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青铜峡市第五中学沈学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②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③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④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②了解前人的实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①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②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③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①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②归纳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杯、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塞子、剪刀、药匙、滴管、火柴。
药品:粗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课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氯化钠及实验探究。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巩固:〔提问〕:什么是盐?〔回答〕:在水溶液里能离解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追问〕:与我们生活中说的盐是一回事吗?〔讨论〕: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0页。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硝酸钾、亚硝酸钠等,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过渡〕:生活中的盐除食盐以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大理石等。
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新课讲授:〔板书〕:一、氯化钠〔提问〕:如何书写氯化钠的化学式?〔学生回答〕NaCl 、俗名:食盐。
〔板书〕:1、化学式:NaCl ,俗名:食盐。
〔设问〕:氯化钠是我们熟悉的一种物质,它在生活中有那些用途呢?〔板书〕:2、氯化钠的用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0-71页的有关内容。
〔小结〕:生活中作调味品、腌渍食物;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农业上选种;交通上用于清除公路上的积雪等。
〔板书〕:3、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学生回答〕〔过渡〕: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我们生活中的食盐就是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将其水份蒸发得到含杂质的氯化钠——粗盐,再将粗盐提纯得到精盐。
如何将粗盐提纯呢?〔板书〕:4、粗盐的提纯:〔讨论〕:⑴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可通过那些步骤来制取精盐?⑵过滤器的准备和过滤操作应注意那些问题?〔学生回答,教师补充〕:1、除去可溶性杂质可选择一种或几种化学试剂将杂质反应掉,同时又不引入新的杂质。
除去泥沙可用前面学过的过滤法。
2、一贴、二低、三靠。
〔引导〕:今天我们还要练习一种新的操作——蒸发,蒸发时应注意那些问题?〔讲解〕:蒸发一般用加热的方法将溶剂蒸去,操作时应注意:1、蒸发皿放在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停止加热后,不要立即放在实验桌上;2、蒸发皿里的液体以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为宜;3、加热时用玻璃棒不停的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4、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过渡〕:了解了上述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实践粗盐的初步提纯。
〔活动与探究〕:(投影)粗盐的提纯1、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0 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 m 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观察食盐水是否浑浊。
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10m L水中再过滤一次,两次后仍浑浊,应查找原因。
3、蒸发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回收到指定的容器中,〔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与讨论〕:1、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
2、实验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
3、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过程中,都用到玻璃棒,分别起什么作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和讲解〕〔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氯化钠,了解了它在生活中的重要用途,自然界的存在及晒制。
同时练习了粗盐提纯的各步操作,学习了蒸发的操作,进一步训练了溶解、过滤的操作技能。
〔作业〕:探究报告一份。
板书设计: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 1 生活中常见的盐一、氯化钠1、化学式:NaCl、俗名:食盐。
2、食盐的用途1)调味品、2)配制生理盐水、3)选种、4)腌渍食物等。
3、存在:海水、盐湖、盐井、盐矿等。
4、粗盐的提纯:1)溶解、2)过滤、3)蒸发、4)计算产率。
第二课时〔板书〕: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引言〕:上节我们了解了氯化钠的重要用途,那这三种盐又会有什么用途呢?〔介绍〕:(播放有关录像)碳酸钠在工业上的用途,碳酸钙在建筑业上的用途,碳酸氢钠焙制糕点、治疗胃酸等。
〔提问〕:你能写出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它的俗名吗?〔回答〕: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碳酸钙:CaCO3大理石、石灰石等的主要成分。
〔回顾提问〕:写出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
〔回答〕:CaCO3+2HCl=CaCl2+H2CO2↑+H2O〔思考〕: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在化学式的组成上有无共同点?〔回答〕: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设问〕: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气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也能2生类似的反应?〔学生发言〕:能或不能〔引导〕:通过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你就会明白上述问题。
〔活动与探究〕:(投影)向盛有0.5 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 m 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管口,并将导管的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并分析。
浊。
〔分析〕:两组物质反应都产生CO2气体。
〔讲解〕:上述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Na2CO3+2HCl= CaCO3+2HCl=CaCl2+H22↑+H22↑+H2O〔提问〕:通过上述三个反应的学习,你能作何归纳?〔小结〕:〔板书〕:1、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产CO2气体2、CO32-或HCO3-的检验:取少量未知物,加入少量稀盐酸,看能否生产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分析解释〕: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杯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
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
(课后练习)〔讨论〕(学生活动)〔分析原因〕:当鸡蛋遇到盐酸时会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产生气泡,由于鸡蛋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边冒气泡边下沉。
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CO2气体不断附着在鸡蛋壳表面,于是它们的总体积就比鸡蛋原来的体积大得多,被它排开的水量不断增多,浮力也就不断增大,等到浮力大于鸡蛋的重力时,鸡蛋便慢慢上升。
当鸡蛋浮到接近液面时,附在它上面的气泡破散逸出,这是平衡被打破,鸡蛋又下沉。
以后,继续重复以上过程,表现为鸡蛋不断地上浮下沉。
〔过渡〕:我们再探究一个实验,看有何特殊现象。
分析: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产一种难溶物。
〔讲解〕: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Na2CO3+Ca(OH)2=CaCO3↓+2NaOH〔设问〕:上述四个反应,从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及反应物和生产物的结构关系讨论各反应的共同点。
〔学生讨论总结〕:〔板书并讲解〕:3、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产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讨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学生讨论总结〕:属于,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讨论〕:分析上述复分解反应,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总结板书〕: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
〔练习〕:(组内讨论完成)(投影或小黑板)下列物质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能的写出化学方程式:1、硫酸和硝酸钠2、氢氧化钾溶液和硝酸3、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4、硝酸和碳酸钾5、硝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三种盐的重要性质和用途,总结出了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的检验方法,并分析得出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反应条件。
〔作业〕:1.② 2. 3.板书设计: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1、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产CO2气体。
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2、CO32-或HCO3-的检验取少量未知物加入少量盐酸,看能否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通式:AB+CD=AD+CB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
课题2 化学肥料教学设计青铜峡市第五中学沈学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②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③能对常见的化肥进行简单的鉴别。
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分析、归纳并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②学会从课本获得知识的能力。
③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为提高生活水平和维护身体健康而学好化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教学难点: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方法:自学、学生讲解、实验、分析、归纳、实际应用。
教学用具:仪器:天平、烧杯、酒精灯、试管、三角架、药匙、玻璃棒、铁片。
药品:氯化铵、碳酸氢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铵、熟石灰。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
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最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肥料。
本节课我们了解常见的几种化肥。
〔板书〕:一、化肥简介:〔学生活动〕:阅读课文P77——P79〔小结板书〕:1、氮肥①作用:氮是植物体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页色浓绿。
②常用的氮肥:尿素、氨水、铵盐(如:NH4HCO3、NH4Cl)、硝酸盐(如:NH4NO3)等含氮化合物。
③固氮方法:生物固氮、人工固氮。
2、磷肥①作用:磷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酶等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磷肥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②常见的磷肥:磷矿粉、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等含磷化合物。
3、钾肥①作用: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倒伏能力等。
②常见的钾肥:硫酸钾、氯化钾等含钾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