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炼字题PPT课件
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含
义)(2)如果用到了特殊表现手法,则要
指出。(手法)(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
原句中描述景象。(诗句意)(4)点出该
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意境或情感)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
活。
.
8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 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
7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
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
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
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
面。 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的生活(答
“明”“阔”,分析合理,酌情给分)解
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是诗
歌鉴赏题出现频率极高的一种题型,答题
而这种情感是通过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出来
的,“交情得似山溪渡”,因此可以推知诗眼
是“交情”。
.
18
秋夜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 一个字,简要分析。
答:① “凉”双关,表层的意思是写天
气凉,深层的意思是写心境的孤寂(或心
凉)。②观察的角度上由床上之月写到天
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
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
的意境。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
.
19
分析:“凉”运用了双关的写法,表 层的意思是写天气凉,深层的意思是写心 境的孤寂(或心凉)。
观察的角度上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 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 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 境。
.
20
▪
▪
菩 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
归程?长亭更短亭。
▪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
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浙江卷)
.
21
▪
▪ 分析:从上阕中的“伤心”“愁”等 词可以看出全诗直接抒发的主人公内心的 伤感与愁苦,因此着一“空"字表达了苦苦等 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 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 分析:“带”采用了拟人手法, 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 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 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
16
角度二 :从表现手法入手
.
17
三 江小 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西,小舟犹依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2006年江西卷)
分析:这首诗写友情恒久不变,经得起风浪,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 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 [2007年全国 卷(二)]
.
10
▪ 分别是“明”和“出”。“明” 就是分外耀眼光亮,田野外河水上 涨,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出”就是呈现出来,雨后,山脊 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 远近相衬,更加有层次感。
.
11
总结归纳
角度一:从词性词义入手
.
12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 (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 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2008年全国II卷)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
“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
师”。
.
4
1、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2、春风又绿江南岸 3、云破月来花弄影 4、红杏枝头春意闹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
5
例题解析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第二句中的“又”用得好,好在哪里? (2006年江苏卷)
“拳”和“退”。用“拳”字 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 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 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 静动结合的画面。Leabharlann .9课堂演练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
22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杜甫《咏怀古迹》)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姜夔《扬州慢》)
.
23
角度三:从情感分析入 手
.
24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 全国I卷)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 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 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
(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
.
13
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 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 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 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
14
▪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2006年广东卷)
.
15
高考古诗炼字题的切入点
教学目标: 1、探讨古代诗人炼字的妙 处。 2、品味语言,提高学生诗 歌鉴赏能力。
.
1
炼字之妙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轻风柳扶细,淡月失梅花。
.
2
.
3
推敲字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一枝开。
齐己《早梅》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联系诗歌作具体分析。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 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 劣问题。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运用了哪些表现技巧,烘托了怎样的 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