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分析【摘要】并购时企业成长和扩张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并购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但同时,并购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而所有风险最终都表现在财务风险方面。
企业并购的计划决策、交易执行和运营整合三大阶段中都存在财务分析。
主要包括目标企业定价风险、融资和支付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偿债风险,并购企业需针对不同阶段的风险做好防范。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
经济结构调整必然带动和促进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而企业并购又是当前经济环境下的一种有效的、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的资本营运方式。
同时,成功的企业并购可产生扩大经济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及向新经济领域渗透等协同效应,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
当然,企业并购带来的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而且并购业务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冲击。
从事后分析看,只有35%的兼并与收购能达到预期目标,一旦并购决策失误,不仅会造成并购失败,甚至会是企业破产。
企业并购风险就是指企业并购投资净收益的不确定性。
企业并购风险主要源于并购过程中成本的膨胀一集未能取得和发挥目标企业的核心能力,其深层次原因在于经济周期的变化、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政策和体制的变化、企业自身变化、对企业并购认识的相对有限等因素。
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并购风险,做到防范于未然。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概述企业并购风险广义上是指由于企业并购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未来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偏差;但现实中我们主要研究是狭义的并购风险,是指企业在实施并购行为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企业财务风险指南于负债和融资变化而给企业财务状况带来不确定性。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各种并购风险在价值量上的综合反映,是一个由定价、融资和支付等财务决策行为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的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二、并购各阶段的财务风险及原因分析(一)并购前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分析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并购交易的精髓,每一次成功并购的关键就在于找到恰当的交易价格。
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收益大小和时间的预期,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
这就产生了并购公司的估价风险,其大小取决于并购企业所用信息的质量。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并购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如果目标企业是上市企业,南于它必须对外公布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报表等信息,并购企业容易取得目标企业的资料进行分析。
但是由于我国许多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水分较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判断往往难以做到非常准确,在定价中可能接受高于目标企业实际价值的收购价格,导致并购企业支付更多的资金或以更多的股权进行置换由此可能造成资产负债率过高以及目标企业不能带来预期盈利而陷入财务困境。
目标企业若是非上市企业,则并购企业必须通过目标企业的合作才能获得相应的信息。
如果并购企是善意的,并购双方则能够充分交流和沟通信息,目标企业会主动地向并购企业提供必要的资料,这有利于降低并购的风险和成本,同时可避免目标企业管理层有意抗拒而增加并购成本;如果并购企业是恶意的,并购企业将无法从目标企业获取其实际经营、财务状况等主要资料,给公司估价带来闲难。
由此可见,估价风险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信息分布的状况和质量。
(二)并购交易执行阶段的财务风险分析1.支付风险支付风险主要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它与融资风险、债务风险有密切关系。
目前,我国企业并购有三种主要支付方式: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
现金支付及其相关财务风险。
现金并购是指并购企业以现金为支付工具,支付给目标公司股东一定数额的现金来达到并购目标公司的目的。
现金收购是企业并购活动中最清楚而又迅速的一种支付方式,在各种支付方式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现金支付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最大,表现为:一足并购规模和并购成功与否受并购方现金流量和融资能力的约束。
二是当并购与国际资本市场相联系时,现金支付使并购方必然面临汇率风险。
三是目标企业股东不能分享合并后企业的发展机会和盈利,也不能享受延迟纳税的优惠。
股票支付及其相关的财务风险。
股票交换是以并购方股票替换目标企业的股票,即以股换股。
这种支付方式减轻了现金压力和债务负担,对并购方不存在现金流转压力,并可能带来一定的税收好处,不会给企业带来资金的压力和破产的风险,但股票支付也会产生财务风险。
混合支付及其相关的财务风险。
混合支付能比较好地解决纯现金支付带来的资金压力或者债务压力,又能根据企业自身以及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合理安排两者的比例,达到最优的资本结构。
但混合支付也是有风险存在的,对于企业的资本结构确认往往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资本结构偏离风险的发生是可能的,而且混合支付不能一次完成整个支付过程,多种支付方式的连续性很难保证,这样会延迟整个并购过程,给后期带来较大的整合风险。
