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大量国际经验表明:一个 大量国际经验表明: 国家的现代化, 国家的现代化,关键是科 学技术的现代化。 学技术的现代化。
1、技术创新的涵义
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 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技术创新是一个以新产品或
工艺的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 工艺的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 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 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 到扩散这样一系列的活动。 到扩散这样一系列的活动。
1、如何理解管理创新 、
管理创新是对管理原则、流程、 管理创新是对管理原则、流程、执行方 式或组织形式的变革, 式或组织形式的变革,这种变革极大地 改变了管理工作的方法。 改变了管理工作的方法。 简单地说,就是用新的更有效的方式方 简单地说, 法来整合组织资源, 法来整合组织资源,以期更有效地达成 组织的目标与责任。 组织的目标与责任。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李建波 中共无锡市委党校
四个问题
◆什么是创新 ◆解读技术创新 ◆感悟管理创新 ◆五大管理能力
一、什么是创新
要善于打破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 要善于打破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 不破不立,先破后立,立在其中。 不破不立,先破后立,立在其中。 要有独创精神, 要有独创精神, 学习与独创结合。 学习与独创结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两个层面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科技创 主要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创新。 新,主要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创新。 非技术创新: 非技术创新:市场创 服务创新等。 新、服务创新等。
二、解读技术创新
胡锦涛: 胡锦涛:
4、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 、
原始创新:一般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 原始创新:一般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 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 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 集成创新:一般是指对已有的创新成果进行选择、优 集成创新:一般是指对已有的创新成果进行选择、 化和重组,在融会贯通、优势互补的基础上, 化和重组,在融会贯通、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形成一 种新产品,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种新产品,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次创新: 二次创新:一般是指创新主体通过学习模仿先行者的 核心创新成果,或购买已有的创新专利, 核心创新成果,或购买已有的创新专利,并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研究开发、改进和提高, 上进一步研究开发、改进和提高,形成自主创新成果 的过程。 的过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 化的决定》 技术创新, 化的决定》: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
识和新技术、新工艺, 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 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 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 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 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
3、张瑞敏谈创新 、
创新就是创造性的破坏, 创新就是创造性的破坏,就是要把自己 原来的成功与平衡破坏掉, 原来的成功与平衡破坏掉,创造一个动 态的平衡;要把原来的经验否定掉, 态的平衡;要把原来的经验否定掉,不 断战胜自我,否定自我, 断战胜自我,否定自我,企业将会在所 有竞争中取胜! 有竞争中取胜!
2、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关系 、 联系: 联系: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是企业进步的一对风 火轮,科技是生产力,管理是生产关系, 火轮,科技是生产力,管理是生产关系,两者 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在企业发展中。 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在企业发展中。 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并不等于具备了核 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 心竞争力, 心竞争力,而要通过管理创新对企业一系列知 识与技能的整合、协调, 识与技能的整合、协调,才能逐步累积发展实 力。
三种素质
积极的心态 国王的马 创造性思维 把梳子卖给和尚 行动能力 温州商人与欧元
一切皆有可能
对,还是错? 还是错? 1+1=1 2+1=1 3+4=1 4+9=1 5+7=1 6+18=1 答案 1(里)+1(里)=1(公里) ( ( (公里) 2(月)+1(月)=1(季度) ( ( (季度) 3(天)+4(天)=1(周) ( ( ( 4(点)+9(点)=1(下午 点) ( ( (下午1点 5(月)+7(月)=1(年) ( ( ( 6(小时)+18(小时)=1(天) (小时) (小时) (
