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程眼角膜及角膜接触镜研发产业项目B区(二期)B-7#、B-8#楼塔吊基础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陕西建工第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年月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3)二)、项目概况: (3)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 (3)四)、岩土参数统计分析与评价 (6)五)、塔机的选型及技术性能 (11)六)、塔机基础位置的确定 (12)七)、障碍物情况 (12)八)、塔机基础选择及施工 (12)九)、验收 (13)十)、安全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 (13)十一)、应急救援预案 (19)一)、编制依据:1、GB/T5031-2008塔式起重机。
2、JGJ/T187-2019《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3、JGJ80-201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4、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5、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说明书、总体平面布置图、设计总说明。
6、安装现场勘查记录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7、国务院、建设部、省市有关规定。
二)、项目概况:组织工程眼角膜及角膜接触镜产业研发项目B区(二期)位于高新区汇智桥路以东,规划中1号线以南,静园路以西、广贤路以北。
其中包括两栋高层公共建筑(宿舍)及五栋多层工业建筑,总建筑面积25958.29㎡,其中地上面积19204.77㎡,地下面积6753.52㎡。
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1)、地质条件通过钻探揭露,场区第四系地层主要为全新统填土层,基岩为白垩系青山群安山岩,局部发育有碎裂岩。
本报告使用的地层编号采用了青岛市建委推广的《青岛市区第四系层序划分》标准地层层序编号,本工程共揭示了3个标准层,4个亚层。
现将各岩土层按标准层层序自上而下,地质年代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根据填土填料成分、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划分为3个亚层,分别描述如下:第○11层、粗颗粒素填土该层在场区分布较广泛。
揭露层厚0.60~3.20米,层底标高0.29~2.89米。
褐色~红褐色,稍湿~饱和,松散~稍密。
以回填基岩风化碎屑、碎石和黏性土为主。
其中粗颗粒填料约占30%~70%。
该层主要为粗颗粒材料,可夯性好;其回填时间短,均匀性较差。
第○12层、黏性土素填土该层在场区分布广泛。
黄褐色,稍湿~饱和,松散。
以回填可塑状态黏性土为主,含粗砂约20-25%,含少量碎石。
第○13层、淤泥质素填土灰黑色~灰褐色,饱和,松散。
以软塑~流塑状态的黏性土为主,局部可塑,见大量水孔,切面较光滑,手感较细腻,局部见条带状或团状淤泥。
2、基岩本次勘察钻探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基岩主要为白垩系青山群安山岩,受构造影响,个别钻孔中揭露砂土状碎裂岩。
由于长期受内外地质营力作用,场区内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在空间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上而下形成了工程性状各异的风化带。
现将场区基岩按不同风化带分述如下:第○16层、强风化安山岩主要于场区中南部揭露,褐~红褐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和角闪石为主,节理裂隙密集发育,矿物蚀变强烈,岩芯以砂土状为主,局部夹直径2~5cm碎块状岩芯。
第○17层、中风化安山岩广泛分布于场区,揭露层厚 5.00~11.40米,揭露层顶标高-3.81~2.14米。
褐~灰褐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同上,矿物蚀变中等,节理裂隙发育,敲击声较清脆,锤击易沿节理面裂开,岩芯整体呈块状为主,粒径2~9cm,少量短柱~柱状,柱长5~20cm。
第○160-2层、砂土状碎裂岩原岩为安山岩,受构造影响强烈,矿物蚀变强烈,见较多构造泥,岩体软硬不均,岩芯手搓易碎,呈砂土~砾砂状,局部夹少量角砾~碎块状岩芯。
(2)、不良地质现象根据钻探揭露及现场踏勘,场地内及其附近无不良地质作用,适宜建筑。
(3)、水文条件本场区地下水类型以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
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含水层为人工填土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河流、管道的侧向补给,第四系孔隙潜水与基岩裂隙水相连通,存在径流补给关系。
基岩裂隙水主要含水层为构造分布区,其次为基岩各风化带,在场区主要以层状、带状赋存于基岩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上部第四系孔隙潜水的下渗补给,以地下径流的形式,缓慢排泄。
由于裂隙发育的不均匀性,致使地下水的渗透性存在各向异性且其富水性亦不均匀。
根据青岛地区凿井抽水试验资料,基岩风化裂隙水单井涌水量一般<20m3/日,渗透系数k<4米/日,影响半径几米~十几米。
勘察期间统一量测的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1.30~5.00米,绝对标高:1.17~3.46米。
场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受季节影响,地下水位年变幅较大,年变幅约1~2米;场区3~5年历史最高水位标高为3.50米。
(4)、周边环境拟建场区周边无重要建构筑物,地下室外墙线距离北侧用地红线5.4~7.0m,红线外为规划1号线道路;地下室东侧外墙线外为组织工程眼角膜及角膜接触镜研发产业项目B区(三期)用地;地下室南侧外墙线距离南侧拟建3层中试车间外墙11. 1~15.2m;地下室西侧外墙线距离用地红线约8.8~21m,红线外为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队办公楼;场区周边管线主要集中于北侧规划1号线道路上,设有电力、通信、雨污水等市政管线,其距离拟建地下室外墙约4.2~14. 4m。
