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述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失败原因
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到1905年12月成立学部,清政府发布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法令,逐步推出了各项新政,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制度改革。
主要是调整机构,整顿吏治。
1901年7月,撤销总理衙门,改设外务部,位列六部之上。
1903年,设立商部,后来与工部合并,改为农工商部。
巡警部是随着军事改革设立的。
在军事改革中,清政府仿照西方近代兵制,将军制分为常备军、续备军和保安三种,把维持治安的军队分立出来,专门负责地方治安。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1905年,清政府又设立了学部,在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同时,清政府还采取措施整顿吏治,裁汰各衙门胥吏差役,停止捐纳买官。
(2)经济改革。
1903年8月,清政府正式设立了商部。
其管辖范围不仅包括工商业,还包括农业。
商部在各部中位于第二位,仅次于外务部,反映了清政府对农工商业的重视,1906年,商部扩展为农工商部。
商部成立后,即着手建立联系官商的机构,以沟通商情,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商部成立后,推行了一系列法令,改变了中国社会长期视工商为末业的现象,促使当时出现了一个举办工商业的热潮,使中国厂矿企业、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诸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
(3)军事改革。
1901年8月,清政府下诏停止武举,并令各省裁撤绿营防勇,改练常备、续备、巡警等军,操练新式枪炮。
1902年底,清廷在北京设立练兵处,派奕劻总理其事,袁世凯充会办练兵大臣。
1902年袁世凯练成北洋常备军一镇,约12500人。
张之洞也练成湖北常备军两翼,约7000人。
袁世凯在1905年编成北洋新军6镇。
直到清朝灭亡,总共编成14镇和18个混成协,约17万人,称为新军。
袁世凯通过其势力控制着北洋新军的实权。
(4)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包括创办新学堂、鼓励留学和改革科举等,目标是建立近代教育制度,1901年废武举,1905 废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
失败原因:(1)失去权威,由兴到衰。
西太后和光绪帝先后离世,清王朝没有一个权威人物能够驾驭新政,故新政不可避免要失败。
(2)上层不和,元气大伤。
统治者上层满族贵族与汉族官僚的矛盾,及满族贵族内部的矛盾不可调和。
特别是溥仪上台后,载沣与袁世凯的斗争更加激烈。
(3)军队失控,无以保障。
北洋新军的实权掌握在袁世凯手中,袁世凯尾大不掉。
另外对革命党人对争取新军的活动防范不够。
(4)处置不当,丢失民心。
解散政闻社,镇压国会请愿运动,成立皇族内阁,这些违背民意的做法,使得各阶层人民都开始反对清政府。
(5)操之过急,欲速不达。
立宪改革出台过于迅速,铁路国有政策严重失误。
因小失大,给整个改革带来灾难性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