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椒县城市总体规划

全椒县城市总体规划

目录一、规划总则 (1)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1)三、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4)四、城市总体规划 (4)附件:1.关于《全椒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人口和用地规模审核意见2.《全椒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专家评审意见附图:1.县域人口与村镇分布现状图2.县域人口与村镇布局规划图3.用地布局现状图4.空间结构规划图5.用地布局规划图6.近期建设规划图7.远景发展构想图一、规划总则(一)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10.28);3. 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2006)4. 《全椒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5. 《全椒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专项规划》(2007)6. 《全椒村庄布点规划(2007)》7. 《全椒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8、《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9、《滁来全城镇群规划(2008-2020)》10、滁州市各专项规划和全椒县各片区控规及其它相关规划11、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8-2030年,分为三个阶段:近期:2008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 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三)规划层次与范围本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和城区总体规划。

1、县域:全椒县行政管辖范围内10个镇,总面积1568.3平方公里。

对此范围内按照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2006)要求,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2、城市规划区: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包括十字镇和襄河镇行政范围,总面积约306平方公里。

3、县城区:包括城北片区、城南片区、承接产业转移片区三大片区及土桥水库景区范围,总面积约123平方公里。

其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约35平方公里,发展备用地约22平方公里,承接产业转移片区建设用地面积约26平方公,其余景区及生态绿地面积约40平方公里。

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一)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近期“重点发展、极化中心”,以县城建设为重点,扩大县城规模,提高县城辐射带动能力。

中远期“点轴带动、纵深发展”,以县域村镇体规划为依据,明确县域城乡居民点,围绕规划的居民点,布置教育、文化、医疗、交通、商业、公交等服务设施,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经济区划县域划分为东部经济区、北部经济区、南部经济区1、东部经济区以全城为中心,包括襄河镇、十字镇,规划远期人口30万人以上,总面积约306平方公里。

全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滁城的南大门,以省级综合经济开发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质量名优的大型产业集群,打造机械、家电产业群、高科技产业孵化基地,是全县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

县城周围卫星乡镇要积极接收县城经济辐射、产业辐射,科技辐射,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业,建成蔬菜基地,苗木花卉基地、农业科技园、水产养殖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2、北部生态山水旅游区包括西王镇、石沛镇、马厂镇、六镇北部,现状人口约10万人,规划人口逐步向县城和中心镇转移,规划人口5万人左右,总面积约520平方公里。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区,划定城市水源保护地,以经果林牧为主,建立药材基地和牛、羊养殖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以神山国家森林公园、碧云湖度假区、岱山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龙山寺、山区生态农业观光等建设山水旅游度假区。

3、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包括大墅、古河、六镇、二郎口镇、武岗5个镇,规划人口20万人左右,总面积约730平方公里,建设现代生态高效农业基地、无公害蔬菜瓜果基地;以古河、大墅、二郎口、武岗四个镇工业集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玩具、机械、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现代工业。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业,科技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建成地区性商贸中心、交通服务中心。

(三)人口与城镇化水平现状2008年,县域人口48.5万人,城镇化水平38%近期2015年,县域人口51万人,城镇化水平50%左右中期2020年,县域人口53万人,城镇化水平60%左右远期2030年,县域人口57万人,城镇化水平75%左右(四)村镇空间结构全椒县域村镇体系空间结构为“一核、一轴、一环、三片区”。

“一核”——全椒县城。

“一轴”指依托合宁高速公路、宁西铁路、国道附道为主的全椒县城——大墅发展轴。

“一环”指以县域环路为依托的全椒县城——武岗——二郎口——古河——大墅——西王——石沛——全椒县城发展轴。

“三片区”指东部全城经济区、北部生态山水旅游区、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

(五)村镇规模结构1.一级中心城市1个:全椒县城,30万人以上;2.二级中心镇5个:1-5万人,包括古河、大墅、二郎口、马厂、武岗。

3.三级一般镇3个:1万人以下,石沛、六镇、西王。

4.四级中心村及准社区70个:1000-5000人。

(六)县域综合交通1.发展目标突出县城的交通枢纽地位,形成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水运为主体的快速便捷对外交通,县域内部形成以二三级公路为主村镇快速联系通道,内部交通通畅化、网络化、均衡化。

2.航空可以利用南京禄口机场和合肥骆岗机场,县城与两个机场之间都约1个小时。

3.铁路交通(1)宁西铁路兴建通车,全椒县设三级站,规划逐步提升全椒站档次水平,增加停车班次,打造大滁城地区到西北方向主要车站。

(2)京沪高速铁路从县域北面通过,设滁州站,规划在铁路以南面向全椒预留站址和广场,铁路两侧各控制不小于50米绿化防护带。

4.公路交通公路网建设以国道、省道为骨干,以县城-黄栗树-周岗-西王-大墅-古河-县城的大循环和县城-草庵-复兴-六镇-白酒-县城的小循环为基础,重点建设“8676”(八纵、六横、七放、六联)公路网工程。

