11菌褶构造:菌髓、子实层基、子实层(担子、担孢子、囊状体)12子实层:(位置)伞菌-菌褶的两侧;牛肝菌、多孔菌-菌管的周壁;齿菌类(猴头)-刺状菌齿的表面;腹菌类(马勃)-包被封闭的子实体内;木耳属-子实体的腹面。
13担子类型:无隔担子(伞菌目)、横隔担子(木耳目)和纵隔担子(银耳目)14孢子印:指成熟伞菌在静止的空气中释放孢子时,其沉积物所形成的图纹。
15菌柄和菌褶的连接方式:①直生:菌褶内侧呈直角状着生在菌柄上,如红菇、鳞伞属②弯生:菌褶内侧与菌柄着生处呈一弯曲,如金针菇、香菇、口蘑③离生:菌褶内端不与菌柄接触而形成一个游离于菌柄的环,如草菇属、蘑菇属;4、延生:菌褶内端沿菌柄下延,如平菇、侧耳属。
16特殊的菌褶:子座:冬虫夏草-子囊菌亚门17菌柄在菌盖上的着生位置:①中生:双孢蘑菇,口蘑,乳菇,红菇②偏生:灵芝、香菇③侧生:平菇。
18菌环和菌托的来源:菌环:有的伞菌子实体蕾期,菌盖内菌膜包连菌柄,随着菌盖撑开,内菌膜破裂,残留在菌柄上的部分即为菌环。
菌托:草菇、鹅膏菌属、部分腹菌类的蕾期子实体包有一层外菌膜,当菌柄伸长时,外菌膜破裂,大部分外菌膜残留于菌柄的基部形成菌托。
19子实体的发育形式:①裸果型:子实层自始至终裸露于外,如非褶菌目(鸡油菌等)、侧耳属。
②假被果型:初为裸果型,后菌盖向内弯曲,子实层被菌盖边缘所包裹,直至菌盖扩展时,子实层才显露出来。
如红菇、牛肝菌。
③半被果型:子实层初期菌膜所覆盖,成熟后菌膜撕开时全部裸露于外。
如伞菌目。
仅有内菌膜:双孢蘑菇;仅有外菌膜:草菇;具有内、外菌膜:毒伞属。
4、被果型:子实层包在子实体内,孢子在子实体分解或遭受外力而破裂时才释放出来。
如马勃目。
20食用菌的生活史:所谓生活史就是生物一生所经历的生活周期。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生活史)可分为营养(菌丝)生长阶段(菌丝体生长阶段)和生殖(菌丝)生长阶段(子实体发生阶段)。
孢子→单核菌丝→双核菌丝→菌丝束→子实体原基(菇胚)→菇蕾→子实体→孢子.21孢子的萌发形式:①芽管式(草菇):通过孢孔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孢子萌发,从孢孔中伸出芽管。
②伸长式(香菇):适宜条件下孢子吸湿、膨胀、纵向伸长。
③芽殖式(银耳):以芽殖方式产生酵母型分生孢子(芽孢),再由此萌发形成单核菌丝。
4、分生孢子式(黑木耳):孢子萌发时,先出现横隔伸出1~4支分生孢子梗,每个孢子梗上再形成蹄形分生孢子,由此再萌发形成单核菌丝。
22释放方式:①风传:大多数伞菌②昆虫传播:竹荪③挤压传播:马勃4、雨水传播:鬼伞。
23只有双核菌丝才能形成孢子(判断)正确,双核菌丝占据整个生活史的大部分时期,只有双核菌丝才具有形成子实体的能力。
24木腐生和草腐生:凡以厩肥、草、作物茎秆、腐殖质等作为营养原料的称草腐生。
以木屑、刨花、树叶等木质材料作为营养原料的称为木腐生。
25大型真菌的营养类型(判断:如草菇是木腐生):①腐生:从动、植物残体或无生命的有机物质获取营养,以维持自身代谢。
包括只营腐生生活的专性腐生(如香菇、蘑菇)和以寄生为主、兼营腐生的兼性腐生(如猴头菇)。
专性腐生菌分为:A木腐生菌类:以木质材料作为营养源,如香菇、木耳、灵芝。
木腐类型包括褐腐(主要利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和白腐(主要利用木质素)等类型B草腐生菌类:以作物茎秆、粪肥为营养源,如双孢蘑菇、草菇②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利互惠,相互依存的现象。
③寄生。
26菌根:真菌与高等植物根部形成的合体,能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并能分泌生长素供植物利用。
植物提供C 源和N源。
分为:外生菌根:菌丝不侵入细胞,且外生菌根的植物一般均无根毛,菌根菌所形成的哈氏网和菌套为主要的吸收器官。
内生菌根:通常在根系表面看不到密集的菌丝,菌丝往往在寄主的细胞内形成膨状体及分枝。
27褐腐和白腐的区别:褐腐:主要腐食木材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对木质素降解能力较弱。
引起组织崩溃、使木材呈片状、蜂窝状、粉状。
如茯苓。
白腐:侧重于降解木质素,腐木剩下白色海绵状的木纤维,如多孔菌科一些属种。
28营养物吸收方式:①被动扩散:低分子物质借助细胞内外浓度差,由高浓度处扩散到低浓度处。
②主动运输:细胞膜上存在着载体蛋白或酶,使酶解物可逆浓度梯度移动,此过程需要一定能量。
29菌群类型:①低温性菌群:菌丝生长最适温度18~21○C,如金针菇,滑菇等。
②中温型菌群: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2~28○C,如香菇。