1、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1912年 年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首 先提出“创新理论” 先提出“创新理论”: 他认为:“经济发展包 他认为: 经济发展包 括社会经济活动中一切 改变或代替传统正常方 式、打破原来均衡状态 的变革因素。 的变革因素。它是自发 和突起的变革, 和突起的变革,不是沿 袭常规的循序渐进, 袭常规的循序渐进,而 是另辟蹊径的冲击和跳 跃。”
事物性管理
致力于维持秩序和守业
编制短期(几周、 编制短期 几周、几个月或者半 几周 年至l~ 年 、 年至 ~2年)、周密的计划方案 和预算 设计体现合理的工作分工和协 汇报关系的结构体系, 作、汇报关系的结构体系,并 配备合适的人员执行结构设计 所规定的角色任务 借助于指挥、命令, 借助于指挥、命令,通过上级 对下级的指导、监督, 对下级的指导、监督,使各层 次、各部门的人员能按部就班 地开展工作 尽量减少计划执行中的偏差, 尽量减少计划执行中的偏差, 确保主要绩效指标的实现
4、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 、
创新就是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 新的市值、 新的市值、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标 准的新的产品、 准的新的产品、新的过程与方法和新的 服务。 服务。
思路决定出路
鲁迅: 鲁迅:
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来打敌人, 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来打敌人,中国 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来航海, 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来航海, 中国却用它来测风水; 中国却用它来测风水;外国用鸦片来治 中国却拿它当饭吃。 病,中国却拿它当饭吃。 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 通过创造新的资源组合, 通过创造新的资源组合,将技术与商业 结合起来, 结合起来,使创新得以实现
创新的5种情况 创新的 种情况
熊彼特强调,经济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所谓 熊彼特强调,经济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创新” 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 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 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 产体系。 产体系。 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1)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采用新的生产方法; (2)采用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4)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例如建立一 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2、技术创新的实质 、
实质: 实质:给企业生产经营系统引入新的 技术要素,以获得更多利润。 技术要素,以获得更多利润。 ◆主要推动者是企业家 ◆关键是研究与开发成果的商业化 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的、 ◆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的、有组织的 过程 ◆技术创新的过程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3、技术创新的动力 、 外在动力: 外在动力:科学发明的推进力 社会需求的牵引力 内在动力 : 追求利润最大化
3、创新性管理与事务性管理的比较 、
创新性管理 管理使命 计 划 组 织 领 导 控 制
力图突破现状, 力图突破现状,率领所领导的 企业抛弃环节不适宜的传统做 法 确定经营方向, 确定经营方向,包括远景目标 (3~20年)和实现远景目标的 ~ 年 战略( ~ 年 战略(1~3年) 联合实现远景目标所需的所有 相关者(包括企业的员工以及主 相关者 包括企业的员工以及主 要顾客和重要供应商), 要顾客和重要供应商 ,形成企 业内外相互密切配合的关系网 络 通过与所有能提供合作和帮助 的人们进行大量的沟通交流, 的人们进行大量的沟通交流, 并提供有力的激励和鼓舞, 并提供有力的激励和鼓舞,率 领大众朝着某个共同方向前进 因环境变化的需要而适时、 因环境变化的需要而适时、适 度地调整计划目标
5个方面 个方面
(1)提出一种新的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 ) 实施。 实施。 (2)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 ) 运转。 运转。 (3)提出一个全新的管理方式方法。 )提出一个全新的管理方式方法。 (4)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5)进行一项制度创新。 )进行一项制度创新。
熊彼特创新理论三要点
一是明确指出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经济系 统的内生变量 。 二是反复强调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 用。 三是深刻洞察到创新过程其实是一个 创造性的破坏过程” “创造性的破坏过程”,新产品的出现 将导致旧产品的淘汰。 将导致旧产品的淘汰。
2、德鲁克对“创新”的解释 、德鲁克对“创新”
◆有系统地抛弃昨天;有系统地寻求创新 有系统地抛弃昨天; 机会,在市场的薄弱之处寻找机会, 机会,在市场的薄弱之处寻找机会,在 新知识的萌芽期寻找机会, 新知识的萌芽期寻找机会,在市场的需 求和短缺中寻找机会。 求和短缺中寻找机会。 以企业家精神来组织企业的创新活动, ◆以企业家精神来组织企业的创新活动, 以开创一个新的工业为目标, 以开创一个新的工业为目标,而不是以 发明一个新产品或是修改一个旧产品为 目标。 目标。
5、技术创新能力指标 、
技术监测能力:将外部技术知识经过选择、 技术监测能力:将外部技术知识经过选择、评 价和谈判引入企业内部的能力。 价和谈判引入企业内部的能力。 技术吸收能力: 技术吸收能力:将引入的外部技术知识经过应 用整合到企业内部知识体系的能力。 用整合到企业内部知识体系的能力。 技术变革能力:将内外部知识激活, 技术变革能力:将内外部知识激活,进行整合 与创造的能力。 与创造的能力。 技术核心能力:在前面能力提升基础上, 技术核心能力:在前面能力提升基础上,为支 持企业发展战略而形成的独特、 持企业发展战略而形成的独特、难以模仿的创 新能力。 新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