管线具体情况见环境平面图,基坑开挖前应进一步对周边管线及建筑物进行核实。
四)、岩土参数统计分析与评价场区岩(土)体参数按岩(土)层划分,分别统计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及标准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第14.2.2条及14.2.4条规定确定,部分参数按两倍标准差及人工判断进行了异常删除。
总体评价认为不同试验测试方法之间的吻合性较好,统计结果的离散性均符合要求。
1、物理力学指标综合分析原则表示岩土性状的物理性质指标一般采用平均值,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强度或稳定的力学指标一般采用标准值。
2、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值确定原则报告中所提出的建议值,是在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基础上,经计算、查表,并参照了地区经验值之后确定。
1)天然密度ρ、天然含水量w、液限W L、塑限W P、孔隙比e,压缩系数a0.1-0.2,压缩模量E s0.1-0.2,采用试验统计平均值。
2)黏聚力c、内摩擦角φ,采用试验统计标准值,并结合经验综合确定。
3)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根据室内试验统计标准值。
4)土工试验执行《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其中液限试验采用76g锥下沉10mm所对应的含水率,塑限试验采用滚搓法,当土条直径搓成3mm时产生裂缝所对应的含水率。
剪切试验采用直接快剪试验方法、固结试验方法为快速固结试验。
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岩层、土层、砂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用统计表中的有关岩土参数的标准值、标准贯入试验确定的砂土的密实程度,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及我院经验综合确定。
6)土体与锚固体极限黏结强度标准值f rbk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给出(详见表4-2)。
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汇总表表4-1ak a s1-2E0:变形模量,E:弹性模量;r:重力密度;C:黏聚力;φ:内摩擦角(带*为等效内摩擦角)。
1、岩土体评价第○11层粗颗粒素填土场区分布不连续,厚度较薄,以回填风化碎屑、碎石和黏性土为主,均匀性较差,工程性状不稳定,未经处理不能作为基础的持力层使用,但可夯性较好;第○12层黏性土素填土广泛分布于场区,该层土以细颗粒为主且含水率较高,直接夯实效果一般;第○13层淤泥质素填土仅局部分布于场区,该层回填时间短,自重固结尚未完成,具高压缩性,应进行加固处理;第○16层及以下基岩强度高,压缩性低,工程性状及抗震性能良好,是良好的基础持力层。
2、地基基础方案及稳定性评价本工程拟建物地基基础方案分析如下:拟建物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表4-2整体上看持力层以中风化安山岩为主,局部为强风化安山岩及砂土状碎裂岩,属于相对不均匀的岩石地基;拟建物基底下未见软弱地层、空洞、河道、沟浜、湖泊、墓穴等对建筑不利的埋藏物,故地基稳定性较好。
3、基坑开挖支护及其应注意的岩土工程问题拟建职工倒班宿舍基坑开挖深度为3.0~4.2米,开挖深度范围内岩土层包括素填土、中风化岩;生物医药车间基坑开挖深度 3.0~4.0米,开挖深度范围内岩土层包括素填土、中风化岩;角膜移植中心基坑开挖深度为 3.0~4.4米,开挖深度范围内岩土层包括素填土、强~中风化岩;生物材料生产车间基坑开挖深度为3.0~4.2米,开挖深度范围内岩土层包括素填土、强~中风化岩。
场区地势平坦开阔,具备放坡空间,建议采用放坡开挖结合挂网锚喷的支护方式。
基坑开挖支护参数如下:岩土体开挖支护参数表表4-3f rbk:岩土体与锚固体黏结强度标准值(注浆强度等级为M30)。
引自《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具体取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水量一般不大,采用基坑明排的方式可满足施工要求。
地下室应采取严格的防水防渗措施,当地下室施工完毕后,基坑工作面应采用含水量13~15%的黏性土分层回填夯实。
在开挖基槽时应严格控制机械开挖深度,并预留不小于0.20米厚的保护层,采用人工清槽,并及时封闭基底,防止基底浸水软化和人为扰动。
各岩土层渗透系数经验值如下:岩土层渗透系数经验值表表五)、塔机的选型及技术性能1、塔机的选型根据本工程的特点,B-7#、B-8#拟用1台QTZ40塔式起重机,QTZ40塔式起重机是青岛在总结国内同类型塔式起重机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研发而成的新一代自升式塔式起重机。
该机为水平臂架、小车变幅、上回转液压顶升式起重机。
最大起重量为4t;额定起重力矩为400kN·m。
该机自重(不含配重、基础及附着装置)20.828t,总装机容量24.9kN,广泛适用于高层饭店、居民住宅、工业建筑等大型建筑工程。
六)、塔机基础位置的确定为了保障塔机能够覆盖整个作业面,在整个回转半径内无障碍物,保证以后塔机的顺利安装拆除,进出场道路畅通,基础地耐力应符合本机说明书要求,应尽量避开回填地段,如不得已采用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由此塔吊基础确定在B-7#楼南侧及B-8#楼南侧。
七)、障碍物情况安装在建筑物内侧,起重臂朝东,塔机中心距离外墙 4.5m,初次安装至自由端高度,无需加设附着,施工方保证基础中心距离高压线60米以上,施工方保证该塔机与周围构建筑物的安全距离。
八)、塔机基础选择及施工本机采用底架井字式基础采用底架井字式基础,对基础的要求如下:1)基础下土采用机械破碎、人工清槽排水,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35,地耐力不小于20t/㎡;2)采用预埋加强节做法,基础长4*4*1.3(米),钢筋采用φ12双层双向布置;3)实施接地保护,保证塔身对地的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基础附图:九)、验收塔吊基础施工完毕后,施工单位应进行自检,自检时对检查出的问题应立即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