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视的概念影视是包括电影、电视以及电视电影等在内的影像艺术的表达形对象,在以拷贝、磁带、存储器等为载体,以银幕、屏幕放映为目的,而现在以视觉与听觉综合为观赏对象的艺术表达中,影视成为现代艺术的最新综合形态。
二、电影与电视的诞生(一)电影的诞生1.电影诞生的三大技术原理• A.视觉暂留原理• B.摄影术• C.放映术–卢米埃尔兄弟(法)三、影视艺术的异同(参考教材P20)(一)相似之处1、视听效果相似–传播逼真的动态影像和声音2、影像手段相似–光波的录制–影像重现3、传播功能相似–反映现实–认识教育–审美4、商业化的组织结构相似(产业化)–服务、娱乐大众并赢利(二)影视艺术的不同之处1、摄制手段不同•摄影机与摄像机2.影像记录不同•.胶片与磁带3、放映场所不同•电影院•家庭4、感官效果不同•电影银幕•电视荧屏5、控制方式不同•电影是机构控制•电视是个人观赏自由控制6、收入来源不同–票房–广告7、社会影响不同–电影地位比电视高–电视影响力比电影强8、观赏经验不同–电影——梦,提供超日常经验–电视——窗,提供日常经验四、电影与电视的相互融合1、电影向电视靠拢:电影可通过电视播放(电视电影)2、电视向电影靠拢:数字电视的出现使电视音画质量直逼电影,电视节目可以制作成电影在影院放映(综艺电影)五、电视电影:电视与电影融合的产物•1、电视电影的概念P151•2、电视电影的特点:•在电视播放而不投向影院•采用高清技术拍摄,极少用胶片•投资小、成本低(50万-100多万)•是新生导演和演员的练兵场•题材小而丰富,创作更加自由•3、电视电影的发展–1999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开始制作–2001年开始各种电视电影奖项出现–2008年突破千部•4、电视电影的艺术特色–(1)电视媒体播放,题材贴近生活–(2)主流媒体播放,娱乐精神适度–(3)赢利压力小,创作技巧相对自由,追求艺术手法上的实验性•思考题:–1、基本概念:电视电影–2、电影诞生所依赖的三大技术原理和为电影诞生做出重要贡献的三组人物–3、电影与电视的异同和相互关系–4、电视电影的艺术特色一、镜头的魅力(一)镜头释义(P24)1、定义2、镜头的构成要素:景别、构图、光影、色彩、镜头运动(二)镜头的魅力何在?(镜头诸要素的艺术功能)1.景别:实现可视范围的无限扩张2.构图:实现画面的结构的稳定和协调3.运动摄影:实现叙事视角的自由转换1、安德烈﹒巴赞(法,1918-1958)《电影是什么》•主要观点:•(1)电影影像本体论(《摄影影像的本体论》)P106–木乃伊情结:人类保存自己形象的愿望•电影影像与其他影像相比本质上是客观的•电影的基本美学原则——揭示真实•(2)长镜头理论(《电影语言的演进》)P108– A.1920-1940年间的导演– B.反对把蒙太奇和电影表现主义作为电影艺术的本质– C.蒙太奇越来越排除造型的表现主义和影像之间的象征关系,向真实性方向发展– D.指出长镜头不排斥蒙太奇而是把蒙太奇运用到它的造型中• E.对景深镜头的推崇•长镜头(景深镜头)VS蒙太奇–第一,蒙太奇都不大展现事件;它们都是暗示事件。
(P60)频繁的摇镜和演员的进人场景,这种拍摄方法是以尊重戏剧空间的连续性自然还有时间的延续性为前提的。
(P69)景深镜头使观众与影像的关系更贴近他们与现实的关系。
因此,可以说.无论影像本身内容如何,影像的结构就更具真实性。
场面调度。
倘若采用蒙太奇,观众只需跟着向导,他们的注意力随着导演的注意力而转移.导演为观众选择必看的内容,观众个人的选择余地微乎其微。
第三,蒙太奇在分析现实时,要求戏剧事件含义单一。
蒙太奇在本质上是与含义模糊的表现相对立的。
库里肖夫的实验正是以荒谬的方式证明了这一点:每次都给面部微笑一种确切的含义,正是因为面部表情单独看上去含义模糊,才使三种各不相同的解释得以成立。
反之,景深镜头把意义含糊的特点重新引入影像结构之中,《公民凯恩》是按景深镜头构思的。
意向的含糊性和解释的不明确性首先已包含在影像本身的构图中。
•巴赞对《红气球》的分析(《被禁用的蒙太奇》)–这部影片没有也完全不可能借助蒙太奇•影片是幻想性的,但这种幻想性是实际存在的不是靠蒙太奇暗示出来的(本片对非生物的动物化主要靠特技而不是蒙太奇)•拉摩里斯的气球把我们引向现实•这是一部真正的电影童话,它严守空间的统一,展现童话的实际发生–《红气球》(1956法)–导演:阿尔伯特·拉摩里斯2、克拉考尔(美籍德裔1889-1966)《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电影是非戏剧化的,善于捕捉生活现象–基本特性:擅长纪录和揭示具体的现实,现实对它具有天然的吸引力(现实倾向)•纪录:运动和静物•揭示:正常条件下看不到的东西和触目惊心的现象思考题•1、基本概念:镜头、连贯性剪辑、蒙太奇、经典电影、长镜头•2、思考镜头的魅力何在•3、简述经典电影理论的发展•4、简述蒙太奇理论的发展概况•5、简述蒙太奇的主要类别•6、简述巴赞对景深镜头与蒙太奇的比较•7、简述长镜头的审美功能•8、简述纪实美学的概况•《三峡好人》(STILL LIFE,2006)–导演:贾樟柯–主要演员:赵涛、韩三明–2007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等多项国际大奖–开头:环境音响的真实描写功能–环境音响的表现力 (27-29)•音响强化(大锤的声音)–声音放大–声画不对位•强调一个城市正在一点一点的消失思考题•1、基本概念:无声电影•2、有声电影的诞生•3、有声电影中的人声有哪些?