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说明
一、概述
本项目位于闽侯县**乡,经业主委托对**现有道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路面改造,以改善村民出行条件,增强行车安全性。
本工程为旧路路面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注意交通组织,在确保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施工。
(一)设计标准
1、公路等级:四级(福建省)
2、设计速度:20km/h
3、道路横断面:路基宽4.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宽3.5米。
4、高程、坐标系统:项目独立系统,详见平面图。
二、设计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等
三、道路设计概述(k0+000~k0+580.617)
(1)技术标准
(a)四级,设计车速20Km/h;
(b)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采用砼路面。
(c)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2)平面设计
以现有路面线形为基础进行平面设计。
(3)纵断面设计
纵坡设计主要考虑与前后原有道路的衔接,并尽量减少工程量,纵断面设计标高采用路基中线设计标高。
(4)横断面设计
全段一般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道路外侧采用土路肩,保护路面,路拱横坡为1.5%,土路肩为2%。
具体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5)路基设计
(a)路堤边坡为1:1.5;路堑边坡1:0.75。
旧路路基已基本形成,只需少量
开挖。
(b)路基设计参照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木标准》和有关路基设计规范要
求。
(c)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路基压实度0—80cm深度范围按重型击实法
最大干容量密度达94%,80--150cm以下深度密度应达93%,150 cm以下深度密度应达90%以上。
(d)路基底面设计回弹模量值应大于30MPa。
路基填方方案掌握在易排水、
干燥为原则。
路基顶面与路面设计横坡度相同。
(e)路基路面排水依靠路面纵坡及横向坡度汇集水流,排入自然山体。
(6)路面结构
路面结构层:18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层+15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垫层。
四、环境保护
(1)环境保护设计的依据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第十七号)〈〈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
理办法〉〉
(2)工程建设可能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评价
(a)环境现状及影响
公路对大气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机动车行驶所排出的尾气和产生的扬尘,其主要污染物为NO、CO、TSP和PB。
(b)振动
公路交通和施工振动对周围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公路沿线敏感区较少,故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只对少数特殊地段采取对策,一般地区都可以达到标准。
(c)水土保持
沿线地段的水土保持较好,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路基填挖必然会破坏地表的植被现状,加速水土流失的发生,若施工得当可以避免或减少,建成后,对施工现场进行覆土绿化后,水土保持可回复到原有水平。
(3)环境保护措施
(a)对大气污染的防治
施工期间对于大气影响的主要污染源是挖土、水泥、石灰拌和的扬尘、汽车的尾气等。
要求加强对易散物物资的管理,凡易散物资不得露天堆放,要求加盖,堆料场设置在常年通风的下侧,对于易燃有味的油料和材料要妥善保管。
运转时有粉尘发生的施工机械,应有防尘措施;施工期间要配用洒水车,经常洒水减少扬尘量。
(b)对水质污染的防治
对水质影响的主要污染源是扬尘沉淀、含油污水、沥青废水和生活废水等。
要求:①水泥、石灰和沥青等筑路材料的堆场应远离水域区,且要加盖,以防风防雨,避免尘土污染水域。
②施工期间运输散料的车辆均要覆盖。
加强施工机器的维修、保养,防止油料泄露。
③加强施工工地的工作用水和生活用水的管理,施工人员住地应有必要的卫生设施、不污染水质。
(c)对噪声污染的防治
施工期间噪声源主要是推土机、压路机等的噪声。
要求:①要有减声设备,对噪声大的机械更要有措施方能投入使用。
②从减少噪声污染出发,对施工机械的应用时间应作合理安排,噪声级高的作业安排在白天施工,离居民点、学校敏感区近的尽量避免夜间作业。
③对每个工程项目,施工点都要精心组织,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尽量减少材料运输、货物堆放、人员、机械等施工活动的声源。
(d)水土保持与生态平衡
设计中坚持水土保持与生态平衡的原则,在施工阶段应按设计要求切实实
施。
沿线废方应按要求地点堆放。
(e)运营阶段
加强公路的交通管理和养护工作,对行驶在公路上的车辆进行严格管理,严禁超速、超重、超高。
要设置专业养护维修队,加强养护,保持结构完好、路况良好、路面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