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镇痛药
定义:镇痛药——减轻或消除疼痛,但不影响意识和其他感觉。
分类:
(1)麻醉性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成瘾性镇痛药)——吗啡、可待因、哌替啶等
(2)非麻醉性镇痛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PS:
疼痛: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使患者痛苦的一种症状,是伤害性刺激通过痛觉神经传至中枢,经大脑皮质综合分析产生的一种感觉。
疼痛的分类:
镇痛药的分类:
属麻醉药品,2 一、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
吗啡 、可待因、哌替啶等
二、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
喷他佐辛、布托啡诺、丁丙诺啡
三、其他镇痛药:
罗(颅)痛定、曲马朵、布桂嗪(强痛定)
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一)——吗啡
一、体内过程
1、p.o,首关消除大(生物利用度F约为25%),皮下和肌肉注射吸收较好。15-30min起效、镇痛维持4-6h
2、血脑屏障通过率较低,但足以发挥作用。
二、作用机制
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激活中枢“抗痛系统”而产生镇痛作用,使得P物质减少。 3
三、药理作用——中枢作用和外周作用
(一)中枢作用
(二)外周作用
1.镇痛:
小剂量(皮下注射i.h,5~10mg)对各种疼痛均有效;剂量需个体化
2.镇静、欣快感
消除疼痛引起的不良情绪,用药后常1.平滑肌:
兴奋胃肠平滑肌,张力↑,蠕动↓
抑制胆汁、胰液和肠液分泌
便秘
回盲瓣和肛门括约肌张力↑
四、临床应用
1.镇痛:除晚期癌症以外,一般短期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剧烈疼痛,剂量需个体化
(1)胆绞痛和肾绞痛:与阿托品合用。
(2)心肌梗死性心前区剧痛 — 镇静和扩血管
(3)神经性疼痛疗效差(神经压迫性疼痛)
2.急性肺水肿所致心源性哮喘
急性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困难。需强心、利尿、平喘药等综合治疗。
3.止泻:使推进性胃肠蠕动减慢,用于非细菌性、消耗性腹泻,对急、慢性腹泻均有效。细菌感染需加问题:治疗胆绞痛时吗啡(哌替啶)为什么需与阿托品合用?应用吗啡的原因:
扩血管,减少回心血量,禁用于伴休5 用抗生素。用阿片酊/复方樟脑酊。
五、不良反应
1)治疗量:
恶心、呕吐、眩晕、呼吸抑制、便秘、排尿困难(老年人多见)、胆绞痛、体位性低血压,偶见烦躁不安等情绪改变
2)耐受性和依赖性:
戒断症状:停药后出现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
《麻醉药品管理条例》,连续用药不得超过1周。
3.急性中毒
表现:昏迷、针尖样瞳孔、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少尿、体温下降,甚至呼吸麻痹。
抢救: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
人工呼吸,给氧。 6 4.禁忌症 分娩止痛、支气管哮喘、肺心病、颅内压高、肝功能严重减退、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婴儿。
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二)——可待因
特点:
口服,F约为60%较吗啡高
其镇痛作用约为吗啡的1/101/12,但镇咳作用为吗啡的1/4,无明显镇静,呼吸抑制较轻
用于中等程度疼痛的止痛和剧烈干咳(伴胸痛)
无明显便秘、尿潴留及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欣快感及成瘾性的发生率也低于吗啡。
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三)——哌替啶(度冷丁)
一、作用特点:
1)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10,作用时间短
2)镇静、扩血管、呼吸抑制作用与吗啡相当 3)无镇咳作用
4)兴奋胃肠平滑肌作用时间短,不止泻,不便秘
5)对子宫平滑肌无影响,不对抗催产素,不影响产程
6)成瘾较慢,戒断症状持续时间较短
二、临床应用
1.镇痛
1)各种剧痛(多i.h或i.m,起效快,替代吗啡)
2)胆肾绞痛(合用阿托品)
3)分娩止痛(产前2-4h禁用)
2.麻醉前给药
3.心源性哮喘的辅助治疗(弱于吗啡)
4.人工冬眠
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四)——芬太尼
1、短效镇痛药,镇痛作用是吗啡的100倍 2、i.v,1分钟起效,维持约10min;i.m,15min起效,维持1~2h。
