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实词通假字

文言实词通假字


赤壁赋 19.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项脊轩志 20.某所,而母立于兹 21.比去,以手阖门 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2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4.三餐而反,腹获果然 25.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26.此小大之辩也 27.德合一郡,而征一国者 28.旬有五日而后反 29.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我们如何辨识通假字,找出本字,从而 正确理解文意?
①增加偏旁,找出本字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终老不复取 毋内诸侯。
供 授 娶 纳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卒起不意 3因击沛公于坐 4芳菲菲其弥章。 5举酒属客 6合从缔交 悯 猝 座 彰 嘱 纵
7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8君子生非异也,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10或师焉,或不焉 11府吏见丁宁 12北冥有鱼 曝 性 熟 否 叮咛 溟
A“秦王必说见臣,.. B“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 .. C“而民说之, D“秦王不说。 ”


1. 图穷而匕首见。——《史记》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 3.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北朝民歌 (见——现)
二、在例证中认知。语言是具有社 会性的,例子愈多愈说明通假用法 具有普遍性
练习:给下列偏义复词的偏指义项加点并解释。
1.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 2.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 昼夜勤作息。 5.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6.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7.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1.崩:皇帝死 2. 亡:灭亡。( 一说不是偏指,是相 反并列短语) 3. 异:不同 4.作:劳作 5. 长: 年龄岁数大 6. 姥:母亲 婆婆 7. 母:母亲 兄:兄长
3、从句意考虑,偏义复词形式上是两个 词,语境义只用其中的一个词义;非偏 义复词的两个单音词,语境义是两个。 如:(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 子》) (2)无羽毛以御寒暑 例(1)中是寒暑是两个单音词,例(2) 中寒暑是一个偏义复词(只用“寒”之 意)。可见,判断偏义复词,一定不能 离开语境。
13曹军不能抵当。 14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 士卒离散; 1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 景从。 16一夜飞度镜湖月
挡 惶 影 渡
②更换偏旁,找出本字。
1秦王还柱而走。 2此小大之辩也 3距关,毋内诸候 4偭规矩而改错 环 辨 拒 措
1常在床蓐 2蒲苇纫如丝 3云销雨霁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必修3
32.匪通非,不是。 33.虾通蛤。
必修4
3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3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6.外连衡而斗诸侯 37.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38.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39.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40.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32.輮通煣,使……弯曲。33.有通又,暴通曝, 曝晒。34.知通智,理智。35.生通性,本性,这 里指天生的资质。36.衡通横。37.从通纵;举通 与,交好。38.弊通敝,困顿。39.景通影,影子。 40棘通戟,一种兵器。
6.无通毋,不要。 7.于通吁,表感叹。 8.说通脱,解脱。 9.泮通畔,边,岸。
必修1 离骚
10.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1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12.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3.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10.锡通赐,赐给
11.辟通僻,幽僻。
12.道通导,引导
13.正通证,作证。
孔雀东南飞 14.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15.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16.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1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18.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必修1
14.取通娶,娶妻。 15.帘通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 16.纫通韧,柔韧牢固。 17.藏通脏,脏腑。 18.奄奄通晻晻,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
2、连用的两个词,就其意义关系而言,必须是 相关或相反的联合(并列)关系。不可能是同义 关系的“偏正”、“动宾”、“主谓”等关系。 如:“作息”、与“异同” 都是相反式的联合 关系。像“苦辛”、“人民”、“恩遇”、“求 索”、“收拾”等同义单位构成的,就不是偏义 复词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存、亡意义相反) 2、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牛、马意义相对) 3、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意义相近)
8.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9.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10.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 下。 11.如钟鼓不绝。 12.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3.去来江口守空船。
8. 远:遥远9. 骑:随从人员 10.首:首级 脑袋 11.钟:大钟 12.钟:大钟 13.去:离去
2、 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 如: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 子· 非攻》) ——“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 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 之意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 如列传》) ——“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
根据“偏义复词”的特点,我们可以 用以下方法确定句中的这类词: 1、偏义复词既然是复词,必然是要由两个 单音词构成。这就有别于两个音节构成的 单纯词。 例如: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 辞》) 句中的“扑朔”“迷离”虽也是双音 节,但它只是一个单纯词,这就不可能是 偏义的复词。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必修1
1.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 2.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这里代指 彤管。 3.归通馈,赠送。 4. 匪通“非”,不是。 5.蚩蚩通媸媸,笑嘻嘻的样子。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8.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高考专题之文言实词
——通假字 偏义复词
通假字
所谓通假字,就是音同音近 的替代字。就是用音同音近的字 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 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 是通假字。
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关 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 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 是学习文言文的一项重要任 务。
4.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 5合葬华山傍——《孔雀东南飞 》 6.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荆轲刺秦 王》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荆轲刺秦 8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苏武传》
横旁凌震沾 襟 诀
1、孰为汝多知乎 2、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4、至莫夜月明
通假的原则是两个字的读 音相同或相近。
一、在读音中辨析。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 门宴》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梁 惠王上》 3.女为人臣,不顾恩义 《苏武传 》 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陈情表 》
1早 2斑 3汝 4伶仃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小知不及大知 3失其所与,不知
三、在结构中把握。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 熟悉形声结构规律。这为利用汉字形体结构 掌握通假字打下了基础。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通假字是本字的声旁字(具——俱) 2.被明月兮佩宝璐 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代替形成通假(被——披)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用形声字代替声旁字造成通假 (材——才)
பைடு நூலகம்
必修5
55.距关,毋内诸侯 56.张良出,要项伯 57.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5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9.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60.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6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55.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56.要通邀,邀请。 57.豪通毫,细毛。 58.倍通背,违背,背叛。 59.蚤通早。 60.卻通隙,隔阂。 61.参通骖。
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 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 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 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 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 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 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1、 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 如: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石钟山记》) ——“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 的意义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
褥 韧
消 途
5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 被甲上马。 6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披 诀
③取消偏旁,找出本字。
1使臣奉璧,拜送于庭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3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廷 旨非
综合练习
1.信义安所见—《苏武传 》 2.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3.旬有五日而后反。《逍遥游 》
现 擒 又
必修2
必修2
19.属通嘱,劝酒。 20.而通你,第二人称代词。 21.阖通合,关闭。 22.冥通溟,海。 23.垂通陲,边际。 24.反通返,返回。 25.知通智,智慧。 26.辩通辨,区别。 27.而通能,能耐。 28.有通又,反通返。 29.辩通变,变化。
<15>蜀道难 32.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16>琵琶行 33.家在虾蟆陵下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