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项目分析
一、企业现状
根据调查,海尔公司一直都是走多元化发展的路线,以多元化战略来谋求企业的高速增长,从过去的产品多元化的经营格局到现在的产业多元化的经营格局,都是丰富产品路线。
丰富产品路线跟海尔公司带来了一定的利润,但其在整个市场中的竞争力仅仅能使“海尔”处于第二集团军阵营。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广泛被大部分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海尔集团主要发展冰箱、空调、冷柜、洗衣机产业,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集团有技术工程师人员3705人,致力于集团的产品研究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由于企业的发展,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
二、开发原因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原因是为了使开发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和质量顺利完成,根据管理科学的理论,对需求、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管理及控制,并利用工程化开发方法所进行的系统活动。
对于海尔现状的分析,坐到“在变化的环境中,系统要做要素,甚至结构的改变才能适应生存”的系统环境来说,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是必须的。
海尔集团认为,现代企业运作的驱动力只有一个:订单。
没有订单,现代企业就不可能运作。
围绕订单而进行的采购、设计、制造、销售等一系列工作,最重要的一个流程就是物流。
离开物流的支持,企业的采购与制造、销售等行为就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可预知性。
建立高效、迅速的现代物流系统,才能建立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海尔需要这样的一套信息系统,使其能够在物流方面一只手抓住用户的要求,另一只手抓住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全球供应链。
海尔实施信息化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主要特征是速度,而海尔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使供应链上的信息同步传递,能够实现以速度取胜。
(2)海尔物流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能够向客户提供竞争对手所不能给予的增值服务,使海尔顺利从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变。
三、系统目标
(一)业务与技术目标:
1、改变目前主数据管理流程不规范、数据源不统一、平台不统一的现状建立海尔集团主数据管理的基础平台和数据模型,梳理与优化主数据管理流程。
2、新的主数据管理系统应当具备良好的易用性、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3、规范用户身份和安全处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响应周期,快速应对外部市
场变化。
4、消除信息孤岛,形成公司统一的主数据信息平台。
5、利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原则,全面地建设集团全方位、覆盖广的管理
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与使用人员相结合。
(二)管理目标
1. 强化基础数据质量管理,实现主数据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数据质量控制
2. 引进先进企业主数据管理理念,提升内部管理手段
3. 强化企业主数据的流程管理和归档原则,通过IT技术固化管理方法
(三)决策层目标
1. 在灵活多变的组织结构和业务处理过程中,既能满足当前管理需要又能保证将来集团化推广的需要。
2. 增强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水平,为各层级决策者提供实时的决策支持及灵活的预测分析,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辅助领导决策。
3、认真分析收集市场资料和信息资料,由上至下和由下至上的管理决策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决策。
四、系统构成
1、市场管理
(1)新产品开发小组协作过程知识管理系统能对企业的产品创新研发提供有效的支持,这类系统集成能集成营销部门的市场知识和生产部门的制造知识,为研发人员提供共享知识,支持有关人员的相互协作,实现快速的低成本的新产品研发。
(2)海尔“市场链”的基本思路是:以海尔文化和0EC管理模式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
2、仓储管理
通过“一流三网”的构建,通过对生产线的改造和看板管理等实现了生产的柔性化,并在供应链方面实施采购、原材料配送、成品分拨等物流管理,全面提高了响应客户需求的速度。
3、情报管理
海尔的情报竞争不但收集了很多情报工作,还对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到了情报系统上,该系统能使原来情报人员80%的时间用于情报的收集、分类、整理的前期工作,20%的时间用于判断分析信息并得出结果的后期过程,改变为机器用20%的时间做前期工作,情报人员用80%时间做后期工作。
为决策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4、制度管理
海尔集团立足于企业的管理创新;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重视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并且认真做好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