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焦炉烘炉操作规程(修改)

焦炉烘炉操作规程(修改)

1#焦炉烘炉操作规程1烘炉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1.1烘炉前成立烘炉开工投产指挥部,一方面可与上级开工指挥系统相衔接;一方面可全面调动人力、物力,确保顺利开工投产。

1.2指挥部下设材料组,机修组, 铁件组,测温组,热修组,自动化仪表组及统计人员等。

1.3各项规章制度按实际情况编制完毕,经审批后可供实施。

1.4岗位人员配置齐全,经培训考核,取得上岗操作证后方可上岗独立操作。

1.5烘炉及开工所需外协人员,必须在正式上岗工作前的半个月到厂报到,以便接受安全教育和短期培训。

44=1614=414=42烘炉升温计划:重钢焦化厂1#焦炉为JN43-804型焦炉,焦炉特点是复热式、双联火道,废气循环,焦炉煤气下喷、空气侧入。

1#焦炉焦炉烘炉方案采用焦炉煤气烘炉,并且采用带炉门烘炉,焦炉外采用不砌外部小灶、不砌封墙,装炉门,在炉门下部专设烘炉孔的方式进行。

炉温达到800℃后开始转地下室加热。

焦耐院热工站提供的炉烘炉方案将1#焦炉从常温到出焦绝对工期暂定为54天。

常温到100℃干燥期:8天300℃以下升温期36天升温中期300℃—600℃8天升温后期6天3烘炉操作程序3.1点火前焦炉的原始状态:3.1.1分烟道翻板处于全关状态,要求翻板转动灵活,并作好开关方向的标记。

3.1.2煤气铊全部处于关闭状态。

3.1.3废气开闭器小翻板开度:1-16#调到9格,17-31#调到10格,32-47#调到11格,并固定。

3.1.4烘炉煤气总管开闭器,机焦侧开闭器和支管旋塞处于全关闭状态,并要求灵活好用。

3.1.5流量孔板和节流小孔板安装检查完毕。

3.1.6全部烘炉小灶的一次和二次进风门打开,开度一致。

3.1.7煤气管道上的测温、测压、测流量的接点和仪表安装完毕。

3.1.8周围环境清扫干净。

3.2烘烟道由于1#、2#焦炉的烟囱已经投入正常使用,总烟道已有足够的吸力,控制1#炉侧总烟道吸力在12mm H2O柱(即120Pa)左右,1#炉机焦侧分烟道小灶点火(在炭化室小灶点火前2天)。

将全部废气铊用木杆支起,高度为150mm,此时由于大量空气经炉体进入烟道内部冷却,烟道吸力急剧下降,所以应立即进行炭化室小灶点火,为适应焦炉低温阶段的升温要求,第一批只将半数的小灶点火,即开始将焦侧“双”号灶,机侧“单”号灶点火。

当立火道温度达到60-70℃时,将其余的小灶全部点火。

当炭化室小灶点火2天后,再将抵抗墙小灶点火。

应密切注意炉端小灶燃烧情况防止其火焰大造成温度超升,一般应使其略低于炉端燃烧室的温度。

根据炉温情况,燃烧室温度达到70-80℃时,当停止分烟道烘炉小灶。

3.3炭化室小灶(炉门下部)点火作业3.3.1在送煤气之前,将管道内的空气用蒸汽吹扫再用煤气赶蒸汽,在尾端取样做爆发试验三次合格,将放散管关闭,准备点火。

3.3.2煤气总管压力在200 mmH2O柱(即2000Pa)以上时,由烘炉负责人通知点火,先将点火器点燃放在煤气出口处,再开煤气旋塞。

3.3.3点火由交换机一端开始,先点炉室的一半,机侧为“单”号,焦侧为“双”号,待全炉温度达到60-70℃时,再按顺序点燃另一半炉室。

3.3.4烘炉小灶点燃后,由烘炉负责人检查燃烧情况,规定加热制度,由压力调节工、看火工共同负责,保持正常稳定。

3.3.5初期因煤气用量小,燃烧器容易熄灭,要特别加强检查。

发现熄灭,要迅速关闭煤气支管旋塞,停3-5分钟后,待残余煤气排干净后,再将点燃的火把放在煤气出口处后开煤气,并报告值班负责人,点火时要防止爆炸和烧伤,要2人以上进行工作。