规划逐步提升公路等级,形成以二三级公路为主村镇快速联系通道,改善城乡交通条件。

(1)合宁高速四车道改为八车道,保留现状全椒、大墅出入口,在滁来全快速通道与合宁高速交叉处增设全椒北出入口。

(2)马滁扬高速从县城东部穿过,并设有全椒东出入口。

规划预留六条主要城市道路通道,并满足现有道路河流畅通,满足发展需要。

(3)在县城西部规划大西环连接滁城西涧路,成为连接琅琊山和神山国家森林公园、醉翁亭与吴敬梓纪念馆等旅游资源的快捷通道。

(4)建设滁来全快速通道。

(5)全椒县城保留现状汽车站,随着城市发展结合宁西铁路全椒站增设一处汽车客运站。

中心镇要结合总体规划预留汽车站用地。

各中心村要设招呼站或港湾站,方便村镇之间联系。

5.水运航道在滁河规划古河和官渡2个码头,提升等级。

规划全椒县城码头向下迁移,做好码头与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重点抓好港口的配套建设,要把航道的梳理与防洪相结合,充分发挥航道的运输作用。

(七)县域重大基础设施1.全椒县城与滁州市共建共享三水厂,水源为黄栗树水库,规模24万吨/日。

扩建县城二水厂,新建乡镇水厂,完善农村供水设施。

2.新(扩)建5座污水处理厂。

3.新建1000 KV滁州变电所1座,预留1000kv、500kv高压走廊;提升黄栗树220KV变电所容量,增设220kv变电所2座,110KV变电所6座,35k v变电所14座。

4.规划积极筹建武岗垃圾焚烧场,服务于整个全椒县和大滁城南部地区,县城周边镇应采取“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模式,乡镇建设统一的垃圾中转站。

三、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一)“四区”划定禁建区面积约为60平方公里,限建区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适建区面积约为120平方公里,已建区面积约为16.8平方公里。

(二)管制措施1.适建区管制措施: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2.禁建区管制措施:参照城市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管理办法,以及《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城市绿化条例》、《文物保护法》、《安徽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管制措施。

3.限建区管制措施:有机开发与合理保护结合是这些区域发展的主要导向。

根据城市发展速度和产业发展需要,在保证耕地和基本农田指标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等法定的条件下,部分限制建设区可以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

四、城市总体规划(一)城市性质南京都市圈卫星城、大滁城南部副中心、以现代制造业、物流、旅游为主的综合性城市。

(二)城市规模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19万人;用地规模:23平方公里左右。

中期2020年,城区人口 23万人;用地规模:27平方公里左右。

远期2030年,城区人口30万人;用地规模:35平方公里左右。

(三)用地发展方向东扩、南移、北上,融入大滁城、融入南京都市圈。

(四)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城、三片区、多组团、开放式”空间结构。

一城即全椒县城,大滁城的南部副中心,南京的卫星城。

三片区是以合宁高速、滁来全快速通道为界,分为城北片区、城南片区、承接产业转移新型工业园区(不计入建设用地平衡)。

多组团主要有站前组团、土桥水库景区、开发区组团、谭墩组团、城东组团、老城组团、城南组团、物流组团、新型工业园组团等;组团之间由绿地、水系、铁路、生态绿地分隔。

开放型:规划用地具有开放型特征,具有较大的扩展生产的可能性、弹性、可变性、兼容性和适应性。

(五)城市组团主要功能城北片区共3个组团一个景区,建设用地约31平方公里,站前组团:京沪高铁与土桥水库之间,大西环以东,滁来全快速通道以西,总面积17平方公里。

规划以商住为主,规划高铁站至土桥水库的中央景观公园,宽度100-300米,沿土桥水库公园可以安排商业、文化会展等综合性用地,本次规划用地规模约10平方公里。

开发区组团:合宁高速与土桥水库之间,南部以工业为主,北部以居住为主,东北角沿土桥水库安排商业、文化、科研教育等用地。

用地规模约10平方公里。

谭墩组团:新滁全路以西,大西环以东,十字至谭墩道路两侧,用地约4平方公里,规划为产业备用地。

土桥水库景区:新滁全路以东,滁来全快速通道以西,开发区与站前组团之间,以土桥水库为中心的景区用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约2平方公里。

规划定位大滁城南部绿色生态核心,是大众休闲运动、区域商务休闲度假、文化会展等为一体的低密度开放型城市公园。

城南片区共4个组团,建设用地约26平方公里。

城东组团:合宁高速与新襄河之间,以工业、仓储为主,融居住、市场商业的综合区。

规划用地规模约4平方公里,预留发展用地2平方公里老城组团:内环路以内,商业文化中心,拥有新老襄河、南屏山等众多旅游资源的老城区。

规划用地规模约7平方公里。

城南组团:内环南路以南,宁西铁路以北,行政商务科教中心,以居住为主综合新区。

规划用地规模8平方公里公顷,预留发展用地1平方公里物流组团:宁西铁路以南,重点建设面向大滁城的区域物流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