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导学案
【反馈测评】
完成教材第136、137页练习二十六的第1题。
【我能达标】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课后反思:数学广角一直是学生感觉较难理解掌握的内容,这次“找次品”也不例外。为了让学生低起点,拾级而上,我将例1单独作为一课时来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有一些困惑: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何定位?
1、本课是仅仅要求学生会利用天平找出5件或5件以下物品中的1件次品,还是需要能从更多件物品中找出次品?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使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初步理解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重点、难点
1、初步理解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
预设方法二:把5瓶钙片分成3份,2、2、1,先在天平两端各放2瓶,如果天平平衡了,那么没有称的那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那么较轻的那两瓶中有次品,再把这两瓶分别放在天平两端,称出来较轻的一瓶就是次品。
预设方法三:先在天平两边分别放1瓶,天平平衡,所以次品在其他3瓶中,然后再分别放1瓶,天平没有平衡,偏高的那一边就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那么剩下的那瓶就是次品。
2、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天平。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准备诱发】
一、导入
1.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天平大家都见过吗?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轻的一端就会……,指针会指向……。今天我们就使用天平来学习找次品的方法。[板书课题:找次品]
【我会探究】
1、我们能够拿出5个学具代替钙片,利用学具自主探索,想象一下,怎样利用天平找出少了的这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4、对几种方法的梳理、比较:分成几份?每份数量是多少?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5、老师小结:利用天平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能够在天平上用砝码称出每瓶的质量再实行比较。还能够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除了利用学具,还能够画出示意图来协助我们思考。
2、找次品的过程是仅需要学生口述即可,还是应该要求学生能够用简要文字描述或通过树形图、箭头示意图来记录呢?
五年级数学导学案
学习内容
数学广角,教材第134页的例1。
课时
2课时
课型综合实践课来自教材分析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单元主要以“找次品”这个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使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我会自学】
1、学生介绍自己对天平的了解,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
【点拨导思】
1、出示例1: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设法把它找出来。
2、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3、预测问题:怎么找?可能出观什么情况?你说的是“如果”,那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预设方法一:利用砝码一个一个地称出重量,共需5次找出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