3.3.6烘炉初期使用燃烧器管子上面的带状空气口调节空气量,燃烧正常后使用炉门烘炉孔上的扇形孔调节空气量。

3.3.7注意烘炉管道的煤气泄漏,燃烧器的火焰应保持同样大小。

在火焰燃烧不正常或向外喷时,要报告值班负责人检查处理。

3.3.8检查孔板是否有萘、焦油、填料屑等异物;检查烘炉砖是否有结炭。

如分烟道吸力降至5 mmH2O柱(即50Pa)时,必须迅速增加吸力,保证正常烘炉。

3.3.9在烘炉期间要保证有足够的煤气供应,不得停止加热。

3.3.10燃烧器孔板的更换:3.3.10.1当烘炉配管压力>2500Pa时,原则上要将孔板直径换大。

3.3.10.2关闭燃烧器阀后要迅速将风门关闭,方可换孔板。

3.3.10.3更换后仍然按规程点火(先给火源,后开气源)。

可根据炉温情况,逐步开启焦炉煤气阀门,为保证烘炉的稳定,必须保持焦炉煤气主管压力在2500Pa以上。

3.4测量温度的方法3.4.1测温从常温至转为正常加热前,连续使用高精度的热偶及计算机进行温度检测;炉温>800℃时使用“光学高温计”或“红外线测温仪”测温并拆除烘炉设备。

3.4.2测量时,所有温度计、热电偶要在测点停留15分钟以上,测量和读数要迅速准确,测每一项温度要连续进行。

3.4.3用测温工具要进行温度校正,用新温度计必须加上校正值,以防测温不准。

校正方法:用原温计测一孔温度,再使用待使用温度计测该孔温度,将其结果比较,得出校正值。

3.4.4测温时温度计插入深度为:燃烧室2.0米;炭化室室1.5米;蓄热室顶部1.5米;蓖子砖处0.2米;小烟道0.2-0.3米。

3.4.5总、分烟道必须装有温度计、吸力表。

3.4.6烘炉期间温监测温项目(表1-3)3.5控制和测量吸压力的方法3.5.1烘炉初期采用较大的空气过剩系数以增大废气体积,以便炉体上下温度均匀,并防止水汽在炉体内部冷凝。

3.5.2看火孔压力约在160℃左右时转为正压。

3.5.3烘炉中期要经常保持分烟道吸力稳定和达到规定的数值,以正确控制炉体上下部温度的分配比例,整个烘炉期间烟道吸力变化不大。

3.5.4烘炉末期,为防止炉体下部温度过高,空气过剩系数要小。

3.5.5每次吸力的调整范围在0.5-1.0mm H2O柱(即5-10Pa)之间。

3.5.6烘炉期间吸力压力测量项目,见表1-4。

3.5.7空气过剩系数管理原则:根据烘炉不同阶段需要控制不同的空气过剩系数值,以保证烘炉的温度分布合理。

空气系数的控制可参照下表1-5:以表可供烘炉时参考,烘炉实际空气过剩系数控制值应根据炉温度情况灵活掌握。

3.6烘炉温度管理原则3.6.1管理火道计划升温允许波动范围:升温应按计划进行,同时还必须加强与膨胀管理人员的联系以检查温度与膨胀的对应性。

烘炉时,应使炉体各部位温度协调,全炉温度达到最大限度的均匀稳定。

在这样的条件下,保持炉体各部位膨胀均匀,墙面完整严密,标准燃烧室对计划升温的允许波动误差规定如下:温度范围允许误差0-250℃±1℃250-400℃±2℃400-600℃±3℃>600℃±5℃3.6.2在干燥期,即在105℃之前要特别注意,小烟道到废气开闭器处的废气温度不低于露点温度,以防止冷凝水析出,要经常检查墙面是否有冷凝水的痕迹,若出现时应迅速增加空气量。

3.6.3烘炉各阶段中,两侧烟道的吸力大致相同,每次吸力调节范围在0.5-1.0 mmH2O柱(即5-10Pa)之间,随着煤气流量逐渐增高,以保证平稳地减少过剩空气量,使炉体加热均匀。

