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刺灸法总论

第四章 刺灸法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古代最早的针刺工具是:
A砭石 B骨针 C青铜针 D竹针
2、砭石产生于我国的哪个地区:
A东方 B北方 C南方 D西方
3、针具起源于: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器时代 D铁器时代
4、提出催气手法的文献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应经》 D《针灸大成》
5、最早记载“九针”的文献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经指南》
6、“十二刺”见于:
A《针灸甲乙经》 B《黄帝内经》 C《难经》 D《针灸大成》
7、对“烧山火”、“透天凉”作出系统论述的针灸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金针赋》 C《针灸大成》 D《神应经》
8、提出“刺有大小”的医家为:
A高武 B皇甫谧 C杨继洲 D汪机
9、强调针刺时双手协同运用的文献是:
A《针灸聚英》 B《难经》 C《针灸大全》 D《黄帝内经》
10、《素问·异法方宜论》中记载九针起源于我国的:
A东方 B南方 C北方 D西方
11、针具形成的标志是:
A砭石的出现 B九针的应用
C补泻手法的系统论述 D冶金术的发明
12、《左传》所载“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此处的“攻”指:
A针刺 B艾灸 C拔罐 D服药
二、多项选择题
1、砭石最初的作用是:
A刺痈肿 B排脓 C放血 D按摩 E调经络
2、古代常用的针具主要有:
A砭石 B骨针 C陶针 D金针 E青铜针
3、大力提倡针灸并用的医籍有:
A《外台秘要》 B《难经》 C《针灸大成》
D《针灸甲乙经》 E《千金要方》
4、《针灸大成》对针灸手法的贡献有:
A提出“剌有大小” B 提出“下针十二法” C提出针剌“八法” D九刺 E 提出“针剌十四法”
5、下面对刺法的发展描述正确的是:
A《内经》中提出了九刺、十二刺、五刺
B《难经》提出了子午流注按时取穴法
C窦汉卿创造了“针刺十四法”
D陈会提出了“催气手法”
E《金针赋》对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作了系统的论述
6、明清著名的针灸著作有:
A《针灸聚英》 B《针灸大全》 C《千金要方》
D《针灸大成》 E《针灸集成》
7、针刺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治疗器具有:
A电针 C磁针 B耳针 D头针 E激光针
8、下列属灸法专著的有:
A《备急灸法》 B《曹氏灸方》 C《骨蒸病灸方》
D《太乙神针》 E《黄帝明堂灸经》
9、关于灸法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灸法起源于我国的原始社会 B灸法的起源和火的发明是密切相关的
C《难经》为最早记载灸法的医学书籍 D灸法产生于我国的北方
E艾,成为灸法的最好材料
三、填空题
1、刺法和灸法均是通过刺激人体的一定部位(腧穴),以起到疏通经络、、等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2、刺法古称 , 后来又称。

灸法古称 ,又
称。

3、砭石起源于 ,最初是用来、、的工具。

4、《素问·异法方宜论》中记载“砭石者,亦从来”, “九针者,亦从来”,而艾灸,“亦从来”。

5、唐代《》大力提倡针灸并用,《》则弃针而言针。

6、陶针发现在时期;青铜针出现在时代。

7、狭义的刺法量学要素主要包括手法操作的和两大要素。

8、在毫针刺法中,有效的刺激强度是以为标志的。

9、古代将用于灸法的艾炷数量的计数单位定为“”,即灸时每燃完一个艾炷(或言治疗用了一个艾炷)就称为“”。

四、名词解释
1、刺法
2、灸法
3、灸法的量学要素
五、问答题
1、《内经》论及的针刺方法及补泻手法有哪些?
2、简述刺法、灸法的作用及异同点。

3、试叙述刺法的发展情况。

一、单项选择题
1、古代最早的针刺工具是:
A砭石 B骨针 C青铜针 D竹针
2、砭石产生于我国的哪个地区:
A东方 B北方 C南方 D西方
3、针具起源于: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器时代 D铁器时代
4、提出催气手法的文献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应经》 D《针灸大成》
5、最早记载“九针”的文献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经指南》
6、“十二刺”见于:
A《针灸甲乙经》 B《黄帝内经》 C《难经》 D《针灸大成》
7、对“烧山火”、“透天凉”作出系统论述的针灸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金针赋》 C《针灸大成》 D《神应经》
8、提出“刺有大小”的医家为:
A高武 B皇甫谧 C杨继洲 D汪机
9、强调针刺时双手协同运用的文献是:
A《针灸聚英》 B《难经》 C《针灸大全》 D《黄帝内经》
10、《素问·异法方宜论》中记载九针起源于我国的:
A东方 B南方 C北方 D西方
11、针具形成的标志是:
A砭石的出现 B九针的应用
C补泻手法的系统论述 D冶金术的发明
12、《左传》所载“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此处的“攻”指:
A针刺 B艾灸 C拔罐 D服药
二、多项选择题
1、砭石最初的作用是:
A刺痈肿 B排脓 C放血 D按摩 E调经络
2、古代常用的针具主要有:
A砭石 B骨针 C陶针 D金针 E青铜针
3、大力提倡针灸并用的医籍有:
A《外台秘要》 B《难经》 C《针灸大成》
D《针灸甲乙经》 E《千金要方》
4、《针灸大成》对针灸手法的贡献有:
A提出“剌有大小” B 提出“下针十二法” C提出针剌“八法” D 九刺 E 提出“针剌十四法”
5、下面对刺法的发展描述正确的是:
A《内经》中提出了九刺、十二刺、五刺
B《难经》提出了子午流注按时取穴法
C窦汉卿创造了“针刺十四法”
D陈会提出了“催气手法”
E《金针赋》对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作了系统的论述
6、明清著名的针灸著作有:
A《针灸聚英》 B《针灸大全》 C《千金要方》
D《针灸大成》 E《针灸集成》
7、针刺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治疗器具有:
A电针 C磁针 B耳针 D头针 E激光针
8、下列属灸法专著的有:
A《备急灸法》 B《曹氏灸方》 C《骨蒸病灸方》
D《太乙神针》 E《黄帝明堂灸经》
9、关于灸法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灸法起源于我国的原始社会 B灸法的起源和火的发明是密切相关的
C《难经》为最早记载灸法的医学书籍 D灸法产生于我国的北方
E艾,成为灸法的最好材料
三、填空题
1、刺法和灸法均是通过刺激人体的一定部位(腧穴),以起到疏通经络、、等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2、刺法古称 , 后来又称。

灸法古称 ,又称。

3、砭石起源于 ,最初是用来、、的工具。

4、《素问·异法方宜论》中记载“砭石者,亦从来”, “九针者,亦从来”,而艾灸,“亦从来”。

5、唐代《》大力提倡针灸并用,《》则弃针而言针。

6、陶针发现在时期;青铜针出现在时代。

7、狭义的刺法量学要素主要包括手法操作的和两大要素。

8、在毫针刺法中,有效的刺激强度是以为标志的。

9、古代将用于灸法的艾炷数量的计数单位定为“”,即灸时每燃完一个艾炷(或言治疗用了一个艾炷)就称为“”。

四、名词解释
1、刺法
2、灸法
3、灸法的量学要素
五、问答题
1、《内经》论及的针刺方法及补泻手法有哪些?
2、简述刺法、灸法的作用及异同点。

3、试叙述刺法的发展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