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心理学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4(青少年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

发展心理学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4(青少年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


(三)自杀倾向
• 自杀的倾向和行为在童年期以前极为少见, 从青春期开始直至青年期呈直线上升趋势。 • 据统计,自杀是排在事故、癌症、其他疾 病、被杀之后的第五个死亡原因。 • 在自杀倾向与方式上,存在着男女差异。
青少年自杀
• 青少年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因过去的经验 及过别因素影响青少年处理问题的判断力,令到 一些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化。当中然有很多学生发生自杀轻 生的事件,由于青少年自杀很受大众关注,绝大 部分的原因都是因为传媒报导的重点都是一些没 有根据的分析,受到这些媒介影响的青少年长期 地接触这类报导,最后造成模仿性自杀。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青少年面临的 心理社会问题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指的是:
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 符合或违反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或不能 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 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的问题。
青少年心理社会问题的分类
• 一.成瘾行为 • 二.内部失调 • 三.外部失调
一、成瘾行为
• 社会原因 • 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 视。现在人们所说的“黄色”、“灰色” 和“黑色”“三色污染”,对青少年的危 害尤其为甚! • 1、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 • 2、以腐败现象为代表的“灰色污染”。 • 3、带有黑社会性质暴力犯罪的“黑色污 染”。
遍的悲伤、痛苦或失望的 情绪状态,是青少年较为 普遍的心理困扰。 • 一般表现在情绪、认知和 行为上,情绪上的主要症 状有压抑、沮丧等;在认 知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 记记忆衰退等,甚至出现 厌食、失眠等症状。
造成青少年抑郁的原因
※遗传和生物学的因素; ※创伤性应激事件和持续积累的不良体验; ※个人的认知特征。 在对青少年的研究中,抑郁主要与学 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两个领域相关。
三、外部失调 ——反社会行为和青少年犯罪
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对青少年的反社会 行为的界定意见并不统一,但一致的观点 是青少年的违法行为要比其他年龄阶段更 普遍。 无论是官方记录还是青少年自我报告的 研究都表明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从青少年 早期就开始逐级增长,严重的暴力犯罪在 青春期都有所增长,到青少年中、晚期一 直保持较高水平。
• 青少年在自杀行为当中,能分为 三大类,分别是:
① 自我性自杀; ② 失调性自杀; ③ 宿命性自杀。
青少年自杀的原因
• 自杀原因之一 ︰家长严厉管教的方式 • 大部分青少年都是来自一些严厉管教的家庭,一 些父母以严厉的教导手法管教子女,有时更利用 体罚协助,更有些父母不问原因便惩罚子女,而 子女长久以来地感受这种教育方式,都会令他们 认为家中没有安全感,十分惧怕父母,不能解决 问题时便走上自杀的路。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1. 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案中占的比例越来越 大,青少年犯罪年增长率超过5%; 2. 犯罪年龄呈下降趋势,且团伙性犯罪居多; 3. 闲散青少年等群体违法犯罪凸显; 4. 家庭问题和失学、辍学问题对青少年违法犯罪 的影响明显; 5. 因非法网吧、毒品等不良因素导致的青少年违 法犯罪上升。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与社会的接触更 广泛,也会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 响。 当前,在青少年群体中比较常见的成瘾 现象主要有:吸烟和饮酒成瘾、游戏成瘾、 网络成瘾等。
(一)吸烟成瘾
• 吸烟行为在青少年中非常普遍。据统计, 目前我国9~12岁小学生中约有10%~15%的 人吸烟;12~15岁的初、高中生约有35%以 上的人吸烟;16岁以上的高中生、大学生 吸烟者则占了被调查者的75%。青少年初 次吸烟的年龄也有逐年降低的趋势。
• 自杀原因之四 ︰人际关系出现问题 • 主要的原因是人际关系出现问题,这包括 与朋辈或父母的关系。当中朋辈的比率最 重,对于青少年成长阶段,朋友是很重要, 往往自杀原因是与朋友决裂。
• 自杀原因之五 : 家庭问题 • 家庭突遭变故、父母离异或感情联系亲密 的亲人故去、与父母及家庭关系冷漠、或 者父母忙于工作而忽略子女等一系列家庭 问题都可能会导致青少年自杀。
• 同伴因素 • 在青少年时期,同伴逐渐取代父母的影响, 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影响因素。许多青 少年犯罪行为都是在群体压力的情景下产 生的。另外,同伴团体等亚文化群体对青 少年的交往也有重大的影响,有些群体会 鼓励攻击行为甚至犯罪行为的发生。
