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
—怒放的生命
电影音乐,是为衬托影片画面,推动情节发展而生的。
出色的的电影音乐能直接的呈现影片的气质,深化影片的主题,拉扯着观众的心理。
在影片情感世界和观众审美效果上,音乐扮演着主打作用。
《红高粱》这部电影我很早就听说过了,影片中的部分音乐如《酒神曲》和《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都已耳熟能详了。
在对影视音乐课程的学习之后,从音乐的角度出发来观看这部影片,使我有了一种对生命的崇拜。
赵季平说:“电影音乐是变幻莫测的调色板,在作曲家的笔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心灵感应,去绘制色彩斑斓的音画。
《红高粱》要的是一个火红,红的天,红的地,火红的高粱,火红的人生。
《红高粱》整部影片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段落,即豆儿出生前和出生后两段。
前段着重讲了对自由的渴望和争取,后段则把侧重点放在了对生命和英雄的礼赞上。
在音乐的处理也是同情节一起分为这两段。
在这两段中所运用的音乐是相同的,只不过给人的感受却是大相径庭,可以说后段音乐是前段音乐的一种升华,和整部影片的基调同一。
《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此曲出现了多次,印象最深的是两次:
第一次是在余占鳌和九儿在高粱地里野合后,九儿骑着小骡子,此刻高粱地里传出了余占鳌毫不修饰粗犷沙哑的歌声,那是怎样朴实,那是怎样的欢快心境,一种肆无忌惮,恨不得把所有的爱意,用西北汉子独特的方式唱给自己钟爱的女子。
而第二次,就是在影片结尾时,在那一片血染的深红中,高粱地里再次响起
了这首歌,余占鳌面无表情的歌唱,仿佛是在送爱妻魂归西天,是一种情到深处的肝肠寸断。
歌声带着黄土地的苍凉感,配上高粱的摇曳,让我看到了铁塔一般的汉子那孤独和沉默的切肤之痛。
前后两段使用同样的音乐,但留在我心中的是全然不同的感受,是由悦到悲的演化,是对亡与未亡人的歌颂,是又一次升华。
《酒神曲》第一次出现是在九儿第一次看到酿酒时,伙计们在酿酒出来后唱起了《酒神曲》。
“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好酒,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咱的酒滋阴壮阳嘴不臭,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刹口,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一四七三六九,九九归一跟我走,好酒好酒好酒。
”曲调高昂,充满激情,有一种张扬,显现了高粱酒的醇烈,伙计们也唱出了喜悦的心情。
通过歌词我们也可以看出西北人民的朴实与善良。
而当第二次唱起这支曲时,是在日本人来后,罗汉被杀,大家祭罗汉大哥的时候,余占鳌和豆儿、伙计们跪下后,开始嘶喊《酒神歌》,“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自咱的手......喝了咱的酒啊,滋阴壮阳最不同”等,此时的歌曲就变得凄哀悲凉,又透出一种反抗、执着,表明男人们将要为他报仇而放手一搏,歌声萦绕在夜色的上空,久久回荡着。
这些简洁有力、淳朴的歌词首先是对故事情节的一种重复,与之前发生的事存在某种程度的耦合关系;其次是慢慢点燃了剧中人物的激情,壮了胆。
剧情发展到最后月光下,豆儿唱起了童谣:“娘,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船——”豆儿高亢童稚的声音回荡不绝,太阳被暗红色的血抹成深红,红红的高粱在红色的世界里索索打抖……心跳似的锣鼓声和呐喊似的唢呐声再次响起,影片在咚咚的鼓声中落下帷幕。
电影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在《红高粱》这部经典影片
中音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主题音乐为营造画面气
氛,烘托影片主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它挖掘出并强化角色的内在性格,将画面场景笼罩上特定的气氛中,平淡的对话一经音乐的衬托便上升为诗意的境界。
这部影片给我的总印象,集中到一点,就是充分地全力地表达了影片作者对原始生命力的崇拜。
影片对于音响效果的把握也显得游刃有余,响亮得刺耳的唢呐声与大片红色渲染的完美结合把本片的结尾推向了极致,电影中的音乐也将整部影片的主题渲染的高亢激昂,表达了生命的张扬,用音乐诠释了生命。
伴着低沉的男声,一段独属于这块的土地的悲歌缓缓升起。
十八里坡上,满是高粱,象征着勃勃生机,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威武不屈。
在夕阳的斜照射下,大战后的十八坡伴着一抹血色残阳。
但也是这抹残阳,染红了整个坡,高粱在成了红色海洋的一者。
它们预示着,生命的崛起,爆发的抗击仍将继续。
影视录音艺术
《红高粱》音乐赏析
——怒放的生命
09级编导(1)班
赵媛媛
2011.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