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对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对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朱潼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摘要]近年来,由农村人员进城务工所引发的农村留守妇女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学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认为,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诸多问题主要是农村妇女的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造成的,留守妇女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父权制与社会体制相互作用影响所引发的。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逐步改变社会对家庭劳动的价值观念,承认妇女的家庭私人领域的劳动价值。

[关键词]留守妇女;需求;保障;家庭劳动价值[作者简介]朱潼歆(1990—),女,北京市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在读本科生,主攻历史学。

[中图分类号]D4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071(2011)05-0119-03[收稿日期]2011-06-10近年来,随着农民外出务工浪潮的不断高涨,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农村留守妇女逐渐成为一个新型群体,亦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

由于家中“顶梁柱”的男性长期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女性的生活模式和劳动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使得她们一方面不得不承当更多的家庭责任,另一方面也给她们的夫妻关系带来危机,进而加重了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和精神压力。

目前,中国的女性保障和福利制度主要是针对城市劳工阶层的女性,涉及农村妇女的则较少,对于新出现的农村留守妇女群体更是缺乏关注。

近年不断有农村留守妇女权益受侵害的事件发生,引起了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广泛关注。

保护留守妇女成为中国妇女第十次代表大会的热点话题,社会各界对留守妇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相继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但农村留守妇女的问题仍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

一、农村留守妇女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一)农村留守妇女及其特点农村留守妇女系指丈夫长期进城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经营活动而留居农村的已婚妇女。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她们生活的两大组成部分的转变上。

首先,劳动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由原来的“主内”,变为“内外兼顾”。

在一般以农业为主的家庭中,男性一般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但在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之后,繁重的农业劳动基本落在了留守在家的女性身上。

妇女不但要像以前一样承担家中的家务劳动,照顾全家老小的生活,还要承担原来主要由丈夫承担的农业生产责任。

繁重的农业生产和繁琐的家务劳动大大地增加了妇女的生理、心理负担。

其次,家庭模式发生了变化,即夫妻长期两地分居。

丈夫务工长期在外,夫妻长期分居,不但使夫妻关系的维系面临挑战,而且给留守妇女的安全带来了隐患。

以上两点也成为留守妇女问题层出不穷的主要现实根源。

(二)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留守妇女问题围绕着其生产和生活方面的两大特点而产生,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生产、生活压力增加。

留守妇女一方面要承担起农业生产中的大部分劳动责任,另一方面还承担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维持家庭关系等家庭责任。

此外,一些社会交往事务也落在她们肩上。

2.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不平等的再生产。

在传统农业家庭的经济劳动中,女性的贡献一直是隐性的、不受肯定的。

由于丈夫外出务工后留守妇女承担了家庭的主要经济劳动,她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认可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仍然处于劣势地位,与其贡献不相符。

首先,家里的“男主角”外出并不代表留守妇女成了家里唯一的主角,“妇女主角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家庭生活和家庭开支方面,而在家庭生产投入方面,特别是一些对技术要求更高的领域,还是以丈夫决策为主”[1]。

其次,由于男性外出务工的经济收入会远远高于留守妇女在家的农事劳动,男性的家庭经济主要贡献者的地位没有变化,故与男性的经济贡献相比,女性为家庭的付出被忽略,造成了性别不平等的再生产。

3.婚姻危机。

由于夫妻长期分居,而且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夫妻两人的城市化水平不同。

丈夫在外接触到城市中更多现代化的物质和精神产品,其生活习惯、价值观和人生观受到影响。

而妻子则仍处于农村较为封闭的环境中。

见过世面的丈夫回到家中,难免会因为生活习惯、价值观等不同而对见识短浅的妻子心生嫌弃,从而造成家庭矛盾。

此外,由于两地分居,农民工和留守妇女都受到性压抑。

根据卫生部的数据,80%的农民工都处于性饥渴的状态。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双方都有出轨行为发生的可能,但在男性身上发生的几率更大一些。

面对这种情况,大部分留守妇女只能采取容忍的态度,维持名存实亡的婚姻。

因为她们没有别的经济来源,而且在农村,离婚对她们而言意味着失去一切。

4.性压抑和性骚扰。

由于丈夫长期在外,农村留守妇女的性生活得不到满足,并且由于农村思想较为保守,她们羞于对性渴望的表达,因此性压抑对留守妇女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此外,由于丈夫不在家,留守妇女很容易成为农村男性性骚扰和性侵犯对象。

目前,留守妇女、女童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关注。

但是除了加强执法和增强妇女的自保意识外,仍没有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

5.生理健康和疾病的治疗。

由于留守妇女承担几乎全部的家庭劳动,强体力劳动对妇女的身体造成了极大损害。

同时,由于农村妇女卫生观念、生活习惯不良,加之农村卫生医疗条件较差,致使农村留守妇女的健康受到极大威胁,很多妇女患有阴道炎、宫颈糜烂等妇科疾病。

生病之后,留守妇女的就医意向并不积极。

首先,对承担众多生产和家务劳动的妇女来讲,她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看病;此外,就医费用较高、手续复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影响她们及时就医。