2.融资风险企业通常采用的融资渠道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内部融资是指企业利用内部资金进行并购。
企业内部融资有两个渠道,一是企业自有资金,指企业经常持有按法定的财务制度能够自行指派而无需归还的那部分资产。
二是企业应付而未付的税金和利息。
内部融资主要是现金支付方式,虽无需偿还、无成本费用,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但仅依赖内部融资,又会产生新的财务风险。
外部融资是通过外部渠道筹集并购资金。
包括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
权益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进行融资,通过发行股票迅速筹集到大量资金,资本风险较小但我国对股票融资要求较为严格,审批等所需时间较长,不利于抢占并购时机,将会稀释大股东的控制权。
二是债务性融资。
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举债来筹集并购所需资金,相对于权益融资具有资金成本低,不会稀释股权,手续简单的优势。
但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平均负债率高达65—70%,债务到期要还本付息,债务负担过重,将会导致资本结构恶化,企业容易陷入财务危机此外,我国严格的金融政策使得并购资金的来源十分困难。
(三)并购后内部整合阶段的财务风险分析1.偿债风险偿债风险存在于企业债务收购中,特别是存在于杠杆并购中。
杠杆并购中,并购企业不必拥有巨额资金,旨在通过举借债务解决收购中的资金问题,自有资金只占所需总金额的10%,贷款约占50—70%,投资者发行高息风险债券约占收购金额的20—40%。
由于高息风险债券资金成本很高,而收购后目标企业未来资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合后的目标企业是否有稳定足额的现金净流量。
2.流动性资金流动性资金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的可能性。
在并购活动中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3.运营风险运营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相关的企业财务制度、财务运营、财务行为、财务协同等因素的影响,使并购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与预期的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有遭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
企业并购完成后,如果不对目标企业进行有效整合,也很难使并购后的企业产生规模经济、财务协同等效应。
要实现预期的规模经济,必然要实现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人事等方面的一体化,降低管理费用、固定成本费用,这种系统的、结构化的改革,会导致并购双方的矛盾。
如果处理不当,企业管理效率将会受到极大影响。
三、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防范(一)进行全面尽职调查,合理评估选择目标企业企业的定价风险主要是由于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主要是目标企业为了抬高并购价格,高估资产与盈利预期,甚至刻意隐瞒真实负债与或有负债的情况。
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
(二)增强资金稳定性,预防陷入流动性困境对绝大部分企业来说,必须采取措施增强资金稳定性来预防陷入流动性风险。
只有未来存在稳定的自由现金流量,才能保证并购的成功,避免出现不能按时偿债而带来的技术性破产。
与此同时,并购企业也可以主动与相关债权人达成偿债协议,在并购前与债权人做好沟通,就债务清偿事宜进行协商,以避免出现在收购那些资不抵债或处于破产边缘的企业时因为债务问题陷入流动性困境。
(三)统筹安排资金,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资金的筹措方式及数量大小与并购方采用的支付方式相关,而并购支付方式又是由并购企业的融资能力所决定的。
并购的支付方式有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种,其中以现金支付方式资金筹措压力最大,因此企业应早做打算。
1.制定严格的支出预算并购企业要制定严格的并购资金需要量及支出预算在并购活动开始前,就要对并购的各个环节资金需要量进行核算,做好支出预算,结合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和融资可能,对企业资金进行合理安排,做到在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平稳进行的基础上,确保企业并购资金的有效供给。
2.设计灵活的支付方式并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能获得的流动性资源、每股收益摊薄、股价的不确定性、股权结构的变动、目标企业的税收筹措情况,对并购支付方式进行结构设计,将支付方式安排成现金、债务与股权方式的各种组合。
3.开拓多条融资渠道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应开阔视野,积极通过将不同的融资渠道相结合,以确保目标企业一经评估确定,即可实施并购行为,顺利推进重组和整合。
合理确定融资结构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资本成本最小化原则。
二是自有资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
企业要将未来的现金流入和偿付债务等流出按期限组合匹配,对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的期限、数额结构进行调整。
四、并购后的财务系统整合并购完成后,除了企业文化的整合,并购方的财务管理也尤为重要。
将收并购方的财务制度移植到新收购的企业是业务整合的首要任务,也是收购方建立起对照收购计划跟踪和监测进展的基础。
(一)加强财务监控力度,建立财务预警指标分析体系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对于刚刚完成并购的企业来说,现金流是企业存亡的关键。
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
企业应该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并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2.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
这些指标可以对并购后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追踪,及时对并购企业进行监控。
(二)并购后做好资产负债的整合和财务人力的整合1.资产、负债等财力资源整合并购目的在于实现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增强核心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