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本思路: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手段,重点在 ...

基本思路: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手段,重点在 ...

北京市水产总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北京市水产总公司二○○六年二月目录一、企业发展概况 (1)(一)企业基本情况 (1)(二)企业改革与发展 (2)1、企业改革进展情况 (2)2、企业发展情况 (2)(三)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5)二、“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6)(一)指导思想 (6)(二)发展战略 (6)(三)发展目标 (7)三、“十一五”产业发展重点 (10)(一)主业发展重点 (10)1、水产品流通与物流配送业 (10)2、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12)3、水产品加工业 (14)4、远洋渔业 (16)5、水产种苗与生物渔药业 (18)(二)投资与资产经营 (20)(三)渔业科技创新 (20)四、实现“十一五”规划的主要措施 (23)(一)加快改革步伐,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23)(二)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企业扩张式发展 (23)(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24)(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行业精品 (24)(五)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24)(六)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25)(七)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25)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根据市国资委制定的《北京市国有经济产业布局“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产业布局,结合总公司“十五”期间发展基础和本市渔业发展规划,围绕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实现“总量增长、主业突出、品牌经营、提高效益”的发展战略,特编制《北京市水产总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企业发展概况(一)企业基本情况北京市水产总公司是以水产业为主、多元化发展的集团性国有企业。

公司成立于1983年。

近两年,按照市国资委深化企业改革的要求,启动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工作。

总公司实行主业控股、辅业参股,经过产业结构调整,总公司初步形成了以水产批发市场、水产品加工、远洋渔业、水产种苗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建立了以水产批发市场和水产品加工为核心的,从事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目前,总公司共有直属二级企业19家,其中:全资子公司15家、控股公司2家、参股公司2家,另有一家科研事业单位和一个物业管理中心。

到“十五”期末,总公司资产总额7.55亿元,所有者权益1.76亿元,负债总额5.71亿元,固定资产3.08亿元。

“十五”末,总公司总资产回报率0.50%,资产总额比“九五”末增加6455万元,增长了6.98%;总收入2.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51亿元,实现利润500万元,上缴税金1262万元;资本保值增值率101.7%;资产负债率75%。

“十五”期间,总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累计达到8.2亿元,主营业务利润总额4286万元。

到2005年底,总公司现有在职职工1019人,其中在岗729人,非在岗290人,离退休1242人。

管理人员及各类技术人员占30%。

(二)企业改革与发展1、企业改革进展情况总公司按照“资产重组、业务整合、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原则,根据市国资委关于对国有企业进行“调、改、剥、破”的要求和部署,自2004年起,从打破国有独资、“一股独大”的传统格局入手,提出了“通过三年产权制度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国有股在辅业企业大部分或基本退出,对主业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一个股权结构合理的现代水产集团”的战略方针,制定了《总公司三年重组改制方案》和《总公司主辅分离改制分流总体方案》,编制了实施计划,力争使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的水产产业,能够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迅速发展,使总公司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主营业务做大做强。

经过努力,主辅分离、辅业企业改制分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业企业的改制工作业已开始启动,通过对系统内的二级企业调、改、剥、销,产业布局逐步优化,债务结构、人员状况得到改善,企业资产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控制力逐步增强,使总公司增强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

2、企业发展情况(1)主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发展思路清晰经过“十五”期间的努力,总公司主业产业化由调整结构为主,开始进入到以培育行业优势为主的新阶段。

按照“有退有进”的原则,重点培育了具有比较优势的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水产品加工业、远洋渔业、水产种苗业四大板块。

远洋渔业:在原有的8艘底拖网捕捞船和3艘大型钓船基础上,为扩大捕捞生产规模,从2001年起,共投资5600万元通过购买和逐年新建,组建京远901、903、906号3艘1200马力以上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船队赴太平洋作业;2002年,在日本设立了北水株式会社,以协助金枪鱼钓船获得进入日本国境资格,保证了渔获直接进入日本市场;2005年远洋渔业产量、产值分别为7460吨、6400万元,其中金枪鱼产量、产值分别为700吨、2100万元,增强了北京远洋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

