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基坑施工的基本原则

深基坑施工的基本原则

深基坑施工的基本原则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围护结构选择原则·地层含水量较大和变形要求严格的情况下,可采用连续墙、钻孔桩、SMW桩等支护形式。

·基本无水的情况下,可采用放坡开挖、土钉支护、喷锚支护、挖孔桩、挡土墙等形式。

·开挖深度不大且有水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钢板桩、搅拌桩、旋喷桩等支护形式。

·宽大和形状不规则基坑,应优先考虑采用桩(墙)+锚索(杆)支撑体系,尽量不设中间柱,同时第一道横撑应优先考虑采用混凝土支撑。

·横撑支点部位应增加八字形斜撑,增加约束。

◇地下水控制原则·必须做好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控制。

·应针对地质条件、地下水特性、工程特点、周边环境要求等综合选择降水方法。

·应采用堵排结合的原则进行地下水处理,既满足工程需要,又有减小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土方开挖原则·采用分层、分区、分段、分块、对称开挖,化大为小。

·快挖快支、先撑后挖、尽量缩短开挖和支护之间的时间间隔。

·开挖面快速封闭。

◇合理选择支撑体系·宽度小的基坑可选择水平横撑。

·宽度大的基坑可应优先考虑采用桩(墙)+锚索(杆)支撑体系,尽量不设中间柱,如采用中间柱、纵梁和水平横撑,一定要做好各个构件之间的连接,以提高水平横撑的稳定性。

·为了减小对邻近地下构筑物的影响,可考虑采用可拆除锚索。

·各道水平横撑在支点部位应增加八字撑,以提高基坑的稳定性。

◇快速封闭原则·开挖暴露面的快速封闭。

·开挖到底板标高后,应尽早开始底板混凝土施工,尽量缩短底板土体暴露时间,快速封闭,减少坑底回填,防止底板隆起和管涌。

·为了减小对邻近地下构筑物的影响,可考虑采用可拆除锚索。

·各道水平横撑在支点部位应增加八字撑,以提高基坑的稳定性。

◇信息化施工原则·全面对地层、支护结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的受力、变形监测及地下水位等变化实行跟踪观测。

·加强深基坑开挖面、坑边地面、周边环境的安全巡视。

·及时采集监测数据、及时分析、及时反馈指导施工。

·重要建筑物、构筑物及基坑的重要构件,应进行实时监测。

围护结构施工技术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基坑支护体系构成·基坑支护体系构成:围护结构+支撑系统。

·围护结构也就是挡墙,主要承受基坑开挖卸荷所产生的土压力和水压力并将此压力传递给支撑,是稳定基坑的一种施工临时挡墙结构。

·支撑系统是承受挡墙所传递的土压力、水压力的结构体系。

支撑系统可分为:外支撑和内支撑。

外支撑多采用基坑外拉锚,用于地质条件较好有足够锚固力的地层中。

内支撑多用于软弱地层的深基坑工程中。

◇人工挖孔桩挖孔桩是通过人工向下垂直开挖形成一定直径的桩孔,并在桩孔中吊装钢筋笼(如果为素装,则不放置钢筋笼),最后浇注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它有多个桩组成桩强而起承载作用。

适用条件无地下水或地下水较少的粘土、粉质粘土,含少量的砂、砂卵石、砂石的黏土层和全、强风化地层,特别适合于黄土层使用,深度一般控制在20m左右。

桩径不小于1.2m。

建筑物、构筑物拥挤、作业场地狭小,而且大型施工机械无法到达和无法施工的场地。

不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和水压力较大,可能发生流沙、涌水量的冲击地带及近代沉积的含水量丰富淤泥、淤泥质土层。

◇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流程◇人工挖孔桩施工要点1.保证成孔的安全,在每开挖一米深时,要及时浇注砼护壁。

2.均匀环状开挖,每次进尺以100mm为宜,以防局部开挖过多造成塌壁。

3.在每节护壁与下一节护壁之间要埋设连接钢筋(间距20cm),为了保证挖孔的可操作性,挖孔、护壁节与节之间采用锯齿形(锯齿形也能增加桩的摩擦力)。

每一节开挖和护壁施工不能超过12个小时。

4.每一节施工时,护壁砼要达到一定强度时方可进行下一节开挖。

5.成孔过程中,如孔深已达到设计要求但孔底承载力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时,应继续开挖直至满足要求。