③高温型菌群: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32○C,如草菇。
30降温是诱导子实体原基形成的主因。
一般要求和该菌类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之间有3~10○C的降温幅度。
诱导子实体原基形成的温度分为:低温菌群原基形成温度、中温菌群原基形成温度、高温菌群原基形成温度。
31变温结实:菌丝降温后,还需要一定昼夜温差刺激才可诱导原基形成。
如香菇。
32稳温结实:温度降至一定程度后,保持温度恒定可诱导原基形成。
如草菇、木耳、银耳。
33①喜湿性:对湿度有较高的适应性,过湿时子实体仍能发育良好。
如银耳、平菇、黑木耳。
②厌湿性:湿度较大则发育不良。
如香菇、双孢蘑菇、金针菇等。
34木腐生-酸性,草腐生-碱性:木腐生菌喜偏酸性基质;草腐生菌喜偏碱性基质。
35据子实体对CO2的敏感程度分:①对CO2敏感菌类:CO2浓度稍增加,对子实体发育有极大的危害,如蘑菇、灵芝、黑木耳、银耳、香菇。
②对CO2不太敏感菌类:CO2浓度稍适度增加,对子实体发育影响不大,如金针菇、凤尾菇。
36按子实体对光质的要求将真菌分:①喜光型:散射光刺激下,促进子实体分化发育,如香菇、草菇、滑菇、猴头菌、侧耳类、木耳类。
②中间型:对光线反应不敏感,有无散射光均可发育,如蘑菇、大肥菇。
③厌光型:子实体形成无需散射光刺激,如茯苓、块菌等地下生的菌类。
37诱导原基的形成需弱的散射光:诱导不同食用菌原基分化所需光照度不一,一般只需低照度的弱光。
但是光照度过低,很难诱导原基分化。
蓝、紫外光可促进子实体的形成。
38主要真菌的分类地位:银耳: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木耳: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灵芝:多孔菌目灵芝菌科;香菇: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平菇:伞菌目口蘑科侧耳属。
39多孔菌担子果的菌丝分类:①生殖菌丝:为双核薄壁的次生菌丝,多数具锁状联合,有分枝和隔膜,内部原生质稠密,它是形成子实体内一切结构的菌丝,还可以分化形成骨架、联络菌丝、囊状体、刚毛、担子②骨架菌丝:为厚壁的无分枝和隔膜,无锁状联合,垂直或稍屈曲的长形菌丝,除顶端有较薄的壁和稠密的原生质外,内部常空虚。
它构成子实体的骨架,作用加固子实体。
③联络菌丝:为薄壁或厚壁的,具锁状联合、多分枝的一类菌丝,常互相交错地将骨架菌丝联结起来的。
40菌丝系统:担子果内菌丝排列为一定形态的菌丝系统,分为:①单系菌丝系统:生殖菌丝。
②双系菌丝系统:生殖菌丝+骨架或联络菌丝。
③三系菌丝系统:生殖菌丝+骨架+联络菌丝。
41猴头,灵芝等特征:主要是伞菌目。
猴头菌:子实体扁半球形或头状,宽5~20cm,新鲜时白色,干后由浅黄色至浅褐色,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有密集下垂的长刺,刺针形,长1~3cm,生于栎、胡桃及其它阔叶树立木或腐木上,可食。
灵芝:菌盖软木质,蛤壳状或肾脏形,黄色至红褐色,表面有光泽并有浅皱褶纹,柄偏生,红栗褐色,光泽如盖。
42伞菌目形态特征:担子果肉质,极少革质或膜质,子实层初期由菌幕盖着,成熟时外露,担子无隔,担孢子单孢,无色或有色,它的形状、大小、色泽和纹饰等是分种的重要依据。
43毒菇类型:①引起肠胃炎症状的毒蘑菇②引起神经、精神病变的毒蘑菇③引起肝脏等内脏损害的毒蘑菇(4)引起溶血症状的毒蘑菇⑤引起呼吸与循环衰竭症状的毒蘑菇(6)引起光过敏性皮炎的毒蘑菇。
44有毒菇的6种中毒方式:①引起胃肠炎症状,食用后潜伏30min-3h,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如毒红菇、臭黄菇②引起神经、精神病变,兴奋或抑制兴奋,潜伏20min-2h,如花折伞③引起肝脏等内脏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破坏,潜伏>6h;4、引起溶血症状,初表现贫血⑤引起呼吸与循环系统衰竭症状;6、引起光过敏性皮炎。
解毒方法:催吐、洗胃、灌肠。
45优良菌种的条件:①一是菌种本身的种性,如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②二是菌种的高纯度、无混杂③三是菌丝体无老化现象。
47、PDA母种培养基:①配方和含量: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琼脂18~23g,水10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