• 学校原因 •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 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现在学校 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 1、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 • 2、对学生处分缺乏慎重考虑和处分后对处 分生放弃教育。 • 3、法制教育的缺乏或者流于形式。
(三)网络成瘾
①定义 ②主要表现 ③原因分析 ④网络成瘾的判断
二、内部失调
青春期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 以及对社会生活的不适应,青少年会产生 困扰、绝望、悲观等消极的情绪,因此极 易产生内部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青 春期精神分裂和自杀倾向等。
(一)焦虑和抑郁
• 抑郁常用来描述一种普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浅析
• 自身原因 •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这里谈的“自身原因”是内因,后面要谈的家庭、 学校、社会原因,是外因。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好 坏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一些青少年自 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其自身不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无 事生非的不良嗜好和品行,自身性格的缺陷,幼 稚的心理,以及自身生活需要、人格尊严得不到 满足,加上法制观念的缺乏等等,一旦受到外界 因素的影响、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
• 焦虑比抑郁在青少
年中表现得更为普遍 (P365相关研究显示) • 青少年焦虑的主要来 源有:学校、家庭、 学业成绩等。
焦虑,严重的会出现躯体化症状,
比如长期发烧、月经失 调、失眠等等, 有的学生有强迫倾向,但还没达到强 迫症的程度,有的学生会有学校恐怖、 抑郁倾向、人格偏差或者同性恋倾向。 相比较而言,现在青少年心理问题中 存在人格 偏差的要比以前有所增多。 这主要就是孩子的早期教育或早年的 创伤没有及时得到解决,从而导致问 题出现。
成长的烦恼。这主要包括如何与人相处得更好、
如何与异性交往、如何适应环境、怎样与老师交往等等。 出现这方面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性格的缘故, 有的是早年与小朋友交往经验很少,有的是父母本身言传 身教的缺失,而更多的则是父母没有完成好自己的角色。 比如缺少父母的爱,就容易出现青春期异性交往单一的倾 向,如果没有一个好父亲的角色,男孩子就可能女里女气 和缺少责任感,而女孩子就很容易造成将来的婚前性行为 等等不良后果。可以说,青少年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 于家长缺乏科学教子的意识、知识和方法,至今很多家长 不太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而只关注学习结果,太关注自 己的面子,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长,因此会影响到孩子的价 值观、人生观、性格、人生目标的确立。
• 在我国,当前青少年吸烟状况主要 有三个突出特点:
①男生吸烟的比例较高。 ②少数女学生也吸烟,而且目前女学生抽烟 人数有发展的趋势。 ③开始吸烟的年龄变小。
• 从我国情况看,影响青少年吸烟行 为的主要因素有:
①我国社会吸烟风气很严重。 ②家庭中父母及弟兄姐妹的吸烟行为和态度 会起到强化和示范作用。 ③同伴群体在青少年发展中具有成年人无法 替代的作用。 ④心理上的自我满足。
• 自杀原因之二 ︰学业成绩压力 • 学业成绩绝对可以影响青少年自杀态,因 为青少年的父母都期望子女在学业的成绩 有所突出,故母长期都给予压力,一些学 生便会因成绩差及愧对父母,因为眼前的 失利而走上绝路。
• 自杀原因之三 ︰解决困难问题能力较弱 • 自杀危险度高的青少年,自我形象低,同 时青少年正在摸索阶段在处理问题时不懂 变通,不懂思考其它解决问题的方法,又 对其他人的提议诸多挑剔,常孤立自己, 令自己在事情上不能处理,想不通,选择 自杀结束生命。
(二)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 从15岁开始,青春期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明 显增多,到青春期达到高峰。 • 主要表现:思维紊乱,扭曲现实或脱离与 现实的联系,不能控制情绪以及人格混乱 等。 • 出现原因主要是遗传因素所致,也由青春 期个体所具有的特殊身心特点所决定。消 极情绪的长期积累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重 要原因。
• 家庭原因 • 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 的基础,正如古人所言:“养不教,父之 过。”这主要有几种情况: • 一是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与子女交流不当; • 二是子女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性,父母没有 从早期教育入手; • 三是父母对子女丧失信心,不愿管,放任 自流; • 四是父母离异后,孩子无人管; • 五是父母自身行为不端直接影响孩子。
(二)游戏成瘾
游戏本身有其积极的 一面,但由于青少年 的自制力比较差,社 会技能和自我保护意 识较弱,更容易沉溺 于游戏中。 玩游戏成瘾者与那些 精神活性物质成瘾者 有许多相似之处。
主要表现
持久地渴望或难以控制或减少玩电子游戏, 为了满足强烈的玩电子游戏的冲动而放弃重要的 社会角色和其他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停止电子游 戏活动后则会出现生理和心理的不良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