6.加强成孔过程中的降水、排水,确保开挖在干燥无水条件下进行。

7.挖孔过程中,应随时用线坠吊放中心线,发现偏差过大立即纠偏。

8.挖孔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桩孔尺寸和平面位置,一般情况下,群桩桩位误差≯100mm,排架桩桩位误差≯50mm,直桩倾斜度不超过1%;斜桩倾度不超过±2.5%。

9.浇筑混凝土前,要放孔口漏斗,当浇筑扩底混凝土时,第一次应灌到扩底部位的顶面,随即振捣密实,特别是浇筑桩顶以下5m范围内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振捣,每次浇捣高度不得大于1.5m。

10.挖孔桩在施工过程中,防止如漏电、流砂、坍方、孔下缺氧、中毒等事故的发生。

11.如挖孔桩孔内岩石需要爆破时,应采取浅眼爆破法,严格控制循环进尺和炸药用量,并选用合适的起爆方式。

12.孔内施工照明可采用安全矿灯,既保证照明光线,又促使作业人员佩戴好了安全帽。

13.当孔深超过10m时,孔上孔下作业人员通过喊话联系十分困难且不清晰,易产生配合失误导致事故的发生。

可在孔上孔下安装电铃,使用预先约定的信号,有条件的,最好采用对讲机等简单的对讲系统,便于及时联系和沟通,避免发生误动作。

◇干法钻孔灌注桩干法钻孔灌注桩是用螺旋钻机或旋挖钻机钻孔,钻至设计深度后进行孔底清理,吊装钢筋笼(如果为素装,则不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成柱。

其特点是成孔不用泥浆或套管护壁,施工无噪声、无振动,对环境无泥浆污染:机具设备简单,装卸移动快速,施工准备工作少工效高,成本较低等。

适用条件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砂土、人工填土等软土地层。

施工工艺流程◇干法钻孔灌注桩施工要点1..应根据地层情况,合理选择钻进速度和扭矩;当通过不稳定地层时,应采用低钻速钻进,并可投入适量的粘土球,以稳定地层。

2.在软硬不均或含水量较大的软土地层中钻进时,应控制钻杆晃动和偏斜,防止扩孔,影响成桩质量。

3.钢筋笼骨架应一次绑好,并绑好砂浆垫块,下放到设计位置后,应立即固定。

保护层应符合要求。

钢筋笼过长时,可分多段吊放,接头应采用搭接焊方式连接牢固。

4.成孔内放入钢筋笼后,要尽快开始浇筑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有不使钢筋笼上浮和防止泥浆污染的措施。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主要原理是利用泥浆循环,保证孔壁稳定和携带渣土,冷却、润滑钻具,成孔后,使用水下混泥土浇筑的方法将泥浆置换出来。

根据泥浆循环及出渣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正循环和反循环钻进。

泥浆护臂钻孔灌注桩施工通常也称为湿法钻孔灌注桩施工。

适用条件:地下水位较高的土层、砂砾石地层及软岩。

◇泥浆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要点1.埋设护筒采用钢护筒,并要求坚固耐用,不漏水,其内径应比钻孔直径大20cm(旋转钻)~40cm(潜水钻、冲击锥或冲抓头),每节长度约2~3m。

2.泥浆制备钻孔泥浆由水、粘土(膨润土)和添加剂组成。

具有浮悬钻渣、冷却钻头、润滑钻具,增大静水压力,并在孔壁形成泥皮,隔断孔内外渗流,防止坍孔的作用。

3.一般要求泥浆粘度10~25s,含砂率﹤4%,密度11~12.5kN/m3,胶体率﹥95%,泥皮厚度1~3mm,ph值为7~9。

如对护壁有特殊要求,可采用聚合物泥浆等。

4.钻孔地质条件复杂和用作挡墙的灌注桩施工前必须试成孔,数量不得少于2个,以便核对地质资料,检验所选的方案、设备、机具、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措施是否合适。

