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易经》关系破译《道德经》与《易经》的关系破译乾第一坤第二乾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一章坤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二十五章《道德经》总结两卦的章节为第四十章“天”、“地”在《易》和《道德经》中都是很重要的概念,又被解释为“乾”、“坤”和“无”、“有”,但不能等同。
《易》认为“元气”是世界的本原,“元气”又分为“乾阳元气”和“坤阴元气”,前者是万物产生的原因,后者是万物发展的条件。
《道德经》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道又分为“无”和“有”,前者是世界的开端,后者是万物之根本。
可见,“无”和“乾阳元气”、“有”和“坤阴元气”是相对应的,“乾道变化”是无形的,“坤厚载物”是有形的。
乾卦说“潜龙,勿用”,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和“有”的运动又是可以认识的,正如《易》所说的“见龙在田”,规律(龙)显露于事物(田)。
乾卦的“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比喻了万物的循环不息和复杂多变,老子把它们看“道”的“无”“有”两面相互作用,从而归纳为“玄之又玄,并说这是认识万物奥妙的门径。
“有物混成”,这就表明是把有形的“道”作为万物根本,所以称为“母”。
“坤”的特点是柔顺,它承接了“乾”的功能,所以坤卦告诫人们要坚守正道,这也正是老子把“有物混成”勉强取名为“道”的原因。
对“坤”对“乾”的遵循,老子详细解释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什么是正道呢?老子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易》教育人应该效法坤德成为心胸开阔、温顺有礼、品德方正的君子,老子更认为这样一来“王”(君子)可以和“天”、“地”、“道”并列为四大。
老子用“反者”——返本复初来解释“乾”的作用,并说这是“道”的运动;以“弱者”——处于柔弱地位来解释“坤”的作用,并说这是“道”的运用。
他明确指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屯第三蒙第四屯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章蒙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八、十九章屯卦尝试去解释生命的起源——雷雨交加,生命产生于压抑者“雷”的水中。
生命是阴阳二气交结的作用,老子把这种作用称为“谷神”,作为玄妙的母体,它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个人或人类社会本初都是蒙昧的,老师或圣人的职责就是启发蒙昧,这是蒙卦的寓意。
启发是对蒙昧的否定,老子更进一步作否定之否定,认为人应该“绝圣弃智”,在更高的阶段回归到本初的质朴。
需第五讼笫六需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五十九章讼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三十一章讼,是战争之意。
讼卦是《易》的第一个凶卦,同样,老子也厌恶战争。
讼卦告诫人们要提高警惕才能中途吉利,老子解释说胜利是不得已的,胜利就可以了,不要武力逞强。
讼卦告诫人们发动战争要慎重考虑,老子补充指出,战争是“不得已而用之”。
需,是等待之意,等待是为了居于“飞龙在天”这个“九五”的最高位置,从而获得光明前途。
老子解释说等待是为了蓄藏精力,是保养身心、治理国家的最重要原则。
师第七比第八师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十六章比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七十九章师,是群众之意。
师卦的卦象是水在地下,寓意君子要用爱心保护人民、养活大众。
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够汇聚一切溪流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它善于处于溪谷之下游。
使大众归于正道,就可以在天下称王,正是由于君子“善下”的品德。
比,下坤上坎,坤为地,坎为水。
水附大地,地纳河海,相互依赖,亲密无间。
此卦与师卦完全相反,互为综卦。
它阐述的是相亲相辅、宽宏无私、精诚团结的道理。
得君位者为比,得臣位者为师,其理明矣。
小畜第九履第十小畜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三章履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五十章小畜即小有收获,小畜卦告诫人们还要继续努力。
善于知道别人、善于战胜别人、知道满足,这些在老子都只是小畜,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勉力勤行才是目的。
因为要长久必不可丧失基础,正如死而不忘道才是长寿。
履即鞋,卦说的是人踩在老虎尾巴上而没有危险。
怎样才能做到呢?老子认为顺其自然可以避开死亡,因而善于保护生命的人在大山中行走不避犀牛、老虎,进入敌阵中不不带铠甲和兵器。
泰第十一否第十二泰卦与否卦,《道德经》主要有关章节为第二、十五、十六、二十六、二十九、三十七、四十、四十二章“乾”“坤”不可分割,由两者构成的泰卦与否卦亦不可分开来理解。
泰即通泰,否即否塞,但两者又可相互转化,此两卦充分体现了《易》的辩证智慧。
《道德经》中有多章的句子和它们的解释十分相近。
泰卦有“小往大来”,老子说“重为轻根”;泰卦有“天地交而万物通也”,老子说“二生三,三生万物”;泰卦告诫君主帮助自然演化,老子认为君主能守住“道”的无为,万物就会自然教化;泰卦说“无往不复,天地之际也”,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复命曰常”。
否卦告诫人在吉利时应该有警惕之心,老子也认为善道者小心谨慎如冒着严寒趟水过河。
否卦认为顺应天命没有害处,“顺其自然”正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
同人十三大有十四同人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七章大有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五十四章同人,是众人的意思。
同人卦认为集体行为(离)顺应天道(乾)所以大家都吉利。
老子认为,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运行,圣人与世无争反而在众人中领先。
大有即大吉利,它的卦像是火在天上烧,告诫人们做时要顺应天道。