3、可产生欣快、呼吸抑制和成瘾性,大剂量产生肌肉僵直(纳洛酮对抗)。
应用:用于各种剧痛。与氟哌利多合用于“神经安定镇痛术”。是复合全麻中常用药物
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五)——美沙酮(methadone)
1)镇痛作用与吗啡相当。
2)口服生物利用度92%,血浆蛋白结合率90%,半衰期15-40小时。反复使用有一定蓄积性。
3)镇痛、镇咳、呼吸抑制、胃肠和胆道压力影响与吗啡相似。
4)欣快症状弱于吗啡,成瘾性产生较慢,程度较轻。
5)临床用于各种剧痛,及吗啡和海洛因的脱毒治疗。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喷他佐辛(镇痛新) 9 实质:κ受体激动剂和μ受体阻断剂
作用特点:
1)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3
2)呼吸抑制作用为吗啡的1/2,且抑制程度不随剂量增加而增强
3)大剂量60-90mg,可产生烦躁、焦虑、幻觉等精神症状,大剂量纳洛酮可对抗
4)对平滑肌兴奋作用比吗啡弱
5)心血管作用不同于吗啡
——大剂量或静脉给药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6)这与提高血浆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有关
7)拮抗μ受体——成瘾性小
用于各种慢性疼痛
其他镇痛药(一)——曲马朵(tramadol)
1、阿片受体激动药,镇痛作用强度和喷他佐辛相似,为吗啡的1/3。
2、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90%,半衰期6小时。
3、无明显呼吸抑制和平滑肌痉挛作用,不产生便秘也不影响心血管功能
4、长期用药可产生依赖性
用于手术后、晚癌疼痛等。
其他镇痛药(二)——布桂嗪(强痛定)
1、注射给药10min起效,作用维持3-6h
2、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3。
3、具有安定、镇咳作用,但不抑制呼吸
多用于偏头疼、三叉神经痛、炎症性及外伤性疼痛、关节痛、痛经及癌症引起的疼痛。
4、有一定成瘾性。
11
阿片受体拮抗剂
一、代表药物 纳洛酮(naloxone)
阿片受体拮抗剂 纳曲酮(naltrexone)
纳美芬(nalmefene)
二、作用总结
1.能快速对抗阿片类药物过量中毒所致的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等
2.对各种应激状态下内源性阿片系统激活所产生的休克、呼吸抑制、循环衰竭等系列症状有明显对抗作用
3.试用于脑卒中、乙醇中毒、休克、脊髓、中风、脑外伤等治疗
PS:疼痛的阶梯治疗
目前国内外推荐晚期肿瘤疼痛的三阶梯治疗方法以减轻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因剧痛而带来的痛苦。
1)轻度疼痛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等止痛药物,
2)中度疼痛患者按时服用可待因或曲马多等药物; 13 3)剧烈疼痛的癌症患者,按时服用吗啡或哌替啶片。
解热镇痛抗炎药
概念: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鉴于其化学结构与糖皮14 质激素的甾体结构不同,抗炎作用特点也不同,因此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NSAIDs的共同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环氧酶(COX)/前列腺素(PG)合成酶,减少PG合成而发挥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NSAIDs的共同作用:
(一)抗炎作用
抗炎作用强度相差大;
对症治疗关节炎,缓解关节的红、肿、(二)镇痛作用
阿片类与NSAIDs的作用比较
项目 阿片类药物 解热镇痛药
镇痛部位 中枢 外周
作用机理 激动阿片受体干扰痛觉传入 抑制PG合成,减轻炎性疼痛
作用特点 强大镇痛,伴镇静及欣快感 中等镇痛,无镇静及欣快感
临床应各种剧痛 慢性钝痛 对于炎症和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尤为有效,通过抑制PG的合成,用
内脏绞痛 强效 无效
(三)解热作用
PS:NSAIDs和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比较
氯丙嗪(抗精神失常药) NSAIDs
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升降。解热镇痛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COX,使PG合成减少。可使发热病机制:通过抑制下丘脑PG的合成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