水产品加工:2001年投资300余万元,购买并改造完善了密云水产品加工厂,于2002年通过了ISO9001和HACCP认证,年加工能力1000吨,自主研发、生产的池沼公鱼、鲟鱼、罗非鱼等“北水”牌系列产品,填补了北京地区淡水鱼深加工的空白,并出口日本、韩国等,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2003年起,投资近2000万元在通州廊府建设了占地50亩的北水食品工业公司加工厂,建设加工车间3000平方米,1000吨-18℃冷藏库,60吨-50℃超低温冷藏库,拥有隧道单冻机、平板单冻机等大型加工设备,建有鱼糜制品、冷冻水产品、金枪鱼制品等三条生产线,设计年生产能力2500吨,日冻结能力10吨,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有了新突破,进一步提高了产业层次,为培育“北水”品牌,开展“订单渔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水产品批发市场:总公司对岳各庄、四道口两个水产批发市场的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建立了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检验检疫标准,不断完善管理和服务,为商户提供了稳定的经营场所和安全、良好的经营环境。

四道口批发市场2005年交易量18万吨,交易额15.6亿元,市场租赁收入2100万元。

为提高市场份额、扩大业态规模,2004年底,总公司投资9300万元购买了新发地130亩土地,计划建设新的水产品批发市场,目前已完成新市场设计方案,一期建设工程已经启动,新市场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大水产总公司在业内的影响力。

科技创新与水产种苗业:水产研究所作为总公司主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大力加强技术创新及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市场需求及总公司相关企业科技需求为出发点,结合本市及全国渔业发展,“十五”期间,共完成科技部、农业部、市科委、市农委等上级单位下达的科技项目56项,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农业技术推广奖12项,对渔业行业科技进步及渔业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在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于郊区渔业生产和总公司相关企业的同时,加大了水产种苗业和生物渔药业发展力度,投资二千多万元建设了十渡、玉渡山、汇瀛养殖基地和鑫洋生物渔药厂,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十五”期间,共生产销售名优种苗2.3亿尾;鱼用添加剂670吨,30多个品种渔药1263吨;在此基础上,建设了北京水产高技术实验室、国家级北京鱼类良种场和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高了研发能力和在行业中的地位。

在总公司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总公司不断培育主业优势,扩大了产业规模,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为主业产业化经营奠定了雄厚基础。

(2)整合资源,盘活资产,收益显著“十五”期间,总公司加大了资源整合开发力度,先后盘活了万泉渔业公司、海味品公司、水科所大院、海运兴公司、延庆一场等土地资源,将土地开发收益主要用于水产主业建设,使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业以及批发市场建设得到了资金保障;同时通过债务重组,解决了历史形成的近1亿元的债务问题,大大减轻了债务包袱,优化了资产结构。

部分二级公司如万泉渔业公司、海运兴公司、永定门公司等企业,经过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从简单商品经营中退出,转而开展资产经营,从而降低了经营风险,稳定了经营收益,不仅使企业扭转了亏损局面,还为水产主业产业化建设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

(3)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十五”期间,企业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领导班子中认真开展“三讲”学习教育活动,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使党员干部的素质得到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在企业的改革发展和抗击“非典”等各项工作中,全系统干部职工表现出高尚的精神风貌,涌现出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

积极开展首都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组织参与首都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诚信、团结、敬业、创新”的“北水”精神。

健全完善职代会制度建设,推动了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逐步规范。

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大局,在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了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主题的群众性大讨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

(三)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水产主业的行业优势尚未充分显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亟待增强。

经过“十五”期间的努力,总公司在水产主业的建设上初具规模,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和养殖苗种业四大板块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是,由于体制和机制等因素的制约,主业内部的链式结构尚未形成,各主业企业单个资产总量偏低,企业规模偏小,使公司在水产市场上的相对优势和内在潜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经济贡献率低,综合竞争力薄弱,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体制和机制性障碍制约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在辅业企业逐步加快改制分流的同时,代表总体发展的水产主业的体制、机制和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相对缓慢,总公司与各二级公司的传统行政隶属关系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方式、管理运作和用人机制依然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

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三是企业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

企业的经济增长尚未摆脱外延式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和现代管理来促进产业升级的贡献率偏低,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尚未实现质的飞跃。

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企业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企业应进一步加强管理,通过健全规章、完善制度、制定目标、落实责任、强化绩效考核与监督等措施,重点加强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的管理,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

五是品牌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培育。

“北水”品牌建设是总公司开展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应进一步完善“北水”品牌的管理体系,重点抓好质量保证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北水”品牌宣传,继续扩大品牌影响范围,逐步将其培育成名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