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命题、定理、证明
知识回顾:
1、阅读思考:①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②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③对顶角相等;
④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
这些句子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
2、定义:的语句,叫做命题
(二)命题的构成:
1、许多命题都由和两部分组成.
是已知事项, 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2、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
.....是,
"那么"后接的的部分
......是.
(三)命题的分类真命题:。
(定理:的真命题。
)
假命题:。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例1.已知:如图在R t△ABC中,∠C=900
求证:∠A+∠B=900
例2.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0
已知:△ABC,
求证:∠1+∠2+∠3=3600
【练习】
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3)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4)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º,那么这两个角互余.()2、下列语句是命题吗?如果是,请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2)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对顶角相等.
(6)等角的补角相等;
(7)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13.2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相互重合的顶点称为;相互重合的边称为;相互重合的
角称为。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①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符号语言:
注意:只有SAS没有SSA
拓展:以2.5cm,3.5cm为三角形的两边,长度为2.5cm的边所对的角为40°,情况又怎样?动手画一画,你发现了什么?
②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
A B C
符号语言:
③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符号语言:
④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
符号语言:
⑤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HL)
符号语言:例题:
1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OA=OC,OB=OD 求证:DC∥AB
2已知AC=DB, ∠1=∠2. 求证: ∠A=∠D
3已知,△ABC和△ECD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B,C,D在一条直线上求证:BE=AD
4、如图,D、E分别在AB、AC上,且AD=AE,DB=CE,∠B=∠C,求证:BE=CD.
5.如图,AB//DC,AD//BC,BE⊥AC,DF ⊥AC垂足为E、F。
试说明:BE=DF
变形,如图(2)将上题中的条件“BE⊥AC,DF ⊥AC”变为“BE //DF”,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你的
2 1 D
C
B
A
A
O
D
B
C
E
D
C
A
B
理由。
6已知:如图1 ,AC=FE,AD=FB,BC=DE
求证:(1)△ABC≌△FDE
(2)AC∥EF;DE∥BC
7、如图所示,在△ABC中,∠BAC=90°,在BC 上截取BF=BA,作DF⊥BC,交AC于D点,
连结BD,作AE⊥BC于E点,交BD于G点,连结GF,试说明:GD平分∠AGF和∠ADF。
13.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判定
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另一边叫做,两腰的夹角叫做,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
3、(1)等腰三角形一腰为3cm,底为4cm,则它的周长是;
(2)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另一边长为4cm,则它的周长是;
(3)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另一边长为8cm,则它的周长是。
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简单地说: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归纳总结: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中,
∵∠B=∠C ( )
∴AC=AB()
6、小试牛刀
(1)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5°,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1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4)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外角是80°,它的三个内角分别是
(5)等边三角形每个内角都是
3.如图,△ABC中AB=AC,∠B=∠C,BD=CE,说明∠
ADE=∠AED的理由
C
B
D E
A 6.,,,,
ABC AB AC DE AB BC D F AC E
DF EF BD CE
∆=
==
如图:在中,直线交于,交延长线于
若,求证:。
M
E
B
C
A
D
F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13.4.1尺规作图
一、基本作图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做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4、经过一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5、如果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
6、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的垂线能否利用画平角的平分线
的方法解决呢?
图24.4.8
二、综合作图
1、任意画出两个角∠1和∠2,使∠1 > ∠2,
2、把下图所示的角四等分
再作一个角,使它等于∠1—∠2
4、已知:线段a 和b(a >b )
5、如图,过点P 画∠O 两
边的垂线
求作:一个等腰△ABC,使它的 腰长等于线段a ,底边长等于b 。
6、已知:线段a 和b , 求作:一个Rt △ABC,使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等
于线段a 和b 。
作法:
7、3(2011.青岛)已知:如图线段a 和h 。
求作:△ABC,使AB=AC ,BC=a ,且BC 边上的高AD=h
13.5.1.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1、命题的概念:
2、命题都有两部分:
3、命题分为 和 两种.
4、一般来说,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 是第二个命题的 ,
而第一个命题的 是第二个命题的 ,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
5、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 。
例1: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
(1)、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锐角互余. (2)、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等于60° 6、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 ,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 。
其中的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 。
注意(1)逆命题、互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但逆定理、互逆定理,一定是真命题 (2)所有的命题都有逆命题,但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 练习.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原命题逆命题的真假。
(1)如果a+b >0,那么a >0,b >0. (2)如果a >0,那么a 2>0. (3)等角的补角相等. (4)、若|a|=|b|,则a =b ; B B
O
(第1题)
B C
A D
h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13.5.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1、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 逆定理:
13.5.3. 角平分线
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两边 。
例1、如图,在Rt △ABC 中,∠B =90°,∠A =40°, AC 的垂直平分线MN 与AB 交于D 点,求∠BCD 的度数。
例2如图,PB ⊥AB ,PC ⊥AC ,且PB=PC ,D 是AP 上一点。
求证: ∠BDP= ∠CDP
PA=PB
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