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血糖: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血液的葡萄糖。

糖原合成与分解:由单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合成糖原分解成葡萄糖的过程称为糖原分解。

糖异生:由非糖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有氧氧化:在供氧充足时,葡萄糖在细胞液中分解生成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并释放大量能量称为有氧氧化途径。

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内,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柠檬酸在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之后又生成草酰乙酸,形成一个反应循环,该循环生成的第一个化合物是柠檬酸,它含有三个羧基,所以称为三羧酸循环或柠檬酸循环。

糖酵解:在供氧不足时,葡萄糖在细胞液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一步还原成乳酸,称为糖酵解途径。

血脂:血浆中的脂类统称为血脂。

血浆脂蛋白:是脂类在血浆中的存在形式和转运形式。

脂肪动员:脂肪细胞内的甘油三酯被脂肪酶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释放入血,供给全身各组织氧化利用,这一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酮体:包括乙酰乙酯、β-羟丁酸和丙酮,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正常产物。

必需脂肪酸:维持人和动物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脂肪酸,但哺乳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称为必需脂肪酸。

必需氨基酸:8种人体内需要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互补作用:将不同种类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可以相互补充所缺少的必需氨基酸,从而提高其营养价值,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转氨基作用:是指由氨基转移酶(又称为转氨酶)催化,将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一个α-酮酸的羰基位置上,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一个新的α-氨基酸。

一碳单位:有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活性基团,称为一碳单位。

密码子:从mRNA编码区5`端向3`端按每3个相邻碱基为一组连续分组,每组碱基构成一个遗传密码,称为密码子或三联体密码。

中心法则:是对DNA、RNA和蛋白质之间基本功能关系的解释(图P207)。

半保留复制:当DNA进行复制时,亲代DNA双链必须解开,两股链分别作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指导合成一股新的互补链,最终得到与亲代DNA碱基序列完全一样的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和一股新生DNA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以dNTP为原料、由逆转录酶催化合成DNA的过程,该过程的信息传递方向是从RNA到DNA,与从DNA转录到RNA得信息传递方向相反,所以称为逆转录。

转录:是指生物体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把DNA碱基序列转化成RNA碱基序列、从而将遗传信息传递到RNA分子上的过程。

启动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的启动子均由RNA聚合酶结合位点、转录起始位点及控制转录起始的其他调控序列组成,是启动转录的特异序列。

翻译: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是核糖体协助tRNA从mRNA读取遗传信息,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点突变:错配又称为点突变,包括转换和颠换。

转换是两种嘌呤或者嘧啶之间的互换。

颠换是嘌呤换嘧啶或者嘧啶换嘌呤。

变构调节:特定物质与酶蛋白活性中心之外的某一部位以非共价结合,改变酶蛋白构象,从而改变其活性,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变构调节。

基因表达:是指基因经过转录和翻译等一系列复杂过程,指导合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产物。

操纵子:操纵子是原核生物绝大多数基因的转录单位,由启动子、操纵基因和受操纵基因操控的一组结构基因组成。

化学修饰调节:通过酶促反应使酶蛋白以共价键结合某种特定基团,或脱去该特定基团,导致酶蛋白构象改变,酶活性也随之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化学修饰调节。

顺式作用原件:真核生物的调控序列又称为顺式作用原件,是指与结构基因串联、对基因的转录启动和转录效率起重要作用的DNA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和沉默子。

胆汁酸肠肝循环:在进食脂类物质后,胆囊收缩,胆汁酸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参与脂类消化吸收,并且约有95%的胆汁酸被重吸收,其中结合胆汁酸主要是在回肠部位被重吸收,属于主动吸收,而有力胆汁酸则在肠道各部位被重吸收,属于被动吸收。

重吸收的胆汁酸通过门静脉入肝脏,其中的游离胆汁酸重新转化成结合胆汁酸并汇入胆汁,随胆汁入肠,上述过程构成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胆色素:是血红素的分解产物,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胆素等。

生物转化:肝脏将非营养物质进行转化,最终增加其水溶性(或极性),使其易于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二氧化碳结合力:在25℃,Pco2约为5.3KPa的标准状态下,每1000mL血浆中的HCO3-所能释放的CO2 mmol数,正常值22-31mmol/L。

碱储:血浆NaHCO3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机体缓冲酸的能力,习惯上将血浆NaHCO3称为碱储或碱储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