5.正循环成孔即是从地面向钻管内注入一定压力的泥浆水(孔壁稳定液),泥浆水压送至孔底后,与钻孔产生的泥渣搅拌混合,然后经由钻管与孔壁之间的空腔上升并排出地面。

混有大量泥渣的泥浆水经沉淀、过滤并作适当处理后,可再次重复使用。

泥浆水经沉淀,过滤并作适当处理后,可再次重复使用,称泥浆循环。

沉淀后的废液或废土应及时运走,防止地面超载。

正循环法是国内常用的一种成孔方法,这种方法由于泥浆水在空腔内的流速不大,所以出土效率较低。

正循环法的泥浆循环系统由泥浆池、沉淀池、循环槽、泥浆泵等设备组成,并有排水、清洗、排废等设施。

6.反循环法是将钻孔时孔底混有大量的泥渣的泥浆水通过钻管的内孔抽吸到地面,新鲜泥浆水则由地面直接注入桩孔。

反循环法吸泥有二种方式,即反循环泵方式和空气升液方式。

反循环泵方式是钻管上端有软管与离心泵连接,吸泥时先用真空泵排出软管和钻管中的空气,再启动离心泵抽吸泥水。

空气升液方式是向钻管底端附近喷吹压缩空气,产生比重较小的空气和泥水的混合体,形成管内外的比重差值,由此在管内产生向上的水流。

空气升液方式装置简单,成孔深度大,排泥和清孔的效果好,但钻孔较浅时,能喷出空气,所以最初的7m需用其它方式排泥。

此外,这种方式抽水效率比反循环泵方式低30%~50%。

反循环法的泥浆循环也是由泥浆池、沉淀池、循环槽、砂石泵、除渣设备等组成,并设有排水排废浆等设施。

7.成孔检查钻孔到设计深度后,应进行孔深、孔径、垂直度、沉浆浓度、沉渣深度等测试检查。

8.清孔应立即进行孔底清理,避免隔时过长以致泥浆沉淀,引起钻孔坍塌。

9.清孔应分2次进行。

第1次清孔在成孔完毕后,立即进行;第2次在下放钢筋笼和灌注混凝土导管安装完毕后进行。

10.清孔后的泥浆密度应小于1.15。

清孔结束时应测定孔底沉淤,孔底沉淤厚度一般应不大于30cm。

11.钢筋笼吊装12.钢筋笼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应按钢筋笼的整体刚度、来料钢的长度及起重设备的有效高度等因素确定,一般不超过10m。

13.钢筋笼用分段沉放法时,纵筋的连接须用焊接,要特别注意焊接质量,同一底面上的接头数量不得大于纵筋数量的50%,相邻接头的间距不小于500mm。

14.水下混凝土灌注15.一般情况下配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坍落度宜为180~220㎜,混凝土的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小360kg/m3,砂率宜为40~45%,选用中粗砂,粗骨料(碎石)最大粒径5~20㎜。

16.单桩混凝土灌注时间不宜超过8h。

混凝土灌注的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也不宜大于1.3。

17.为防堵管,必须保持导管埋入混凝土内不得过深过浅,一般以2~6m为宜。

18.混凝土灌注达到规定高度后,就必须拆管,导管应勤提勤拆,一次提留拆管不得超过6m。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顺序图项目序号检验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 桩位见GB50202—2002表5.14基坑开挖前量护筒,开挖后量桩中心2 孔深mm +300只深不浅,用重锤测。

或测钻杆、套管长度嵌岩桩应确保进入设计要求的嵌岩深度3 桩体质量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如钻芯取样,大直径嵌岩桩应钻至桩尖下50cm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4 混凝土强度设计要求试件报告或钻芯取样送检5 承载力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一般项目1垂直度见GB50202—2002表5.14测套管或钻杆,或用超声波探测,干施工时吊垂球2桩径见GB50202—2002表5.14井径仪或超声波检测,干施工时用钢尺量,人工挖孔桩◇钻孔咬合桩1.钻孔咬合桩是采用钻孔机械成孔,套管护壁,灌注混凝土并拔除套管,桩与桩之间通过切割相互咬合排列的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