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诊治探讨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285-01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诊治方法。
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愈21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为96.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22/30),p0.05。
1.2 诊断标准[1]: ⑴《现代消化病学》诊断标准:①持续或间断性消化不良,时间在12周以上,表现为胃脘胀痛、嗳气、早饱、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等症状;②内镜检查未发现食管炎,未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③实验室、b超、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④无腹部手术史;⑤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器质性疾病。
⑵中医辨证诊断标准依据《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不食辛辣肥腻冷硬食物,避免烟、酒、咖啡、浓茶及非甾体类药物。
⑴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口服吗丁啉片(西安杨森制药公司生产),每次10mg/次,3次/d。
维生素b1 20mg/次,3次/d。
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半夏9g,柴胡6g,枳壳6g,黄芩6g,干姜
6g,人参6g,炙甘草6g,黄连3g,大枣12枚。
1剂/d,文火水煎服,饭后30min温服。
两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
1.4 疗效判断标准 :⑴治愈:一个疗程后,床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上腹不适)按、次要症状(反酸、烧心、嗳气)及体征消失,保持两个月不复发。
⑵有效:一个疗程后,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
⑶无效:一个疗程后,症状体征均无好转。
1.5 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t检验做组间比较,χ2做计数资料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治愈21例,有效2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22/30),p<0.05。
详见表2-1。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可能的因素有:精神社会心理因素,内脏高敏感性,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异常,胃肠动力障碍,胃肠激素分泌紊乱等。
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腹部胀气、食后饱胀、早饱、暖气、恶心、厌食等,包括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病[2],病情缠绵,容易复发。
西医对功能行消化不良常采用经验治疗:抑酸药+胃动力药,这主要是由于引起该症候的病理生理基础.即酸相关性疾病和动力障碍型相关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
不良在中医上属“胃脘痛”“痞证”、等范畴。
多因正气内虚,脾胃失运,食滞中焦,痰湿阻滞,加之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而脾胃虚弱,导致气机不利、瘀血内阻[3]。
病初常以肝郁气滞为主,继之以肝郁胃热或肝郁湿阻为多,久病则出现肝郁阴虚、肝郁脾虚等证。
应该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治疗原则。
本研究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半夏泻心汤”为《伤寒论》中治疗寒热错杂之古方,方中半夏能散寒热之结、和胃降逆,大枣健脾益气,干姜可温中散寒,与黄连、黄芩配伍有温里、清热燥湿、调和脾胃、平和阴阳功效,人参、炙甘草有补益脾胃作用,配合柴胡、枳壳行气宽中、化痞消积除满[4]。
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p<0.05。
这充分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且中药副作用少,值得进一步探讨及推广应用。
本组得出结论,治疗前,两组患者在一般人口学特征、消化不良症状、消化不良相关生活质量、重叠症状、胃肌电活动、固体胃排空功能、胃部感觉敏感性、胃部容受性和自主神经功能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消化不良症状、消化不良相关生活质量、重叠症状、胃肌电活动、胃部感觉敏感性、胃部容受性、自主神经功能和依从性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在固体胃排空功能方面,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替加色罗治疗组患者的半排时间更短、排空速率更高,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延迟期和2小时残留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4、一过性轻度
腹泻出现于25.0%的替加色罗治疗组患者,无一名患者因腹泻而退出治疗。
中西医结合对fd患者具有促胃动力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但是对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消化不良相关生活质量和重叠症状无明显疗效;对胃肌电活动、胃部感觉敏感性、胃部容受性和自主神经功能也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万岱,危北海,陈治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6):559.[2]潘蜀.温针灸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42例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8,4(2):142-143.
[3]张冰.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54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9,1(1):10-11.
[4]于海亭,付慧鹏.马普替林合柴胡疏肝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探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2(8):471-473.
[5]赵鹏;健脾理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痞满病及其对胃动力影响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作者单位:419607 湖南省沅陵县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