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硬件部团队建设方案(嵌入式组)

硬件部团队建设方案(嵌入式组)

硬件部嵌入式团队建设方案(初稿)
一、调试软件
目前各类调试软件众多,Delphi,C#,QT等语言开发的皆有。

为了后续调试软件的维护及知识储备,调试软件现在须向QT靠拢。

1)QT4.5以后增加了LGPL许可,因此不存在版权风险。

2)QT基于界面组件开发,开发快、难度小,也能满足调试软件的开发需求。

3)QT具备良好的跨平台性,以后的产品也可能采用QT来做GUI,调试软件
采用QT也算是为做后续的技术储备。

二、开发规范
目前CPU选型已做规范,在高端系列、通用系列以及低端系列都提供了选型范围,因此相应的嵌入式软件也要有相应规范。

◆开发工具
1)MCU已提供配套的开发套件时,可选用MCU厂商提供的开发套件。

2)与MCU平台无紧密关系时,推荐使用eclipse。

◆开发语言
1)常规情况下采用C/C++作为首选开发语言。

2)特殊应用场景,采用其他小众语言需经过硬件部团队建设推进小组评审。

◆支撑工具
1)IDE应集成SVN插件,代码置于SVN工作副本内。

2)推广使用代码静态分析工具、代码格式化工具及文档生成工具。

◆过程规范
1)代码风格应统一,代码须具备一定的注释量。

2)各节点须输出相应的过程文档。

3)软件质量(checklist)、风险及技术部门内部评审。

三、知识体系建设
知识体系建设在培养新人、团队沉淀以及提升开发速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个人及团队的长远发展。

硬件部嵌入式团队知识系统建设主要分为应用层面、系统层面、平台层面及经验库等方面。

◆应用层面
1)字符串匹配(正则),JSON、XML等数据交换格式及IO API封装等。

2)嵌入式数据库(Sqlite等)。

3)协议开发指导文档及例程(TCP/IP、Modbus、Bacnet、自定义协议等)。

4)编码思想、软件架构、校验算法、日志系统等。

◆系统层面
1)操作系统驱动框架(Linux、Ucos)。

2)常见外设驱动(LCD、RF、RS485、IIC、SPI等)。

3)Bootload、kernel、filesystem等。

◆平台层面
1)STM 32 系列开发指导、经验教训及开发组件(库)输出。

2)Freescale MKL系列开发指导、经验教训及开发组件(库)输出。

3)STM8 MSP430 系列开发指导、经验教训及开发组件(库)输出。

◆经验&教训库
1)原则人每人每月应输出一份经验文档。

2)重点、难点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应该输出经验文档。

四、培训
硬件部培训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专业技术培训,一类是通识培训。

参考年度培训计划,后期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产品线业务、工程经验等)。

五、分享会
为推动大家共同进步,原则上月度举行分享会,分享会包含但不仅限于读书分享会、技术分享会及经验分享会等。

六、职位划分
嵌入式组分嵌入式系统工程师与嵌入式应用工程师,嵌入式系统工程师偏向硬件、软件底层等,嵌入式应用工程师偏向操作系统之上应用软件开发。

七、团队建设推进小组
硬件部成立嵌入式软件团队建设推进小组,负责持续推动硬件部嵌入式软件团队建设工作,由xx担任组长,主持具体工作。

顾问:
成员:
职责:
1)负责推动嵌入式软件平台建设工作、新人培养等事宜。

2)负责嵌入式团队开发规范、过程规范的检查、指导及改进。

3)负责组织及实施硬件部内部代码评审、技术评审、风险评审等事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