老子认为应该以“道”、“德”两个原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谦第十五豫第十六谦卦,《道德经》相关章节为第八、十、三十四、四十二、五十一、六十一、六十三、六十六章豫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十四章谦即谦虚,老子认为谦虚应该如“利万物而不争”的“水”和处于百谷之下又成其王的“江海”。
老子还把“道”的谦称为“玄德”。
谦卦认为对天、地、鬼神、人来说,都是减少盈补充谦的。
老子用“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来批判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情况。
他更深刻地提出,“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豫即顺时,豫卦由雷(运动)和坤(柔顺)构成,是顺时而动的意思。
老子认为处理事情要从细小出着手而且必须有恒心,顺着事物的发展而不以个人欲望妄为。
随卦第十七蛊卦第十八随卦和蛊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十七、六十五章随即跟随,寓意臣民像万物随时运行一样拥戴君王。
蛊,是教化的意思,蛊卦提醒君子教化万民。
两卦是相关的,因为君子受跟随自然有教化的责任。
老子认为圣人应该用“道”来启发人民的纯朴,使人类社会与万物一起返归淳朴然后顺应自然。
老子还把君主分为三种,最后的君主建功立业了百姓却是我们顺乎自然。
临卦第十九观卦第二十临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十六章观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四十七章临,是治理的意思。
临卦的卦象是泽在地下,寓意君主治理人民却自居下位,老子把这种君主比喻为“江海”。
(参考师卦)老子认为圣人要把自身利益放在百姓之后才能在百姓之前作领导。
观即观察,观卦提醒人注意观察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
对于观的最高境界,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圣人能“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噬嗑卦第二十一贲卦第二十二噬嗑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七十三章贲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十二章噬嗑,是口里有东西在嚼的意思。
噬嗑讲的是治狱,它由火与雷构成,象征赏罚严明。
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贲,是指用五颜六色进行文饰。
贲卦由在上的山和在下的火构成,寓意文饰不离根本。
老子认为圣人治理的主张是为解决温饱而不是追求声色悦目。
剥卦第二十三复卦第二十四剥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七十五章复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十六、二十五、四十章剥,是剥落的意思。
剥卦告诫君子应该尊重自然消长盈虚的规律,要厚待人民。
剥卦还举例说,君子乘坐华丽的车子会加重老百姓的负担。
老子指出,统治者赋税过重老百姓会挨饿,并认为统治者清淡无欲才能消除社会上的贫困和动乱。
复既反复,复卦寓意自然规律循环不息。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周行而不殆”,“远曰反”都是复的意思。
老子认为,万物最终都要各自返回本原,称为“静、“归根”,这是永恒不变的规律。
无妄卦第二十五大畜卦第二十六无妄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七章大畜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十章无妄即无故意,无妄卦告诫人们要抚育万物、做事要合乎正道才能大吉大利。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万物会自然教化。
他指出,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事物的欲望会萌动起来背离正道,这时候就需要用“朴”来镇定它,那么天地万物将会自然安定。
大畜,是大有收获的意思。
大畜的卦象(下乾上艮)是太阳(乾)照耀于山中(艮),寓意人应该像万物吸取太阳光一样了解前人的品德善行来培养和完善自己。
老子以寓问于答的形式提出个人自我表现修养的指导思想。
自身精气能不与形体分离吗?运气周身能如婴儿一样平和吗?心无杂念能像明镜一样一尘不染吗?爱护人民治理国家能够不用才智吗?面对纷纭的万物能够安静柔弱吗?明理通达能够不依靠知识吗?颐卦第二十七大过卦第二十八颐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四、五十、五十一章大过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九章颐,是养生的意思。
颐卦的养生之道不单是个人的养生,还包括天地养育万物和圣人养育万民。
颐卦告诫君子要谨慎言行和节制饮食,还认为人服从养生常理,即使危险也将吉利。
老子关于养生的观点可参考履卦,他还更进一步认为养生过度会损害生命。
天地运行和圣人养育万物都是无私的,这种广阔的胸怀老子认为正是生命的长久之道。
大过,是大得过了头的意思。
老子认为,积累达到满盈不如趁早停止,锤锻的很锐利不能长久守住,金玉满堂没有谁能保藏得住,富贵而骄就给自身种下灾祸。
坎卦第二十九离卦第三十坎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四十三、七十八章离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五十二章坎,是水坑的意思。
坎卦的卦象是一个又一个的水坑,寓意险阻重重。
水是柔弱的,它却造成重重险阻,坎卦饱含辩证法。
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离,是依附的意思。
离卦的卦象是太阳天天升起,象征光明普照四方。
老子认为能看见的常道叫做明,运用常道包含着的光返照内在的明,就能认识自我,并以智慧之光览照万物。
咸卦第三十一恒卦三十二咸卦和恒卦,《道德经》的对应章节为第二章老子认为交感是对立统一这个永恒规律的体现,“无”和“有”的交感更是万物的源泉。
老子更提出世界的六大对立统一: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
人看到了对立统一这个规律,天地万物自然都是可以认识的。
老子认为前后相互衔接是永恒的,因对立面不断在相互转化。
遁卦第三十三大壮卦第三十四遁卦,《道德经》的对应章节为第九章大壮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四章遁即隐遁,指的是君子隐退。
老子说,“功遂身退,天之道”。
大壮即大者强壮,大壮卦告诫君子行事要光明正大。
大壮卦认为大者强壮也不能莽撞,不然就会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