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社会一.政治方面1.袁世凯复辟帝制2.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
3.五四运动:(1)背景:①国际形势:十月革命胜利;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特权转交给。
(导火线)③国内形势:北洋军阀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主要原因)(2)过程:以为先锋,以为主力;由先进知识分子领导者;中心由转移到,主要口号有“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还我”等。
(3)成果:释放、罢免、拒绝。
(4)性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5)影响:①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是的开端;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4.中共成立和中共二大(1)“一大”召开:1921年在召开。
规定党的任务(纲领)是推翻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
意义——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二大”召开,1922年在上海召开,规定了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制定了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
意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5.国共合作(1924—1927)(1)背景:①中共工人运动受挫;②孙中山国民革命多次失败;③共产国际的帮助指导。
(2)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合作方式——“党内合作”(3)影响——标志国共合作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民大革命由此兴起。
6.北伐战争(1)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实现中国统一。
(2)概况:1926年7月从出师,1927年初占领武汉、南京、上海等地。
(3)意义:动摇了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4)失败:政变和政变的发生,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失败。
原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中国共产党错误;帝国主义的破坏。
(5)教训:不能放弃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
二.经济方面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短暂春天”(1912-1919)(1)原因:辛亥革命扫清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2)表现:业和业发展最为迅速。
(3)影响:经济方面: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工业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政治方面:促进了力量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和中共成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思想方面:推动了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原因: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三.思想方面——新文化运动1.背景:袁世凯掀起逆流(导火线);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
2.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1)概况: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
中心在北京,北大成为主要活动基地(因蔡元培倡导“”的办学方针)。
(2)主要内容(略)(3)意义:是一次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弘扬了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自然科学发展。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条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共的诞生奠定思想基础。
(4)前期缺陷: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没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3.后期——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1)创办刊物,发表文章;(2)建立组织;(3)进行“”论战;(4)影响: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奠定思想基础。
★阶段特征政治上: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反帝反封建力量实现第一次联合。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
思想上:各种新思想不断传播。
★体验高考1.(09年天津文综)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2.(09年江苏历史)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3.(09年江苏卷)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
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C.思想领域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发展4.(09年上海卷)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5.(08广东)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6.(08广东)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7.(08四川)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
”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深化训练1.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
”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①实现国共台作②领导北伐战争③提出“新三民主义”④颁布《临时约法》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八荣八耻”第三条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其主张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内涵一致A.维新变法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三大改造3.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
这是诸多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诸多因素”指的是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关系如何?这一转折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附加问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使用)北洋军阀统治中国16年。
有人说,这是黑暗与希望并存、反动与进步斗争的16年。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史实概括指出这16年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形成这些特征的历史原因?2.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并存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思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这一时期中国革命运动主要是在哪一思想领导下进行,分析原因。
3.虽然北洋军阀统治很黑暗,但中国革命没有停下脚步,中国人的思想解放没有停下脚步,中国的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中国向近代化没有停下脚步。
试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说明。
专题八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社会CCAADDDAC3.诸多因素: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无产阶级迅速壮大、十月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关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爆发的经济基础;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俄国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
影响:这个转变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革命面目焕然一新。
附加题:1.特征:(1)虽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资产阶级无法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例如: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
(2)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如:五四运动爆发、中共诞生,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掀起等。
(3)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革命力量实现大团结。
原因:(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力量超过了革命力量。
资产阶级自身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2)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必然推陈出新。
(3)反帝反封建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的共同任务。
2.(1)并存原因:虽然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但两党阶级本质存在根本的不同,这就决定了两党的革命指导思想不可能一致;其次,共产党员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就决定了共产党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指导思想。
(2)新三民主义。
原因:①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反帝反封建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使其能够成为各阶层共同奋斗的旗帜。
②两党合作,领导权掌握在国民党手中。
3.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继续为争取民主政治而斗争,先后发起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革命舞台,发起五四运动,各革命阶级为了反帝反封建共同目标,实现了联合,共同发动了国民大革命。
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先后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终于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下,利用欧洲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暂时放松,民族资本家高举实业救国大旗,积极发展民族工业,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上述史实充分说明了中国近代化没有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