•4、有声电影中的声画关系有哪些?第二讲思考题• 1.基本概念–剧本、影视文学、导演阐释• 2.文学剧本的要素具体有哪些?• 3.影视文学改编的原则是什么?• 4.导演的工作都有哪些?一、电影类型的起源•时间:20世纪20年代•好莱坞电影制片厂制度的建立•电影类型是电影制作工业化、商业化的直接产物二、常见的电影类型三、电影类型的划分依据•1、以理论为基础的分类法•2、以历史为基础的分类法•3、以视觉风格为基础的分类法(经验主义)四、类型电影(genre film)1、界定•在观众与电影制作者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不断重复构造,从而形成的一整套有着固定标准的模式化影片2.类型电影划分的目的与功能(1)通过复制过去的成功模式,保证观众理解电影的意义和观看快感的实现(2)通过提供熟悉的认知产品而不是创新和差异,从而抵消工业生产的巨大经济风险3、类型电影划分的特点•(1)观后分类:类型是由经验所形成的•(2)分类在美学商品交换的双向系统中完成•(3)分类标准多样,类型交叉、变化快、分化多4、类型电影划分的原则•相对性原则•宏观性原则•实用性原则5、类型电影的基本特征(1)模式化(2)娱乐性:取悦观众,投其所好(3)消费性:以获取经济利益为最后目的6、类型电影的审美价值(1)内容:传达人类意识底层共通的永恒价值观念,创制银幕神话(2)形式:追求形式的趣味性、观赏性(3)效果:适应和满足大众审美要求7、类型电影的当代演变:类型和系列•系列从类型而来,但已经超越了类型–类型重复的是共性,系列重复的是差异•系列实现了电影的交互媒体特征,使美学商品的商品交换双向系统建立起来–审美的持久性–电影衍生产品的出现:软广告、特许经销、商标冠名权、电子游戏产品、玩具、道具–最大限度的开发电影(剥削电影)•思考题:–1、基本概念:类型电影、纪录片–2、类型电影的划分原则–3、类型电影的基本特征–4、类型电影的审美价值–5、纪录片的主要流派•第二节电视的分类(自学)•一、初创期(1895-1929)•二、经典好莱坞前期(1930-1945)•三、经典好莱坞后期(1946-1965)•四、新好莱坞(1966-1980)•五、当代好莱坞(1980-)一、初创期•(一)一个人的电影(19世纪末)–爱迪生的电影视镜•(二)电影走向艺术(20世界初)–埃德温·波特–大卫·格里菲斯•(三)默片时代的喜剧(1912-1929)–卓别林•(四)有声电影的出现–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1927)–第一部完善的有声片《城市之光》(1929)•(五)好莱坞体制的形成二、经典好莱坞前期(1930-1945)——类型片的时代•时代背景: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二战期间经济复苏•电影业形成“五大”“三小”垄断局面•(一)经典类型片–西部片(《关山飞渡》)–歌舞片–黑帮片(如《国民公敌》)–黑色电影(film noir)•法国批评家在1946年提出的的概念,指二战期间摄制并于1945年之后在美国以外快速连续发行的一组美国电影。
Noir有黑色、黑暗、阴郁的意思,其内容多涉及犯罪,主要来源是来自侦探小说。
•约翰·休斯顿《马耳他之鹰》(1941)–改编自著名侦探小说家达希尔·哈米特的同名小说–喜剧片–恐怖片•(二)一个例外:《公民凯恩》(1941)•三、经典好莱坞后期(1946-1965)•时代背景: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大增,大量资金流入电影市场,电影市场更加繁荣•(一)经典类型继续发展•(二)类型片中的新元素–科幻片•罗伯特·怀斯《地球停转之日》(1951)–惊悚悬疑片•20世纪50年代是希区柯克的创作巅峰期四、新好莱坞(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时代背景:–1963年到1973年越南战争–70年代的经济衰退•(一)60年代好莱坞的衰退•(二)新好莱坞–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一批年轻导演–向欧洲艺术电影学习,向电影史学习–致力于拍摄艺术电影与经典好莱坞类型电影惯例相融合的全新的好莱坞电影–60到70年代初,致力于革新,背离经典好莱坞•迈克·尼科尔斯《毕业生》(1967)、丹尼斯·霍珀《逍遥骑士》(1969)–70到80年代初,至于于艺术融合和回归主流•科波拉:《教父》(1972)、《现代启示录》(1979)•斯皮尔伯格:《大白鲨》(1975),《E.T.》(1982)•卢卡斯:《星球大战》(1977)五、当代好莱坞(80年代末—今?)——视频时代时代背景:–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一)多样化的观影方式出现•(二)巨片心态–票房和辅助市场的结合刺激了好莱坞大片的生产•思考题:–美国电影史可以划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和代表性导演和作品是什么?–黑色电影–新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