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年一轮复习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018年一轮复习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政治结构以血 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缘关系为纽带 ——宗法制 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 相对性、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作用: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
受封对象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主要封国 (鲁燕晋卫、齐、宋陈) 权利 权利 世袭统治权、再分封 义务 义务 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
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重要历史概念
思考:为什么分封制会走向崩溃?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自身的局限性 现象:“楚王问鼎”“春秋诸侯争霸”、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铁器和牛耕) (表现为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推动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现井田制公田以外的私田 生产关系的变革 封 促进 建 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 生 产 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可以保留一部分产品 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 关 系 形成了两类人,农民和地主,地主剥削农民
★★
从史料阐释角度考 查宋代君主专制的 演进 从人伦亲情和地方 治理角度考查汉代 政治的特点 明清君 内阁、军机 ★ 从地方行政区演进 主专制 处、君主专 ★ 角度考查中央集权 制度的 制强化的影 ★ 制度 加强 响 从政治文明演进角 度考查君主专制加 强
制约君 主专制 的因素
明清专 制主义 中央集 权加强
(1)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建立后开始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度,体现 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特点,存在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 会,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才得以结束。 (2)分封制是周朝将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 先代贵族,被封诸侯具有一定权利,同时又对周天子具有一定的 义务。分封制当时称为封建制,即封邦建国。注意——古籍上所 说的封建时期实际上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奴隶社会阶段的商周时期。 (3)宗法制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 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权力和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宗法制是 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 嫡长子继承制。 (4)礼乐制度:“礼”指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 礼仪规定。“乐”是从属于“礼”的音乐、舞蹈等和礼制相配的 所有艺术形式和规范。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史上各级贵族的政治 和生活准则,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发生。
西周的分封制
2、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于室目 周众的 王星: 朝捧相 的月互 有般制 效的约 统政、 治治形 。格成 局对 ,周 便王
西周的分封制
3、对象:
西 周 分 封 制 示 意 图
周王
功 臣 异 姓 姜 尚 齐 ( ) 周 公 子 伯 禽 鲁
王 族 (主体) 同 姓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史包含三个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1世纪 2、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1)夏朝:奴隶制建立 (2)商朝:奴隶制发展 (3)西周(前11世纪- 8世纪):强盛 (4)春秋:奴隶制衰亡 3、封建社会:前475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 (1)战国(前475—前221年):封建制度形成 (2)秦汉(前221--220):封建社会大一统 (3)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4)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 (5)宋、元:民族融合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6)明清(1840前):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成 王 弟 晋 尧 后 代 蓟
先 代 的 贵 族 商 后 代 宋
25%
75%
召 公 之 子 燕
特点:分封对象多样化,但以周王室贵族为主;
( )
舜 后 代 陈
)
灰色部分:同姓诸侯 白色部分:异姓诸侯
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 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2、对象: 子弟(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等 3、内容: 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先代贵族 分封到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4、重要的诸侯国:齐、鲁、燕、卫、晋、楚等。 5、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⑴权利: 诸侯从周王那里得到土地和人民, 在封国内享有 ⑵义务:
西周宗法制示意图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贫民 奴隶
用漫画理解嫡长 子继承制
该漫画是我国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真实写照:立嫡 不立长,立长不立贤。 巧解宗法制 近年高考对宗法制的考查,设置的史料大致有三类: 一是祭祖、牌匾、家谱等现象;二是亲疏远近、家国一 体、忠孝观念;三是嫡长子继承制的表现。凡是强调血 缘关系的,必选宗法制;凡是考查继承权力的,不管排 行,只看嫡庶。
2016年课标Ⅰ, ★★ 26,4分 ★★ 2015年课标Ⅰ, ★ 24,4分 2015年课标Ⅱ, 25,4分 2016年课标全国, ★★ 27,4分 ★ 2014年课标Ⅱ, 27,4分 2012年课标全国, 28、29,8分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夏 商 西 最高统治集团 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周 尚未实现权力 ——分封制 特点: 等级森严、层层分封 高度集中 的 有利于扩张疆域和政治稳定 评价 互 政 随着实力对比的变化,诸侯兼 为 并,周天子削弱,分封制瓦解 治 表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制 目的: 里 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 度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如何?
宗法制 里
表
分封制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 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 互为表里 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宗法制保证 了分封制的推行和顺利实施)。
相辅相成
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 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世袭统治权。(并且可以再行分封)
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
认识: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6、影响(评价): ①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⑴积极:
②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扩大疆域,西周成为一个强国; 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权威 ⑵消极(弊端): 削弱,形成割据混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宗法贵族 君主制
(奴隶社会)
以秦 为界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封建社会) (公元前221年— —1912年)
(公元前2070 年——公元前 476年)
夏、商、周
秦
清朝
考点 名称 内容
商周时 期的政 治制度 秦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
难 度
命题角度
关联 考点
战国末 年政治 特征 秦汉政 治特点
(一)分封制:地方分权型国家管理形式 夏商—逐步形成; 西周—发展完备; 春秋战国—逐渐解体;
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相、卿士 参与商王决策
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
中央
卜、制度有直接影响
西周的分封制
1、概念: 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 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封邦建国,以蕃屏周
在家中、族内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是分封制
小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世袭制度。 禹的儿子启在其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从此开始了 “家天下”的局面;商代则形成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的权力继承规则;周代则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 (2)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商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周代 的最高统治者则宣称自己是“代天治民”,自称“天子”。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分封制与 宗法制互为表里。 商和周都盛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决定政治 地位的高低。 (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西周分封制中分封诸侯的权利。
考题统计
2013年课标Ⅰ, 24,4分 2014年课标Ⅰ, 24,4分
预测 热度
★★
分封制、宗 ★ 从社会转型角度认 法制 ★ 识分封制的影响 从社会史观角度考 查秦汉政治的特点
皇帝制度、 ★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中 央集权制度 的影响 汉到元 汉唐宋政治 ★ 政治制 制度演变、 ★ 度的演 选官制度、 ★ 变 行省制度
(二)宗法制:
1、目的:
巩固政权,有效统治,保证王权巩固
2、内容: 嫡长子继承制(核心);确立大小宗的名分;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3、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4、实质: 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 5、影响:
A、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 C、影响深远,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家谱、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