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导言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 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 融的意境。 ( 2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 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 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
(1)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 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 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 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 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 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 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 清)意境。(4分) 写出漂泊他乡、孤独寂寞,各给1分;写出 “落日”与“秋风”一为虚景或喻意,一为 实景,给1分;简要分析意境或简要赏析,意 思答对即可,给1分。
晚:归艘\晚钟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带”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老鹤赋予人 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 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 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 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船夫 睡舟尾,横—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 这两句诗的内容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广东历年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 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因感伤国事,春花使我泪飞溅; • 文言文作品大都存在词类活用现象,古典诗歌也不 例外。 因恨别离之苦,鸟声使我心惊。 • 周邦彦《满庭芳》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 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 寒。 • 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蒋捷《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 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 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3)(3分)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 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 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 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 ,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 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 传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 分析给2分。答出画面的内容给1分。 写出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以酌 情给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 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 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 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 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三、解读古典诗歌必备的基本常识
• 2.留意“互文”,参互理解。
• 所谓互文,是指古代诗文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 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使上下文有关词语互相辉映、暗示,收到意思全面 而行文简洁的效果。碰到互文现象,应上下补充, 参互理解,不能孤立地理解诗句意思。 • 王昌齡《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 还。 •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 家。 • 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 无管弦。 • 杜甫《狂夫》:风含翠筿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绝句的特点
绝句每篇句数、字 数、平仄、用韵、对 仗等均有一定规则。 包括五绝和七绝。
鹿 柴 王维
空 山 不 见 人,
但 闻 人 语 响。
返 景 入 深 林,
复 照 青 苔 上。
词的特点
•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是合乐的歌词,有 “令、引、近、慢”等四种体裁。按字数分小令(58以
内)、中调(59字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
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 特点:每首都有调名,称为词牌;大都分为数段;字数 一定;长短句句式;讲究平仄;押韵位置因词调不同。
• 词必有词牌,题目则可有可无。书写格式如: 《念奴娇· 赤壁怀古》、《扬州慢》(淮左名都) 词牌 题目 词牌 词的首句
间隔号
三、解读古典诗歌的基本常识
• 1.知晓“活用”,理解词句。
三、解读古典诗歌必备的基本常识
• 3.识别“倒装”,还原语序。
• 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 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 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杜甫《秋兴八首》之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 梧栖老凤凰枝。
格律诗的特点
律诗每篇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等均 有一定规则。包括五律和七律。一、二两句叫
首联或起联,三、四两句叫颔联,五、六两 句叫颈联,七、八两句叫尾联或结联。每联 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颔联和颈联必须 须对仗,首联、尾联可对可不对。
• 对仗的主要特点: 《旅夜书怀》 ①句法相同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②不能用相同的字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③词性要相对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2分 荒村与古寺 断霭与流莺 生与语 写出其中任意一组,给2分 (2)(3分)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 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 ,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惊。这前 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意思答对即可。答出“闲情”给1分,答 出“触景生情”给1分,答出“思乡之情” 给1分。
三、解读古典诗歌必备的基本常识
• 4.注意“略”,添补字词。
• 古典诗词由于语言的精炼简洁,常存在省略现象, 国破(但)山河在,城春(但)草木深。(因)感 阅读时,要善于将补节略浓缩的字词重新补充出来, 时(而)花溅泪,(因)恨别(而)鸟惊心。 以便更好地读懂原句,体会意蕴。 • 王维《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 文天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 别鸟惊心。 •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 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古 典 诗 歌 鉴 赏
一、考点要求 二、古典诗歌基本常识
三、解读古典诗歌基本常识
四.广东历年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一、考点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 ⑵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二、古典诗歌基本常识
古体诗
诗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五言(五律) 七言(七律) 五言(五绝) 七言(七绝)
《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 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 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 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 扬不凡的气度。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 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 “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诗眼”分别是“咽”、“冷”。山 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 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 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 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 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答: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
萤,孤灯。 解答: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 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 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 “穿”:形象的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 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 “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 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艘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艘: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 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3分)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解析】 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 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 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广大人世、爱国志 士的象征了。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 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 精神。诗中后句,诗人将“无言” 和“一生开落 任春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 自已无言,用宋高宗和秦桧以及对女真贵族俯首 贴耳、没有骨气和勇气的主和派,来衬托木芙蓉 霜后“着红”的英勇气慨。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 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极为深刻。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 分)
【参考答案】
(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 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 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 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 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