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科技研发中心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目录1.编制原则、依据1.1.编制原则为确保本施工组织设计有针对性,能科学合理的组织、指导现场施工,又能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在编制技术标时主要遵循下列原则:1.1.1.服从建设单位的全方位管理和统筹安排,保证重点和关键部位,遵守承诺,把本工程管理好,施工好。
1.1.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针对本工程作业面较广和专业多的特点,充分考虑空间顺序,同时也考虑到各工种间的施工顺序。
1.1.3.根据建设单位对工程进度的要求,采用流水作业组织施工,用横道图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使用微机进行进度计划的统计分析,及时调整劳动力和施工机械设备,使其处于动态受控管理状态。
1.1.4.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充分利用机械设备,减轻企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1.1.5.合理选择施工工艺,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科技含量,合理进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节约施工用地。
1.1.6.保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减少扰民、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
1.1.7.选择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施工成本,缩短工期。
1.2.编制依据➢招标文件➢施工图纸➢施工合同➢工程量清单➢现行劳动定额、物资消耗及机械台班定额➢现场踏勘➢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2.2.编制范围施工合同、施工图纸、工程量清单中所含的内容。
未含图纸中注明二次设计的装饰装修部分。
3.工程概况3.1.工程名称工程名称: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科技研发中心项目建设单位::齐齐哈尔高新区管委会监理单位:仁达监理建筑面积:本工程占地面积为5259.28平方m。
总建筑面积为45643.56平方m.(其中地下部分建筑面积为9613.66平方m)。
建筑高度:主楼74.2m,辅楼17.4m,展厅15.6m;结构形式:框架-核心筒结构;层数:车库地下1层,主楼地上19层,辅楼地上3层,展厅地上2层;层高:地下1层车库层高4.2m和6.45m,主楼1层5.4m,2层3.9m,3-16层3.8m,17、18层3.9m,顶层3.3m;开竣工日期:2013年7月1日开工,2015年6月30日竣工;其中图纸范围内工程(不含图纸注明二次设计部分)计划开工日期2013年7月12日,计划完成日期2014年7月31日3.2.建设地点本工程位于位于齐齐哈尔市南苑新城内,北侧为红鹤路,东侧为卜奎大街。
建筑类别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本工程主楼地下一层,地上十九层,辅楼地下一层,地上二~三层,展厅二层;地下为停车库,地上办公楼,顶层为设备层。
汽车库建筑分类为中型。
防火分类为II类。
停放数量为190辆。
本建筑为节能建筑。
3.3.建设规模本工程占地面积为5259.28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为45643.56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建筑面积为9613.66平方米)。
3.4.结构形式框架-核心筒结构(辅楼及展厅为框架结构)。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3.5.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工程数量表土方开挖(m³)90000 砌筑工程(m³)5800土方回填(m³) 27000 上部混凝土(m³)14000回填种植土(m³) 7000 屋面防水(㎡) 13700混凝土桩(根) 2149 保温(㎡) 22000基础混凝土(m³) 9800 抹灰(㎡) 88800地下室混凝土(m³) 5500 门窗(㎡) 6400地下室防水(㎡) 200003.6.工程特点与难点土建基础工程工程量大、工期紧,地下室建筑面积约9600㎡,需大量投入人员和周转材料,以便在冬季前完成地下室后浇带施工;受红线限制,施工场地狭窄,不利于基坑开挖和场地布置;地下水位较高,桩基施工到地下室防水施工完成前,需一直进行基坑降水。
办公楼综合功能全面,配套安装专业多如给水、排水、消防、空调、通风、强电、弱电等,各专业之间配合、协调工作非常关键。
4.施工部署及组织机构4.1.项目组织机构为了确保安全、文明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工期满足招标要求,首选必须建立综合素质较高、团结、能战斗的项目经理部。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安全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制定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减少扰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技术措施等。
组织机构4.2. 施工组织安排 4.2.1. 施工总体思路以满足施工总体目标为前提,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及工艺,科学配备各项资源投入,以控制最小的成本为原则组织施工。
4.2.2. 施工总体部署总体部署按地下工程、主体工程、装饰装修及安装工程三个阶段进行。
施工面按下图划分5个区域(如图)。
其中主楼对应的Ⅰ区优先施工。
桩基础施工中,3台钻机中的2台优先施工Ⅰ区φ600mm 桩基础,剩余钻机施工Ⅱ、Ⅲ区域φ400mm 桩基,以便辅楼尽早进入施工,之后3台钻机共同施工Ⅳ、Ⅴ区域桩基。
桩基施工方案详见“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专项方案”。
桩基检测完成后,进行筏板、承台、承台梁、防水底板的施工。
之后进行剪力墙、地下室顶板的施工,地下室按后浇带划分的5个施工面,流水进行施工。
其后进行地上主体部分施工。
