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药剂专业药物制剂技术课程说课设计

中职药剂专业药物制剂技术课程说课设计

中职药剂专业药物制剂技术课程说课设计作者:于素玲
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第4期
摘要:说课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发展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以中职药剂专业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为例,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考核与评价、特色与创新、教学反思6个方面进行说课设计。

关键词:说课设计;药物制剂技术;药剂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 2017 )04-0050-03
说课是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系统论、信息传播论等,将自己教学的思路、依据或教学反思,借助口头语言和其他辅助手段,与同行、教学研究人员及领导进行交流、探讨,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发展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1-3]。

本文以中职药剂专业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为例,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考核与评价、特色与创新、教学反思6个方面进行说课设计。

1课程设置
1.1课程性质与定位
药物制剂技术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在药学的各个岗位应用广泛,是中职药剂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门课程是一门专业实践性强的课程,是今后参加药师、执业药师等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和从事药品生产、销售、调剂等岗位工作的必备知识。

1.2课程教学目标
以职业能力培养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药剂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常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并理解其制备原理;(2)能力目标: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等基本操作技能及常见剂型的生产操作技能;(3)素质目标: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道德。

1.3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设计理念:以岗位需求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切入点,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

设计思路:(1)理论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与考证要求、岗位需求紧密结合,重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2)实训技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训练。

2教学内容
2.1教材
根据课程标准和药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药物制剂技术》,谢玉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并开发配套校本教材《药物制剂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药剂专业“工学结合”指导手册》。

2.2课程内容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满足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理论内容和实训内容按照1:1分配,各72学时,其中理论内容分为三大模块,36个项目;实训内容分为三大模块,23个项目,见表1~2。

2.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药物制剂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常用制剂的制备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训练,总结归纳以掌握重点。

(2)教学难点:根据制剂处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制备工艺;药物制剂的制备技术要点和质量评价。

突破方法:引导分析、直观教学。

3教学实施
3.1教学分析
针对本门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强.操作技能要求高的特点和中职学生不乐于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乐于实践,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限的学情,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学中做、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以“颗粒剂”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为例:通过网络学习进行课前预习一收集资料一多媒体教学一创设情境,导入颗粒剂概念、分类、特点一教师提出问题(如散剂与颗粒剂
有什么不同?)一分组讨论一软件实训一GMP仿真动画演示颗粒剂生产线操作流程一教师指导仿真车间生产实训一反馈评估一考核评价。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解决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学中做,做中学,理实一体化,学生由被动学
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3.2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本课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任务驱动教学法、流
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物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1)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滴丸剂”为例:课前布置任务一学生查阅资料,分组讨论一拟订方案一分组实训(教师指导)一讨论总结,完善方案。

以任务推动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流程教学法:以“栓剂”为例,以栓剂的生产流程为主线,将理论知识要点贯穿于各个环节中,化零为整,便于学生记忆(见图1)。

4考核与评价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方位考核评价学生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

如成绩构成:学习态度10%+过程性
评价成绩30%+终结性评价成绩60%。

5特色与创新
课程内容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划分为基础知识模块、基础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
使学生学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同时为更好地契合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以工作任务和流程为导向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采用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实现了对学生专业能力、岗
位能力和素质能力的综合培养。

6教学反思
中职学生因年龄小、自律性较差,多数学生学习靠“死记硬背”,“看”多于“思”和“做”,因此后期需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如加快教学视频、教学微
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建设,教学过程中引入“奖励”评价法等;同时可以进一步加强
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融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