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观后感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剃去了头发,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这是昆曲中《思凡》的一段,本来应该是“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剃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可是不管挨多少打,吃多少苦,程蝶衣就是错,就是改不回来,后来,师兄段小楼拿着烟斗在程蝶衣嘴里一阵乱捣之后,嘴里流着血,眼里流着泪的程蝶衣终于改口。
这是电影《霸王别姬》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画面,少年时代的程蝶衣和段小楼还未成角儿,程蝶衣之所以死不改口,是因为这一句的改变意味着他心底里最后的一点尊严和领地彻底的失去了。
程蝶衣被母亲送进戏班后,先是忍受断胼指之痛。
尽管是胼指,但也骨肉相连,可为了自己的未来,一如他必须离开他的娘亲,程蝶衣没有退路。
在鲜血淋漓的惨痛之中,他被按倒在祖师爷的香案前完成了入行仪式。
最令他最难以忍受的是师傅让他学旦角,背弃自身的性别。
蝶衣在学艺的过程中,豪情仗义的大师兄成了他的偶像和保护神。
久而久之,他对段小楼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情感。
程蝶衣入戏太深,他把剧中虞姬对霸王的感情投入到了师兄段小楼身上。
但是这样的感情是不会有好的结果的。
作为戏班里的大师兄,段小楼深谙其中的规则,胜任和愉快地配合师傅。
当段程二人走上从艺之路并成了名角时,他们对艺术便显现出两种迥异的态度。
袁四爷来听戏时,蝶衣想得到其栽培,而小楼则想“让他听明白了,没他四爷的捧场,咱在北平也照唱照红。
”这里透着底层人民对权贵的不屑,全无艺术的追求;当袁四爷请他们
细谈《霸王别姬》这出戏的学问时,段小楼则表示另有意趣——喝花酒。
菊仙这个人物从此登场。
菊仙,那个令程蝶衣嫉妒、厌恶,但又依恋的烟花女子。
于段小楼,她自以为得到了段小楼的爱,却没料到在文革期间,段小楼,她最爱的人,她的丈夫,把她逼到绝境,以至于最后菊仙不得不含恨自杀;于程蝶衣,从一开始蝶衣对菊仙就充满了敌意,嫉妒,因为她抢走了小楼,一个蝶衣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人。
他们之间也许存在着一场战斗,而蝶衣注定是失败者。
可是,在他戒毒时菊仙抱着他,哄他睡觉时,程蝶衣从她身上看到了母亲的影子。
蝶衣从小就被妈妈送到京戏班,连妈妈的最后一眼,都没看到。
因此他对母爱是渴望的。
并且菊仙和蝶衣妈妈的出身一样,都是妓女,更给他一种幻象,菊仙有着他妈妈的众多特性,女性,泼辣,妓女。
因此他对菊仙的感情就非常的矛盾了,在敌视与依恋中徘徊。
整部电影人物形象最为鲜明的就是程蝶衣和菊仙,这是不可磨灭的经典,片子很老了,故事也很老了,就像一个老人在述说着历史一样,充满了沧桑,沾满了尘土,却依然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