具体施工队及施工任务划分如下:本工程基础部分计划投入两个土建施工队。
施工一队负责Ⅰ区以外地下室、辅楼、展厅的施工;施工二队负责Ⅰ区及主楼地上部分的施工;水电施工队一个,负责全部水电、通风、消防施工;桩基础施工队一个负责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施工;降水施工队一个负责井点降水施工。
工程管理目标序号分项目标1 质量龙江杯2 工期计划工期:2013年 7月 6日至2014年 7月 31日3 安全无重大安全事故,一般事故控制在3‰以内4 文明施工争创市级文明工地4.3.1.主要施工方法本工程结构模板全部采用较好的木模板制作。
钢筋连接全部采用机械连接接头、双面搭接焊连接接头(12以下水平筋)。
结构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地下室、一~七层使用汽车泵、地泵混合浇筑,八层以上混凝土全部使用地泵进行施工。
为保证地下室外墙防水质量,地下室外墙、外墙水平施工缝、消防水池、人防车库混凝土墙水平施工缝使用钢板止水带。
地下室底板、外墙、顶板采用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6。
为保证模板施工效果,砌体拉结筋采用植筋办法。
4.3.2.施工顺序总体施工顺序以施工段为划分,分主楼、辅楼、展厅三个施工段。
地下室施工期间集中人力物力进行主楼施工,地下室施工按后浇带分为5个区域。
其中主楼对应的Ⅰ区优先施工。
地下室其余4个区域土建二队按面积大小平分为两个施工段(Ⅱ、Ⅳ为一段,Ⅲ、Ⅴ为一段),流水施工,鉴于2013年底完成地下室封闭目标的工期考虑,地下室投入Ⅰ区的墙板梁柱的周转材料、Ⅱ、Ⅲ区墙板梁柱的周转材料、Ⅳ、Ⅴ区的梁板周转材料。
地下室完成后于2014年开始辅楼的施工,地下室展厅侧土方回填后进行展厅基础及上部施工。
每个施工段按下施工顺序施工。
施工顺序:挖土→桩基础→清槽→垫层→地下室底板钢筋绑扎→混凝土浇捣→地下室墙板、柱钢筋绑扎→支模→顶板、梁钢筋绑扎→地下室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地下室外防水→防水层外保护层→回填土)→底层墙板、柱钢筋绑扎→支模→一层顶板、梁钢筋绑扎→二层楼面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标准层墙板、柱钢筋绑扎→支模→标准层顶板、梁钢筋绑扎→标准层顶板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屋面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砌体→结构验收→粗装修→机电安装。
施工时应协调考虑好工序之间料具、机械的投入及周转、使用的先后次序问题。
4.3.3.施工技术准备开工前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图纸、组织内部图纸会审、熟悉合同内容,学习合同文本和招投标文件,进行合同交底,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监理、设计单位施工图纸会审,依据施工图纸以及相关材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具体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编制工程预算提出工料分析和构件加工计划。
4.3.4.施工现场准备1、按现场平面布置图和本企业统一要求,做好进入现场的四通一平工作,即进行场地内施工道路、通信、给排水及临电线路的修整、铺设(施工临时给水及临时用电详见专项方案),临建的搭设,以及施工区的场地平整工作。
2、对需进场的各种度、量、衡器具进行校检,并获校检合格证件,配齐各种试验模具。
3、组织劳动力进场前三级安全教育、特殊工种操作培训合格证查验。
4、对机械设备进场前进行检查、调试。
5、根据业主和规划院提供的红线和水准坐标点进行工程轴线标高测设,对工程控制桩及围护进行复核,并做好轴线控制点埋设。
6、建立QC小组,开展工程创优活动,重点解决基础及主体结构的模板安装、钢筋连接、砼配比、浇筑,振捣、预留洞口轴线标高等质量难题,装饰工程推行样板制,经认可后,再大面积施工。
5.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5.1.施工测量5.1.1.仪器、工具及人员配备T06莱卡全站仪,采用DJJ2-1苏光牌经伟仪(平面轴线定位);苏光DSZ3牌水准仪(高程控制);PL-1J垂准仪(垂直测量)、RL-H自动安平激光扫平仪50m、30m钢卷尺一把,塔尺二根,红油漆、小钉、木桩、铁锤等,以上计量器具均经权威单位检测,并应有编号。
测量员、技术员各二名;关砌三名;辅助工三名。
5.1.2.施工测量依据设计图纸和甲方给定的坐标点,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控制网点必须留在便于施工复测而又不易破坏的地方,应用混凝土包裹以防施工中扰动网点,造成测量误差,并定期用全站仪进行监测。
5.1.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平面控制网由甲方提供,由轴线方向构成矩形平面控制网,依据矩形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物地下室轴线,地下室放样依此为依据。
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控制首层平面放线直接依据首层平面控制网,其他楼层平面放线,根据规范要求,从地面控制网引投至高空,不得使用下一楼层的定位轴线。
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采用内控天顶法,投点仪器先用天顶垂准仪。
在控制点上方架设好仪器,严密对中,整平.在控制点的正上方,在需要传递控制点的楼面顶留孔处水平设置一块有机玻璃做成的光靶或原仪器附带的光靶,光靶严格固定.仪器从0、90、180、270度4个方向向光靶投点,用0.2㎜笔定出4个点.若4点重合则传递无误差;若4点不重合,则找出4点的对角线的交点作为传递上来的控制点.所有控制点传递完成后,则形成该楼面平面控制网.对该平面控制网进行平差,若精度满足要求则依据此控制网进行平面定位,精度不够,则重新投点.直至满足要求为止.首层控制点设定后,浇筑上升的各层楼面必须相应的位置留300*300与首层平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小方孔,能保证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预留孔.在房屋的四角设置观测孔,伸缩缝两侧合适位置设置两只,用垂准仪竖向投点,在分划板上确定上层的控制点的位置, 用以控制轴线位置,再用经纬仪引出控制线。
根据控制线确定出其它墙体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