3.6.4在保持进风口尺寸和烟道吸力大致不变的情况下,每天主要以改变煤气供应量来调节升温速度,下列数据为温度和烟道吸力的参考值。

3.6.5为了保证炉体均匀膨胀,使燃烧室和蓄热室温度最大限度的接近,在改正常加热时,小烟道温度不得高于400℃,更不准骤然下降,最适合的温度波动范围在20-30℃之间。

3.6.6烘炉期间,不允许温度下降,但也不允许温度猛升,以避免硅砖由于膨胀、收缩不均产生裂纹。

假如上一班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本班的升温计划,则本班只能采取保温。

升温偏离计划后,严禁急剧追赶计划,应慢慢接近计划值。

6.6.7为了正确判断和掌握升温速度,要特别注意煤气和吸力的增加、减少数量及时间,以及阴雨和大气温度等各方面的变化。

例如,当本班炉温升温速度不大,但已知上班于下班前已加过煤气量,此时,本班就不必加煤气量,以免炉温猛升。

因为加煤气后,反映在温度上尚需一段时间,一般温度约滞后2-3小时。

3.6.8当温度达400℃时,若有把握按期竣工,方可继续升温。

3.3.9若在400℃左右需要长时间保温,则要减少过剩空气系数,а值大约为1.6-2.0,同时烟道吸力减少,废气铊杆降低。

3.3.10若小烟道温度过高,可参照3.6.9来处理,以降低小烟道温度。

3.6.11抵抗墙温度达到400-450℃时,可将抵抗墙的烘炉小灶拆除,并将烘炉孔砌死,煤气支管安装盲板。

3.6.12每侧烘炉煤气管应有流量孔板和开关(考克),烘炉煤气支管必须装设有用于不同流量的各种孔径的流量孔板,当分管压力增加到180-200 mmH2O柱(即1800-2000Pa),再增加压力煤气流量增加不明显,而且炉温不上升时,调换节流孔板。

烘炉期间依次调换直径3、5、7、9、11、13、17、20mm(节流孔板可采用б=0.5mm的镀锌铁板制作,孔径加工要准确,加工精度为±0.1mm)的节流孔板,注意边炭化室小灶的节流孔板直径是中间的1.5倍。

3.6.13机、焦侧支管小孔板更换完后,为使炉温稳定,应使更换孔板前后的煤气流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分别调整机、焦侧煤气压力,调整幅度应按下面公式进行估算:P1/P2=D42/D41式中:P---------更换小孔板前煤气压力(mmH2O)P2---------更换小孔板后煤气压力(mmH2O)D1---------更换前小孔板直径(mm)D2---------更换后小孔板直径(mm)3.6.14更换小孔板时要求特别注意防火和防爆,须先把支管旋塞关死,更换完孔板后要进行火把试验。

点火时,先点燃火把,并将火把放在煤气支管出口处,再开旋塞,并将进风口按规定尺寸调整好,此项工作应操作迅速,要在尽可能短时间内结束,以免引起炉温波动。

3.6.15为使全炉烘炉支管的压力一致,保证炉体温度的均匀性,当炉温达到160-180℃时可将支管上的烧嘴全部拆除,拆除烧嘴后根据煤气压力降低情况,再调整煤气压力。

3.6.16升温计划的执行及监测:3.6.16.1每天的计划温度是指白班应达到的温度。

3.6.16.2每班的计划温度是指每班下班前1小时应达到的温度。

3.6.16.3每班的温度应按计划均匀升温。

3.6.16.4由于采用计算机控制,所以温度的采集、显示为每5分钟一次。

3.6.16.5每天的班报所采用的监测温为每四小时一次。

3.7烘炉煤气管道的管理3.7.1烘炉临时煤气管道及各种管件的装配应符合正常加热用的煤气管道技术条件及试验验收标准。

3.7.2管道必须装有总管闸阀,机、焦侧闸阀,便于调节加热用的煤气流量。

3.7.3在送煤气之前用蒸汽吹扫,冷凝水要及时排除。

3.7.4煤气导入管件的冷凝水要及时排除,在处理时要有2人以上在场,不要影响加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