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之问题解决ppt
纽维尔和西蒙认为问题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操 作。初始状态:开始时的不完全的信息或令人不满的状况;目标状态 :希望获得的信息或状态;操作(算子):为了从初始状态迈向目标 状态可能采取的步骤。这三部分加起来就构成了问题空间。从这个意 义上说,问题解决实际上就是“一系列趋向目标的认知操作”。
-
第二节 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问题解决的模式
(一)传统观点
1、试误说:问题解决过程首先要通过一系列的盲目操作, 不断地尝试错误,当发现一种问题解决方法时,即形成刺 激情境与反应的联结,然后不断重复巩固这种联结,直到 学会有效解决问题。
2、顿悟说:人遇到问题时,会重组问题情境的当前结构, 弥补问题缺口,达到新的完形,从而产生一种可行的解决 方案。
-
二、一般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1、识别有效信息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到底是什么,即找出相关信 息而忽略无关细节。如在抽屉里有黑色和棕色两种短袜混在一起
,黑袜和棕袜的比例是4:5,请问为了得到一双颜色相同的短袜,需要 从抽屉了取出多少只袜子来?
-
2、理解信息含义 问题大多以文字或口头语言的方式加以呈现,要成功地解 决问题,首先就要理解文字和语言所表达的含义。这就需 要用到语文知识、生活常识及相关学科知识等。 3、整体表征 即使学习者看懂了问题中的每一个句子,还要把对所有句 子的理解联系起来,以达成对整个问题的理解,这种整体 表征往往更有利于我们迅速找到问题解决途径。(小鸟飞行
种困难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
情境
-
(二)问题的分类
1、关系性问题与过程性问题(关注焦点) 关系性问题:关注事物或现象的结果、事物或现象之间 的异同以及相互关联。如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 过程性问题:关注事物或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动态变化。 如2、探描究述学性习问方题法、是解如释何性影问响题学和生预学测习性过问程题的(。探究的深度) 描述性问题:描述事物的现状及其变化过程。如空气的 污染状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等。 解释性问题:解释事物变化的原因。如高山上煮事物为 什么煮不熟? 预测性问题:基于对因果关系的解释而预测事物的未来 变化。如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股市的走势分析等。
第八章 问题解决学习与创造性
问题与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
-
人类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人类文明史 ,从火的发明到宇宙飞船上天,就是一部问题解 决的历史。问题解决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 用,加涅认为“教育课程的重要的最终目标就是 教学生解决问题—数学和物理问题、健康问题、 社会问题以及个人适应性问题”。创造性思维作 为一种高级的问题解决活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 的重视。
(二)寻求解答阶段
1、算法式策略: 即将达到目标的各种可能的方法都列出来,具体化,逐一 加以尝试,直到解决问题。如“玩魔方”。
4、常规问题与真实问题(所涉及的领域) 常规问题:学生在学校中大量遇到的问题,如有人买5根 2米的木头,能锯出几个1米长的木头? 真实问题:不直接隶属于某个学科,在生活中所面临的问 题,如有人买4根2米5长的木头,他能锯出几个1米长的木 头?(17%正确)★
-
-
有时,学生会按照常规问题的解决模式来解决生活中的 真实问题。
-
3、结构良好问题与结构不良问题(问题的组织程度)
结构良好问题: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及解决方法 均非常明确。如从阜阳到北京最快捷方式是什么?
结构不良问题: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及解决方法 不明确。如修电脑,既不知道故障出在哪,也不知道应该 怎么修。可见问题不良问题并不需要问题的所有方面都具 有不良特征。★
试误说看到了问题解决的系列操作过程,但认为问题解决的尝试错 误是盲目的,忽视了问题解决中的认知因素;顿悟说注意到重组情境 的认知成分,但片面强调顿悟,忽视了顿悟中的操作过程。实际的问 题解决中,两者并无矛盾,而是辩证- 统一的。
(二)信息加工观点
信息加工论者把问题解决看作是通过信息加工系统对信息 进行加工,把信息的最初状态转换成最终状态的过程。
“这里有26只山羊,10只绵羊,问船长的年龄是多少?” “这里有羊25只,狗5只,问牧羊人的年龄有多大?”
二、问题解决的界定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 问题解决就是对已经习得的概念、原理和规则进行一定的 组合,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来成功地寻找达到目标的手 段或途径的过程。
-
(二)问题解决的特点 1、解决问题是解决新的问题,即所遇到的问题是初次遇 到的问题,否则只能叫操练或练习。 2、解决问题时要将已经掌握的简单规则、概念、原理等 加以重新组合,以适应当前问题的解决。 3、问题一旦解决,人的能力倾向随之发生变化,当再次 遇到同类问题情境时,借助回忆即可做出回答的即不再是 问题了。
问题与和尚上山问题)
-
4、问题归类
某些情况下,个体只需要看一下问题的开头几个句子,就 马上着手解决问题。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在他们 的头脑中已经储存了与该问题有关的图式,所以当遇到该 问题时,根据该问题的部分信息即可激活该图式,从而达起来是,则有可能是个体跳过关键信息,使用无关信息 ,甚至可能为了迎合这个图式而对问题情境中的信息进行 误解,最后导致问题解决上的困难。
-
第一节 问题与问题解决
一、问题及其分类
(一)问题的界定
1、问题的含义
是指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完成这件事所需采 取的一系列行动的情境(Newell & Simon)。
2、问题的构成
给定信息:有关问题初始状态的一系列描述
目标:有关问题结果状态的描述
障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的种种亟待克服的各
(三)现代认知派观点
传统观点和信息加工论的观点,对问题解决模式的解释, 基本停留在较为简单、机械的静态阶段的划分上。现代认 知派则注重在认知层面上,使用“认知结构”、“图式激 活”、”问题表征”等术语对问题解决的动态过程进行解 释,不仅划分了问题解决的各个阶段,而且注重揭示各阶 段之间的动态联系。如基克的问题解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