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前言................................................................ 2第一章建立健全责任制约机制............................................ 3一、理顺管理体制.................................................... 3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4三、责任体系落实.................................................... 4第二章教育培训机制.................................................... 5一、教育培训的意义作用.............................................. 5二、教育培训的形式.................................................. 6三、安全教育的培训方式.............................................. 7第三章安全装备保障机制................................................ 8一、设计落实........................................................ 8二、施工落实........................................................ 8三、组织落实........................................................ 8四、资金和物资落实.................................................. 8第四章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控制机制.................................... 9一、目的............................................................ 9二、范围............................................................ 9三、步骤.......................................................... 10四、必须考虑的因素................................................ 10五、控制措施...................................................... 10第五章安全质量标准化机制............................................ 11一、标准化的作用.................................................. 11二、标准化工作实施................................................ 11第六章现场管理机制.................................................. 12一、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12二、现场管理的形式................................................ 12三、安全隐患的解决................................................ 13第七章救援体系保障机制.............................................. 13一、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14二、职工的相应培训................................................ 14三、现场职工自救和互救............................................ 14四、矿山救护队的建设.............................................. 14五、医务急救...................................................... 15六、实施职工健康保障体系.......................................... 15结论.................................................................. 16摘要:煤矿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建立和落实长效机制,才能彻底扭转安全上的不利局面。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前言事故是一个可怕的黑洞,一旦发生就会影响生产甚至造成全面停产,形成巨大的损失,而且它吞噬生命,损害健康,给人留下一生的遗憾和心灵上的创伤。
党和国家本着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负责任的精神,正确地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明确了安全的地位和安全工作的根本方法。
又提出了“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进一步为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
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安全生产方针和原则不能长期得到贯彻执行,存在时张时弛的现象。
造成了安全生产中的漏洞,使事故屡屡发生。
我认为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制约企业和有关部门的各项活动,以保证安全生产方针和原则真正意义上的贯彻和落实。
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第一章建立健全责任制约机制一、理顺管理体制1、宏观体制1.1 国家监督首先要确立国家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家监督体现了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和负责精神,国家强制力是安全监督实施的保障,保证安全监督能够顺利进行,并从根本上影响企业和个人对安全管理的思想和行为对安全的关注。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是国家对煤矿行使安全监察的职能部门,自从2001年建立以后,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已逐年好转。
从近几年私挖乱采和越界开采及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小煤矿的治理情况来看,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的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是至关重要的措施。
在建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分工联系本地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认真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促进煤矿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安全文化等各项要素到位。
1.2 行业管理安全工作范围广泛,各个区域又有其各种不同的特点,所以有必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分行业进行管理,以保证安全管理的专业性。
我国的行业管理已经比较完善。
1.3 企业负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企业的一切工作都由企业决定和实施,安全管理也不例外,所以企业也是安全管理的基本单元。
只要企业重视安全、安全投入充实,安全管理到位,全国的安全生产才有保障。
《安全生产法》规定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第一责任人,进一步把企业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
2、企业内部体制2.1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管理职能需要相应的机构和人员,而且一定要设置专门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机构和人员一旦兼职必然使安全管理职能削弱,甚至名存实亡。
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发生重大事故之后的单位管理机构健全,而未发生事故单位的管理机构就要薄弱得多。
在这方面,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消除因事故而设机构的不正常现象。
2.2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级生产或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对自己负责区域的安全工作负责。
2.3 分级管理原则在正确设立管理机构的基础上,一定要坚持分级管理的原则,按现场作业人员——班组——区队(车间)——井——矿的顺序,按职能分级进行安全管理,能由下级管理的尽量由下级负责,让上级集中精力来抓更重要的工作,处理更重大的问题。
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和各企业、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使每个人的权利清楚,责任明确,权责一致。
形成一个包涵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企业负责人、企业内部各岗位的真正意义上的健全的责任体系。
三、责任体系落实1、责任联系和制约各个责任制之间并不是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在企业内部有上级对下级的管理,也有下级对上级的监督,还有职能部门的指导和监管。
在宏观上,还有企业与企业及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土资源局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相互之间的责任联系。
所以必须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责任落实问题。
2、责任体系落实保障2.1 健全与责任制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制必须要有相应的考核和奖罚措施,严格考核,才能保障落实。
否则责任制就成了一纸空文。
2.2 国家机关责任必须首先落实现在我矿周围小窑越界引起的重大安全隐患长期得不到解决,首先就是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土资源局、地方政府等国家机关责任不明、监管不力的问题。
第二章教育培训机制一、教育培训的意义作用人是安全工作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处于主导地位。
为了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发挥人在安全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教育和培训的基础地位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
1、安全教育培训是认识安全重要性的最基本手段安全教育培训可以使人们在较短时间内比较系统地获得对安全的基本认识。
尤其对新工人的安全培训更为重要,使他们在工作之前先了解安全和认识安全。
在工作之前先树立安全意识。
2、安全教育和培训是获得安全知识和掌握安全技能的最基本手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人了解怎样安全怎样危险,什么是企业提倡的,什么是企业反对的,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在认识安全的基础上,掌握安全生产的基本操作和技术,从个体上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
3、事故案例教育从反面激励人们引以为戒以往事故的严重后果和惨痛教训能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强大振憾,自觉地支持和维护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增强与不安全行为作斗争的勇气。
4、现场急救培训是减少事故伤亡的重要方法一旦发生了事故,人的生命相对来说是脆弱的。
专业医护人员的救助往往显得时间过于漫长,可望而不可及。
现场人员在第一时间的自救和互救往往生死悠关。
二、教育培训的形式1、职工“三级”教育1.1 入厂教育职工入厂教育是安全教育的启蒙,是预防为主方针落实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