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保护是临床护士不可或缺的心里素质【摘要】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始终站在医疗卫生第一线,医疗安全不容勿视,不管是差错事故给病人和社会带来的伤害还是语言交通不力引发的医患纠纷,都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加强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是临床护士必不可少的课题。
【关键词】临床护士自我保护心里素质
随着十六大第三次医改的号角吹响以来,社会各界对医疗行业的期望不断增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承受的社会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人们一方面把医疗作为商品不断给以挑剔和打击,一方面又呼唤人道的天堂,救死扶伤!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有36%的医务人员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而且女性高于男性,护士多于医生。
那我们在呼唤理解的同时加强职业素养就成了每一个医务人员迫在眉睫的课题。
那么如何做好护理工作中的自我保护?既要深刻认识当前的形势,也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不断学习专业的知识,把病人的健康和医疗安全牢记心中
1 高度的责任感是实现自我保护的关键
现代护理是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既要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又要注意符合医疗原则,切不可疏忽大意或过分迁就病人,造成不可挽回的过失。
从病人入院到出院或死亡的全过程,在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可能涉及到护患纠纷或矛盾,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做到三查七对,一丝不
苟,对自己负责,对病人负责。
2 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实现自我保护的基础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士不仅要接受正规学习和训练,还要在实践中勤奋学习,不断提高和更新自己专业知识,以适应护理工作需要。
如在抢救时,若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就不能很快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液给药,势必延误抢救时间及影响抢救效果。
熟练的操作技能来自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平时勤学苦练,就能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占据主动性。
3 遵章守规,坚持原则是实现自我保护的理论保证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就可避免打错针、发错药、手术纱布或器械留在病人体内的医疗事故。
护士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范围,对疑难问题,及时请教、汇报,不擅自盲目处理。
病人发生病情变化,不论问题大小、轻重,要及时报告医生和护士长,并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
不接受病人或家属不合理要求,不受病人或家属封建迷信干扰。
坚持原则,执行医嘱。
4 增强法律意识是实现自我保护航向
护士要学法、懂法,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医疗机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通过学习使护理人员了解条例、法规、规范中的内容,使其认识到护理记录是重要的法律文书,因记录缺陷,在纠纷和事故中就必将承担法律责任,可最大限度地受到法律的保护,护士长要有计
划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卫生法规普法教育,把卫生法规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
5 良好的语言交通能力是实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
加强沟通,认真履行护理告知义务,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多理解病人,不要因为怕医疗纠纷而包裹我们善良的本性,人心都是肉做的,只要你真诚的付出,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病人是一定要理解和感受到的。
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要将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和家属;在进行特殊治疗、护理﹙如picc操作前、应用保护性约束具等﹚时要征求患者同意并在告知书上签字后才执行;当患者拒绝治疗、护理时要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字,并报告护士长和医生,将护理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