6.心理压力问题。

首先,沉重的农业生产和家庭照料的责任给留守妇女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其次,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核心,但是由于丈夫外出,这种关系无法维持,导致留守妇女独自面临家庭中几乎所有的问题,情感无法得以排解和安慰。

再者,留守妇女常年留守家中,孤独寂寞,缺少必要的文化娱乐和社会交流,还要忍受性压抑和性骚扰带来的各种烦恼。

二、对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分析(一)需求与现实的矛盾如上文所述,留守妇女的生活、劳动状况发生了改变。

于是,她们便产生了一些新的需求。

但保障和福利制度、设施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因此造成了诸多问题。

1.自我实现的需求与对家庭的贡献被忽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直以来,人们更看重男性在生产中的贡献,并将外出务工的男性的工资收入当作支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而忽视留守妇女为家庭付出的的劳动和农业生产的收入。

因此,在保障与福利制度制定上,女性在家庭领域的付出不被认可,这种观念甚至存在于农村承包土地的分配制度中。

妇女的劳动价值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其自我价值需要无法满足,自我认同感降低。

所以,留守妇女无法悦纳自己,无法从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超负荷的生产、生活压力,负面的情感体验,加之欠缺的保障和福利制度,均使她们的精神压力日益加重。

2.对婚姻和性的需求与婚姻权利保护不力婚姻关系中的个体提供了安全、稳定、关怀、包容、接纳、支持等精神方面的满足以及性生活、繁衍子女等生理方面的满足。

由于丈夫外出打工,夫妻长期分居,留守妇女在生理、心理方面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首先,农民工家庭的婚姻关系易出现问题,且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妇女的权益往往被损害。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相关机构提供咨询、指导和保护的福利服务。

但是,由于农村地区有关资源很有限,而且目前这种机构和服务均不健全。

此外,留守妇女有性的需要和权利,有要求夫妻之间合理关怀的权利。

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妇女一般耻于在公开场合提及性权利等方面的需求,而这种羞耻感进一步增加了她们的心理压力。

3.对生理、心理医疗服务的需求与医疗卫生设置、体制不健全之间的矛盾留守妇女面临着严重的生理、心理问题,所以,她们有倾诉以及获得帮助、支持和保障的强烈需要。

首先,需要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帮助她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纠正其错误的就医观念。

其次,需完善乡镇、农村的医疗保健设施,提高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并针对妇女疾病设立专项门诊,提高妇科疾病的诊治力度和能力,真正做到“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

再者,新合作医疗需要在制度上和实施上进行调整,将对大病的统筹扩展到小病,并简化处理程序,使参保的农村妇女均能享受完善的合作医疗服务。

此外,为农村妇女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缓解、治疗其心理疾病,为解决其夫妻关系等问题提供帮助。

但是,目前在这些方面均有所欠缺,亟待改进。

4.发展的需要与文娱设施、服务缺乏之间的矛盾留守妇女有增长见识、提高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愿望,这一方面源于丈夫在外接受现代文明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妇女提高自身素质、维护自身权益和夫妻关系的本质要求。

但是,目前农村的文娱设施缺乏,文娱活动方式传统而单调,对农村留守妇女进行义务辅导和培训的机构几乎没有。

三、对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建议千百年来,中国农村妇女一直处于被忽视、被牺牲的地位,故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福利水平,是中国福利制度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发展。

在男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之后,留守妇女便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的主力军,并担负着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等家庭重任,她们的生存状况、全面发展是实现农村和谐发展、构建新农村文明生活模式的前提条件。

从上文分析的矛盾出发,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改变全社会对家庭劳动价值观念的认识,承认妇女在家庭私人领域的劳动价值;2.在农忙时节,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应支持农民工返乡参加农忙生产;在农村统一组织农忙时期的生产援助队伍,利用专业化的机械帮助留守妇女完成农忙时节的生产任务,减轻其劳动负担。

3.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家庭、婚姻关系的各种信息咨询和心理辅导,并由专门机构对有问题的夫妻双方进行调节。

4.宣传普及婚姻法,并定期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5.通过提供治疗设备、对医疗服务人员进行治疗培训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机构针对妇科疾病的治疗水平。

6.加强医疗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普及卫生巾、安全套的使用,并通过财政补贴为农村妇女提供便宜的卫生、育婴用品以及定期的体检。

7.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文化娱乐设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办一些技能或知识的培训,丰富农村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

8.在条件成熟以后,将农村女性纳入生育保险制度等女性福利制度体系之内,针对农村妇女提供针对性较强的福利项目,并将其制度化。

9.鼓励和促进各种针对农村妇女的福利机构的发展,充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

[参考文献][1]罗忆源,柴定红.半流动家庭中留守妇女的家庭和婚姻状况探析[J].探索与争鸣理论月刊,2004(3).Analysis and Reflections on Women Staying at Home in Rural AreasZHU Tong-xin(School of History,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women staying at home in rural areas has been increasing withmore male peasants coming into cities for work,which has become a focus.This paper thinks that womenstay at home in rural areas because of the actual and social condition.And the deep-rooted reasons arethe feudal thoughts and social systems.The key to solving this problem is that the idea of family laborshould be changed and the value of women’s family labor should also be recognized.Key Words:women staying at home in rural areas;demand;security;value of family labor[责任编辑、校对:杜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