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5咬合桩专项方案

55咬合桩专项方案

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合肥市包河大道高架工程三标段编号:合肥市包河大道高架工程三标段包河大道咬合桩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批:安徽交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包河大道高架工程三标段项目经理部二O一一年三月十四号目录1、工程概况……………………………………………………………………………2、主要劳动力的配置和材料计划…………………………………………………..2.1劳动力配置……………………………………………………………………….2.2机械配置…………………………………………………………………………3、主要施工方法………………………………………………………………………3.1工艺原理………………………………………………………………………….3.2导墙的施工……………………………………………………………………….3.3单桩施工工艺流程…………………………………………………………………3.4排桩的施工工艺流程………………………………………………………………3.5水泥旋喷止水桩…………………………………………………………………...4、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4.1孔口定位误差控制…………………………………………………………………4.2桩的垂直度的控制…………………………………………………………………4.3超援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4.4质量要求…………………………………………………………………………..5、常见工程事故的预防及处理措施………………………………………………….5.1克服“管涌”的施工控制…………………………………………………………..5.2克服钢筋笼上浮的方法…………………………………………………………….5.3钻进入岩的处理方法………………………………………………………………5.4事故桩的处理方法…………………………………………………………………6、质量管理措施……………………………………………………………………….6.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6.2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意识…………………………………………………………….6.3建立质量检查制度…………………………………………………………………6.4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措施…………………………………………………...7.安全生产措施………………………………………………………………………...7.1安全保证体系……………………………………………………………………..7.2安全生产目标及安全责任目标……………………………………………………..7.3保证安全技术措施…………………………………………………………………8、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8.1文明施工管理……………………………………………………………………..8.2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止扰民措施……………………………………………………..包河大道咬合桩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包河大道下穿中山路跨线通道采用桩式桥台简支梁结构,起止里程K7+219.2~K7+298.6,桥梁总长29.4,桥梁横向宽度79.4m,上部结构采用1—28.4m 预应力砼简支小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桩挡板墙。

桥梁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预应力砼小箱梁,小箱梁横向中心距为3.3m,单片小箱梁预制宽度为2.4m,湿接缝宽度为0.9m。

主梁左、右幅桥均为12片梁,预制梁高1.8m,组合梁高1.9m,下穿桥两侧支护桩为Φ1.2m咬合桩,相互咬合20cm,当桩悬臂长度小于4.5m时,桩径采用1.2m钻孔桩,桩间距1.4m,桩间0.2m空隙采用Φ600高压旋喷桩止水,旋喷桩底深入路面以下3~4m。

2.主要劳动力配置和材料计划2.劳动力配置主要是每台钻孔咬合桩机劳动力配置,一下是每台钻机每班劳动力配置表。

钻孔咬合桩劳动力配置表2.2.机械配置我项目部拟投入2台MT-100型、3台MT-120型共5台液压机全套管钻机,在45天内将全部钻孔咬合桩施工完毕。

根据施工要求,每台钻机配的机具如下:主要机具设备表3.主要施工方法咬合桩钢筋笼分圆形钢筋笼和扁型两种。

其中A桩内设圆形钢筋笼,B桩为扁形钢筋笼。

A桩采用C3O砼,B桩采用C30砼(内掺适量高效缓凝减水剂,超缓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早于60小时,终凝时间不宜迟于72小时)。

除直径不同外,桩径1.2m和桩径1.4m施工工艺相同。

下面以桩径1.2m为例,叙述施工工艺。

3.1工艺原理钻孔咬合桩是采用全套管钻机孔施工,在桩与桩之间形成相互咬合排列的一种围护结构。

桩的排列方式为一根A桩一跟B桩间隔布置。

施工时先施工B桩后施工A 桩,B桩混凝土采用超缓凝混凝土。

B桩采用全套管钻机施工完毕后,相邻两A装采用全套管钻机,在B桩混凝土初凝之前切割掉相邻B桩与A桩相交部分的混凝土,并完成两A桩施工,实现相邻两桩咬合。

平面布置示意图如下:3.2导墙的施工为了提高钻孔咬合桩孔口的定位精度并提高就位效率,在桩顶上部施作钢筋混凝土导墙,这是钻孔咬合桩施工的第一步。

导墙宽为每侧0.3m,厚30cm,强度等级为C20混凝土。

具体尺寸见下图。

具体步骤:1)挖探槽及平整场地:桩位处挖探槽,清除地表杂物,填平碾压地面管线迁移的沟槽。

2)测放桩位: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坐标,采用全站仪根据地面导线控制点进行实地放样,并做好护桩,作为导墙施工的控制中线。

报监理复核。

3)导墙挖槽开挖:在桩位放样线符合要求后即可进行沟槽的开挖,采用人工开挖施工。

开挖深度为路面以下35cm,使导墙顶略低于原道路路面1~3cm。

开挖结束后,立即将中心线引入沟槽下,以控制底模及模板施工,确保导墙中心线及高程准确无误。

4)模板施工:模板采用自制钢模,导墙预留定位孔模板直径为管套直径放大4cm 。

模板加固采用5*10cm 方木或钢管支撑,支撑间距不大于1m 。

确保加固牢固,严防跑模,并保证轴线和净空的准确,混凝土浇筑前先检查模板的垂直度和中线以及净距是否符合要求,经“三检”合格报监理检查通过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5)混凝土浇筑施工:混凝土浇筑采用商品混凝土,人工施工。

