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十大安全目标.ppt
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床头卡、 指纹等)。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一)择期手术须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后,方 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该在患 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规范手术部位识别制度与工 作流程。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的制度和流程, 切实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 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持续改进和提升患者安全意义重大
患者安全对于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促进医疗事业发展、维 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患者安全工作不可 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和努力。
患者安全是医患双方的共同责任
患者安全充分体现患者的权利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不仅是医务人员和患方,政府部门、医院管理者、相关社 会团队等都是推进患者安全提升的中坚力量。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020/4/9
患者安全已经成为了严肃的全球 性公共卫生问题
医院感染。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5%~15%的患者在医 院诊疗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而ICU更高,达到 40%。欧洲国家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每年在500万例左右。
用药错误。美国每年有150万人遭遇用药错误。 手术差错。国内媒体曾报道,患者右脚有病,左脚却挨刀。
指导原则
以循证为基础,遵循实用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可测量 性、可实现性和国际可比性的原则。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 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目标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目标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 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四)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有创操作的环境消毒应 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五)落实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并持续改进。 (六)严格执行各种废弃物的处理流程。
【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 理制度
(一)明确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规范并落实操作流程。
(二)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明确“危急值”报告项目与范围, 如临床检验至少应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 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 时间等及其他涉及患者生命指证变化需要即刻干预的指标。
(四)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物选择与使用符合规范。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
(一)规范药品管理程序,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 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与使用的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肿瘤 化疗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 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定期监测评估“危急值”报告执行情况。
【目标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
(一)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关注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确保诊疗安全。
(二)建立规范化信息沟通交接程序,并建立相关监 管制度,确保交接程序的正确执行。
(三)确保沟通过程中信息的正确、完整与及时性。 (四)规范并严格执行重要检查(验)结果和诊断过
程的口头、电话和书面交和渠道,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倡导多学科诊疗模式。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一)加强高风险人群管理,制定重大医疗风险应急预案。 (二)评估有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压疮)等风险的
高危患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三)落实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 操作和治疗。患者由至少两种标识认定,如姓名、病案号、 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房间号。不得采用条 码扫描等信息识别技术作为唯一识别方法。
(二)在输血时采用双人核对来识别患者的身份。 (三)对手术、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意识障碍、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制度 及流程。
(四)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一)落实手卫生规范,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和 有效的监管措施。
(二)医护人员在无菌临床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 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三)有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措施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规范,尽可能降低医院相关感染的风险。
交接错误。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一项关于药物重整的报告 显示,据估计在药物重整工作中发生药物交接的错误率可 能高达70%。
不良注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33%的乙肝由不 良注射引起。
相关患者安全事件案例,不胜枚举……
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患者自主意识的提高,患者安 全问题已引起行业同仁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我国加强 患者安全保障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 口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医疗机构担负着艰巨的医疗卫生 服务任务。在中国,加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 有重要意义。
【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 统安全管理
(一)建立医学装备安全管理与监管制度,遵从安全操作 使用流程,加强对装备警报的管理。完善医学装备维护和 故障的及时上报、维修流程。
(二)建立医学装备安全使用的培训制度,为医务人员提 供相关培训,确保设备仪器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三)规范临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标本采集、 检测、报告的安全操作流程,建立相关监管制度,确保临 床实验室及标本的安全。
(四)落实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与监管制度。
处理预案与工作流程。 (四)加强对患者及家属关于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等
的健康教育。
【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一)加强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 (二)为患者提供多种参与医疗照护过程的方式与途径。 (三)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相关培训,鼓励患者参与医
疗过程。 (四)注重保护患者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