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说课稿
一、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二、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物质生产部门之一,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与其他两大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工业及聚落、商业关系密切。
因此教材在讲授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后,安排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本节是本章的第二节,在第一节介绍完交通运输自身主要的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及向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面发展的趋势和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后,本节主要结合大量事例说明交通运输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深刻揭示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聚落沿交通干线分布。
②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③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书籍、报刊、互联网等途径搜集广州特别是番禺地区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相关资料。
②利用多媒体把搜集资料汇总并制作电子版向其它同学作演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家乡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的调查、评价,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培养用发展和变化的观点分析人文地理现象。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培养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知识的技能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
由于中学地理教育的被忽视,所以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太高。
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例教学:创设实例情景小组活动探究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结合书本案例并升华到生活中的具体实例,为学生提供身边的事物进行分析研究,引发学生质疑提高兴趣,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环境观和发展观。
四、说学法:
本节课立足于案例分析,坚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首任。
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读图分析法
2、案例分析
3、总结归纳法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引出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引入课题。
)
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工薪阶层人士,要置业(买房),以下因素中,哪三个你认为是最重要的?(周边的娱乐项目丰富、房价合适、周边有较好的商业中心、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社区文化浓厚、生活设施齐全、具有升值潜力)
(二)讲授新课
(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以株洲、武汉市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
一、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1.教师向学生展示聚落的图片,并引导其归纳聚落的概念、类型。
2.教师向学生展示聚落形态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各种聚落的形态,并引导学生总结──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
3.学生展示课前小组制作的“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电子资料,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和分享,其他同学相互讨论并给予评价。
4.教师指导学生读“交通工具与城市空间形态”图,理解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5.案例教学──“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株洲的城市形态的影响”。
二、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教师向学生展示相关商业网点的图片资料,让学生通过图片明确商业网点的含义。
(2)教师向学生展示山区、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让学生对比、观察,分组讨论判断两幅图的地形,思考两者商业网点的分布差异并说明原因。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密度的因素。
(4)以“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为例,教师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地图、图片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并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5)教师小结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交通最优、市场最优)。
六、教学反思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实例,通过各种形式的资料分析并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能较好地达成课标中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的资料搜集,利用多媒体把搜集资料汇总并制作成电子版向其它同学演示,较好地实现了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北京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影响的调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以及用发展和变化的观点分析人文地理现象的思想,较好地达成了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说课的基本步骤与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依据《纲要》、课标的四性、新理念、新教法等理论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
这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
如:
1、参与式
2、讨论式
3、互动式
4、体验式
5、研究性学习
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说出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
达到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主体部分:说出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
并说出你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五、说板书
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
如果时间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也可以。
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
如: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美价值等。
说课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
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
2、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
3、教学目
的的确定符号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4、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可行性强。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
说课是说者向听者战士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
因此在说课活动小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时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
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
3、理论与实际要
有机统一。
三、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
任何活动的开展,考试大都有其鲜明的目的。
说课活动也不例外。
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
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
2、针对性强大。
3、准备充分。
4、评说准确。
四、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
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活动之前的一种课前预演,其本身也是集体备课。
在说课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尤其是研究性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
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
另一方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为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在说课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