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专题复习-课件
排查落实练九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一、正误判断·回扣基础
(一)原子结构部分
1.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2.同位素的不同核素所构成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物理性质不同,而化学
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 )
3.在天然存在的各种元素中,无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核素所
占的原子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 )
4.H2 和 D2 互为同素异形体
小是 r(Ca2+) < r(K+) < r(Cl-) < r(S2-)。 5.对同一元素来讲,价态越高半径越小。如 r(Fe3+) < r(Fe2+) < r(Fe)。 6.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先找参照元素,使其建立起同
周期、同主族的关系,然后进行比较。比较 S 与 F 的原子半径大小,先找 O 做 参照,因为 O 与 F 同周期,r(F) < r(O);而 O 与 S 同主族,r(O) < r(S),所 以 r(F) < r(S)。
Na>Mg>Al ; 最 高 价 氧 化 物 对 应 水 化 物 的 碱 性 : NaOH( 强 碱 )>Mg(OH)2(中 强 碱)>Al(OH)3(两性氢氧化物)。 ③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表现在:单质与氢气化合由难到易的顺序为 Si<P<S<Cl;气 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SiH4<PH3<H2S<HC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H2SiO3<H3PO4(中强酸)<H2SO4<HClO4。
NH3 ___________CO2 ___________ H2O2 ______________
HClO _________ CH4 ____________CCl4 _______________
HCHO _________HCOOH ________ C2H4 ________________
(×)
19.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酸性越强
(×)
二、化学用语的正确表达·规范书写
1.粒子结构示意图 粒子的核电荷数“+Z”加圈“○”,然后分层写出电子数。如:
Na________ Na+________ 2.电子式
(1)原子:一般先单后双。如:
S________
S2-________
Na_____ Mg______Al____Si______ P_____ S_____Cl ______ Ar______
(×)
20.同一短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一定增大
(×)
21.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 16
(√ )
22.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小于 4
(√ )
23.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 )
24.所含元素超过 18 种的周期是第六周期和第七周期
(√ )
(三)分子结构部分
(4)根离子:按原子间连接顺序将各原子的元素符号写出,然后将它们的最 外层电子(包括得到和失去的一并分析)的共用和单独占有(孤电子对)情况在 各元素符号周围标出,并加“[]”围起来,最后在其右上角标出电荷。如:
OH-____________O2-_________NH4+ ___________ H3O+_________ (5)共价分子 按原子间连接顺序将各原子的元素符号写出,然后将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包括 得到和失去的一并分析)的共用和单独占有(孤电子对)情况在各元素符号周围标 出。如: N2 _____________Cl2 _____________H2O ________________
15.两种原子,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 )
16.不存在两种质子数和电子数完全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 )
17.在化学变化中,质子不会发生变化
(√ )
(二)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部分
1.最外层为 1 个或 2 个电子的原子对应元素肯定在ⅠA 族或ⅡA 族
(×)
2.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2Li2O、2Na+O2==△===Na2O2),反应程度越来越 剧烈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 程度逐渐 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 。②单质的密度逐渐增
大( K 特殊),熔、沸点逐渐 降低 。 (2)卤族元素(按F、Cl、Br、I的顺序)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表现在:单质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的顺序: F2>Cl2>Br2>I2 ;气态 氢化物的稳定性: HF>HCl>HBr>HI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HClO4>
(√ )
15.ⅠA 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ⅡA 族元素的强
(×)
16.按照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律,非金属元素最多有 23 种
(√ )
17.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 族到ⅡB 族 10 个纵行的元素全部都是金属元素
√( )
18.原子及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
19.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都能形成单原子离子
NaH 等 。 5.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 Na2O2、CaC2 等 。 6. 由强极性键构成但又不是强电解质的物质是 HF 。 7.只含有共价键而无范德华力的化合物,如:原子晶体 SiO2、SiC 等 。 8.无化学键的物质:稀有气体,如 Ar 等 。
(四)应用规律,规范表述 1.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取决于什么?
甲烷 ________ 甲基 ________乙烯 ____________ NH3 ____________
5.结构简式
一般将结构式中连在同一个C原子上的多个氢原子合并写在其右(或左)边, 横着相连的代表单键的“—”可以省略,横着以单键相连的多个相同的原子 团可以合并,官能团按规定简写,即为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
HBrO4>HIO4 ;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F2>Cl2>Br2>I2 ;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Cl-< Br-<I- 。 ②单质的颜色逐渐 加深 ,密度逐渐 增大 ,熔、沸点逐渐升高 。
2.同周期
同周期元素(按 Na、Mg、Al、Si、P、S、Cl)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 原子半径:Na>Mg>Al>Si>P>S>Cl。 ② 金属性逐渐减弱,表现在:单质置换水或酸中的氢,由易到难的顺序为
(2)简单阳离子:写出元素符号,然后在其右上角标出电荷“n+”, 如:Na+、Mg2+、Al3+。
(3)简单阴离子:写出元素符号,然后在其上、下、左、右标出最外层(包 括得到的)电子数,并加“[]”围起来,然后在其右上角标出电荷。如: S2-:____________ Cl-:____________
(6)离子化合物:将化学式中离子的电子式按连接顺序写在一起即可。如: MgCl2 ___________________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 NH4Cl ___________________Na2O2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1)共价分子——左写原子的电子式(相同原子可合并),右写分子的电 子式,中间用“―→”连接即可。如:
甲烷 __C__H_4_____ 甲基 _—__C__H_3____乙烷 _C__H_3_C__H_3__
乙烯 C__H_2_=_=_C__H_2_乙基 __—__C_2_H_5___ 乙醇 _C__H_3_C_H__2_O_H__
三、熟记规律·灵Βιβλιοθήκη 应用(一)性质递变规律 1.同主族 (1)碱金属元素(按Li、Na、K的顺序)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金属性逐渐 增强 ,表现在:单质与 O2 反应的产物越来越 复杂 (4Li+O2==△===
(×)
7.以共价键形成的单质中只存在非极性键,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中
只存在极性键
( ×)
8.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必定
是共价化合物
(×)
9.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
是非极性分子
(×)
10.极性分子一定含有极性键
(×)
11.非极性分子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
12.结构和组成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一定越高 (×)
13.共价化合物中一定没有离子键
(√ )
14.所有分子都含共价键
(×)
15.单质中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
16.两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共价键
(×)
17.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无化学键,只有分子间的作用力
(√ )
18.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中
N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3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子化合物——左写原子的电子式(相同原子不可合并,因为要标出电 子转移情况),用弯箭号标出电子转移情况,右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中间用“―→”连接即可。如: Mg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构式 按原子团(分子或自由基)中各原子间的连接顺序书写各原子的元素符号,并 将共用电子对用“—”表示(多对多杠),自由基中的单电子,每一个也画一 杠。如:
(×)
3.最外层有 5 个电子的原子对应的元素肯定是非金属元素
(×)
4.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 )
5.元素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