混凝土浇筑时两边对称交替进行,严防走模。

如发生走摸,应立即停止混凝土的浇筑,重新加固模板,并纠到设计设置后,方可继续进行浇筑。

振捣采用插入式B50振捣器,振捣间距为600mm 左右,防止振捣不均,同时也有防止在一处过振而发生走摸现象。

6)导墙预留孔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 。

3.3单桩施工工艺流程咬合桩设计分为A 、B 桩两种形式,其中A 型单桩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单桩施工工艺流程图除施工先后顺序外,B 型单桩施工工艺与A 型桩相同。

咬合桩具体施工步骤如3.3.1钻机就位当导墙强度达到100%后,重新定位桩中心位置,将点位反到导墙顶面上,作为钻机定位控制点。

移动套管钻机至正确位置,使套管钻机报管器中心对应定位在导墙孔设计桩位中心。

3.3.2取土成孔在桩机就位后,吊装第一节管在桩机钳口中,找正桩管垂直度,摸桩下压桩管,压入深度约为2.5-1.5m,然后用抓斗从套管内取土,一边抓土、一边继续下压套管,始终保持套管底口超前于开挖面的深度不小于 2.5m。

第一节套管全部压入土中后(地面以上要留1.2-1.5m,以便于接管),检测垂直度,如不合格则进行纠偏调整,如合格则安装第二节套管继续下压取土····,如此继续,直至达到设计孔底标高。

3.3.3钢筋笼制作、吊放钢筋制作在加工场进行,加工要符合图纸尺寸要求,笼体完整牢固。

为使钢筋笼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在运输和吊放过程中不产生变形,每隔2m用Ф20mm钢筋设置一道加强箍。

具体施工要求如下:1)场地的原材料钢筋妥善保管。

分类堆放,设置标志牌并存放在距离加工场地较近处。

原材钢筋底部垫上原木或方(枕)木,使其与地面隔离,并备用彩条布等防雨材料。

2)加工时,先清除原材钢筋表面的污责,例如漆皮、鳞锈、附着的泥土、油污等(注:钢筋加工完成后,在成型钢筋上用粉笔、石笔等作的尺寸记号也应擦拭干净),使其表面保持清洁。

如果原材钢筋有弯折,应在加工之前进行调直。

3)焊接前,先进行试焊,合格后再正式试焊。

钢筋的纵向焊接采用对焊或电弧焊,焊接接头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4)骨架的绑扎顺序为先加工Φ20mm加强箍,然后按照设计尺寸进行绑扎Φ25主筋,主筋的绑扎顺序应隔筋对称绑扎。

最好点焊(或者梅花形绑扎)螺旋箍筋。

成孔检测合格后进行安放钢筋笼工作。

钢筋笼安放时需注意一下几点:1)钢筋笼安装标高,由套管顶端处的标高来计算,安装时必须保证桩顶的设计标号,允许误差为正负100mm。

2)钢筋笼下放时,应对准孔外中心,缓慢地逐步下放,放置设计标高后立即固3)为防止钢筋笼在浇筑混凝土时上浮,在钢筋笼底部焊上一块不钢筋笼直径略小的薄钢板以增加其抗浮能力。

3.3.4灌注混凝土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水下混凝土灌注采用导管法,导管采用直径为φ250的螺旋式接头钢管。

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宜保持在2m~6m之间,最小埋入深度不得小于1m。

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面或埋入过深,一次拨出高度不得超过4m。

②混凝土浇灌中应防止钢筋笼上浮,当混凝土进入钢筋笼底端1~2m后,可适当提升导管,导管提升要平稳,避免出料冲击过大或钩带钢筋笼。

③对于B桩每车混凝土均取一组试件,监测其缓凝时间及坍落度情况,直至该桩两侧的A桩全部完成为止。

如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以便采取应急措施。

3.3.5拔管成桩:一边浇注混凝土一边拔管,应注意始终保持套管底低于混凝土面不小于2m。

3.4排桩的施工工艺流程总的施工原则是先施工B桩,后施工A桩,其施工工艺流程是:B1-B2-A1-B3-A2-B4-A3·····,如图所示:咬合桩施工工艺流程图分段施工接头的处理方法。

往往一台钻机施工无法满足工程进度,需要多台钻机分段施工,这就存在与施工段的接头问题。

处理方法为在施工段的端头设置一个砂桩(成孔后用砂灌满),待后施工段到此接头时挖出砂子,灌上混凝土即可。

图示如下:分段施工接头预设砂桩示意图砂桩4.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4.1孔口定位误差的控制为了保证钻孔咬合桩底部有足够的咬合量,应对其孔口的定位误差进行严格的控制。

在钻孔咬合桩桩顶以上设置钢筋混凝土导墙,导墙上设置定位孔,其直径宜比桩径大20~40mm。

钻机就位后,将第一节套管插入定位孔并检查调整,使套管周围与定位孔之间的空隙保持均匀。

4.2桩的垂直度的控制控制了桩身垂直度,也就能保证了钻孔咬合底部有足够厚度的咬合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