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降低企业成本的意义和途径

降低企业成本的意义和途径

降低企业成本的意义和途径
张虎成都为您服务广告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就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市场的竞争。

而要在竞争中生存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唯有增收与节支这两个途径。

增加收入往往受市场诸多因素的影响,增长的幅度有限;而降低成本则不受干扰,潜力很大,成为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

成本决定效益,本文就企业降低成本的意义与途径进行浅要的探讨。

一、降低企业成本的意义1.降低成本涉及企业的竞争能力。

企业的竞争战略,可以分为成本领先和产品奇异两大类。

企业应始终如一地积极进取,追求一切降低成本而又不必牺牲产品形象的机会,并且应追求一切代价合理的可以树立产品奇异形象的机会。

企业要在成本领先和产品奇异之间作出权衡。

无论采取什么战略,成本一旦失去控制,企业也就失去了竞争优势。

2.降低成本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

增加利润是企业的经营目的之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在任何情况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润。

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使利润更快增长;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抑制利润的下降。

3.降低成本是企业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外有同业竞争、政府税收和经济环境逆转等威胁,内有职工待遇和股东要求分红的压力。

企业用以抵抗内外压力的武器,主要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和增加产销量等。

其中,降低成本是最主要的。

降低成本可以提高企业价格竞争能力;可
以提高安全边际率,使企业在经济萎缩时能生存下去;提高售价会引发经销商和供应商相应的提价要求和增加流转税负担,而降低成本可避免这类外部压力;成本降低了,才有力量去提高质量、创新设计,或者提高职工待遇和增加股利。

4.降低成本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把成本控制在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上,是企业迅速发展的基础。

成本降低了,可以削减售价以扩大销售,销售扩大后经营基本稳固了,才有力量去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寻求新的发展。

许多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成本失去控制的情况下盲目发展,一味在促销和开发新产品上冒险,一旦市场萎缩或决策失误,企业没有抵抗能力,很快就会倒闭。

二、降低企业成本的基本原则1.以顾客为中心。

要以顾客为中心,就必须统一规划产品的交付时间、质量和成本,同时做到更快、更好和更便宜。

要在无损于产品质量的条件下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并不意味着其结果将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

产品成本的降低决不允许产品的粗制滥造。

2.系统分析成本发生的全过程。

降低成本不仅指降低生产成本。

还包括企业其他作业的成本,如研究与开发、设计、营销、配送、售后服务等成本。

另外还包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降低。

成本就像在U型管中的水银,压缩这边的成本,那边的成本就增加。

单独降低某项成本,不顾及其他成本的反应,这种成本节约永远不会体现在利润之中。

3.全员参加。

企业的任何活动,都会发生成本,任何成本都是
人的某种作业的结果,任何降低成本的方法,其实质都是设法影响执行作业或有权干预作业的人,使他们能自我控制。

降低成本是全体职工的共同任务,只有通过全体职工的协调一致的努力才能完成。

4.领导推动。

由于成本的降低涉及全体员工,并且不是一件令人欢迎的事情,因此必须由企业最高当局来推动,重视并全力支持各项降低成本措施的施行。

三、降低企业成本的主要途径1.确定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

首先是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

使企业职工能够自觉将生产经营活动与成本、效益进行挂钩,将成本管理和控制融入到日常的工作。

其次是搞好教育和培训。

提高全员素质,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宗旨,组织和动员群众,以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实施成本管理。

2.实施低成本发展战略。

所谓“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在提供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时,其成本或费用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的战略。

指企业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来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位置之目的。

也就是说企业必须探求提高(或不损坏)其竞争地位的成本降低途径。

2.1树立成本源头避免的思想。

传统成本管理重在成本节省,即力求在生产过程中不消耗无谓的成本和改进工作方式以节约将发生的成本支出,而战略成本管理立足于预防,重在成本源头避免。

其核心是要求早期避免成本的发生,变挖掘成本潜力向预防性方向发展。

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损失,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决定着成本投
入的有效性。

因此,作为企业只有从源头避免成本的发生或奠定低成本的基础,才能使低成本发展战略得以顺利实施。

2.2树立成本效益的观念。

企业应该以一种新的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

一切成本管理活动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花钱是为了更多的省钱”,不能一味的强调支出的减少和节省。

注重成本效益,才能保证企业低成本发展战略的基础。

3.开发新产品,改进现有产品的设计。

产品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自己的特色产品,要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及时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

提高其质量与性能;同时要大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采用先进的设备、工艺和材料。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先进设备、新型材料的相继应用,生产工艺的不断突破,企业过去靠技术领先形成的相对优势将丧失。

为此,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采用先进的设备、工艺和材料,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提高企业价格竞争能力。

5.加强管理,实现管理增效。

通过管理实现管理增效,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例如通过加强物资采购的管理、完善生产过程控制、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和合理化建议、加强职工的安全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等措施,来有效地控制各项成本,从而间接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6.推进作业成本管理,以动因分析为根本,搞好企业成本的过程控制。

作业成本管理是在对企业整个作业活动单元进行详细分析的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作业成本动因及其效用的分析进行确认、计量、分析。

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从而把有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

它把着眼点与着重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通过对现有生产设施、生产环节、工艺流程进行解剖,对最终产品形成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作业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实现生产全过程降本的目的。

7.执行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总目标的要求。

对企业成本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检查、考核和分析的管理制度。

企业执行目标成本管理,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7.1确定成本目标。

目标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就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标准和定额,完善目标考核体系,细化指标,责任到位,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核算台账,成立责任中心,明确成本管理职责,严格按照责任成本管理的要求,把责任成本分解量化,落实到每一个班组,每一单机单车,每一道工序,实行严格的领导负责制和岗位分工
责任制,真正把每一项责任成本核算工作落到实处。

7.2实施全过程、全要素、全员参与的“三全”成本控制所谓“全过程”,即对设计、采购、制造、质量、管理、服务、财务等全过程地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全过程地跟踪核算控制,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全要素”控制即对成本和获利能力有重大影响的制造成本和关键费用进行全要素的剖析,逐项逐件进行核算控制;“全员参与”即建立企业目标管理的组织体系。

促使企业全体职工特别是管理领导干部形成强烈的成本意识,增强成本观念,关心和支持成本管理工作。

7.3目标成本的分析和评价。

此外,为了激励目标成本任务的完成,必须进行目标成本的分析和评价,并将目标成本执行结果同经济利益挂钩,贯彻奖优罚劣的原则。

244经济论丛 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