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第十六章分式16.1分式16.1.1从分数到分式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难点是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从分数入手,研究出分式的有关概念,同时还要讲清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本章从实际问题引出分式方程10020v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3. 以上的式子五、例题讲解P5例1. 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补充)例2. 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m(2)1m1m 3m10020v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6020v小时,所以10020v=6020v.10020v,6020v,s,v,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asm2m 12=6020v,给出分式的描述性的定义:像这样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属于分式.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9x+4, 7 , 9x20y不要在列方程时耽误时间,列方程在这节课里不是重点,也不要求解这个方程. 1.本节进一步提出P4[思考]让学生自己依次填出:10,s,200,v.为下面的[观察]提供具体的式子,就以7a33s上的式子10020v,6020v,s,v,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as, m45, 8y3,y21x9可以发现,这些式子都像分数一样都是(即A÷B)的形式.分数的分子A与分母B都是整数,而这些式子中的A、B都是整式,并且B中都含有字母.AB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1)(2)(3)x32xx 2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AB3x 5P5[归纳]顺理成章地给出了分式的定义.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研究分式往往要类比分数的有关概念,所以要引导学生了解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希望老师注意: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例如分式中包括所有的分数. 2.P5[思考]引发学生思考分式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分式才有意义?由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分式的分母也不能为零.注意只有满足了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这个条件,分式才有意义.即当B≠0时,分式AB2x 52可以表示为两个整式相除的商(除式不能为零),其x77x(1)(2)x x2x 12七、课后练习5x213x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1)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个,做80个零件需小时.(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千米/时.(3)x与y的差于4的商是.2.当x取何值时,分式无意义?3x 2x1的值为0?3. 当x为何值时,分式x x2才有意义.3.P5例1填空是应用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解出字母x的值.还可以利用这道题,不改变分式,只把题目改成“分式无意义”,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分式及有关的概念,也为今后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打下良好的基础. 4.P12[拓广探索]中第13题提到了“在什么条件下,分式的值为0?”,下面补充的例2为了学生更全面地体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两个条件得到的解集的公共部分才是验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x 12这一类题目的解.四、课堂引入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10,s,200,v.7a八、答案:六、1.整式:9x+4, 920y, m453分式:7 , 8y3,xy22.(1)x≠-2 (2)x≠(3)x≠±2 23.(1)x=-7 (2)x=0 (3)x=-1 七、1.1x80sa b33s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1,x y; 整式:8x, a+b, x y;44分式:80,xsa b3(补充)例5.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6b5a22.3. x=-1,x,3y2m n,7m6n,3x4y。

[分析]每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都有自己的符号,其中两个符号同时改变,分式的值不变. 解:6b5a=6b5a,=x3y3x4y=x3y,2m n=2mn,7m6n=7m6n,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二、重点、难点1.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难点: 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学难点是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突破的方法是通过复习分数的通分、约分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导出通分、约分的概念,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地将分式变形.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7的例2是使学生观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应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这个整式,填到括号里作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变.2.P9的例3、例4地目的是进一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值得注意的是:约分是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通分是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教师要讲清方法,还要及时地纠正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在做提示加深对相应概念及方法的理解. 3.P11习题16.1的第5题是: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这一类题教材里没有例题,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补充例5. 四、课堂引入15313与9与相等吗?为什么?3x4y。

六、随堂练习1.填空:(1)2x22x3xb1a c=x 3(2)6ab8b2323=23a3=(3)=an cn(4)x yx yx y22.约分:(1)3.通分:(1)(3)12ab233ab6abc22(2)8mn2mn22(3)4xyz16xyz523(4)2(x y)y x3和25abca8bc222(2)a2xy1y 1和和b3x23c2ab和(4)1y 14.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xy3ab23(2)a3217b(3)5a13x2(4)(a b)m231542092438七、课后练习1.判断下列约分是否正确:(1)a cb cab2.说出与与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420248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五、例题讲解P7例2.填空:[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 P11例3.约分:[分析] 约分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所以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分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P11例4.通分:[分析] 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2= (2)x yx y22=1x y(3)m nm n=02.通分:(1)13ab2和27ab2(2)x1x x2和x1x x23.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子第一项系数为正,分式本身不带“-”号. (1)八、答案:2a b a b(2)x2y3x y六、1.(1)2x (2) 4b (3)bn+n (4)x+y2.(1)a2bc4.P14例3是应用题,题意也比较容易理解,式子也比较容易列出来,但要注意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a>1,(4)-2(x-y)2(2)(3)x4z2因此(a-1)=a-2a+1<a-2+1,即(a-1)<a-1.这一点要给学生讲清楚,才能分析清楚“丰收2号”单位面积产量高.(或用求差法比较两代数式的大小)四、课堂引入1.出示P13本节的引入的问题1求容积的高b a倍.mnvabmn222223.通分:(1)(2)12ab3=5ac10abc23,25abcb3x222=4b10abc223,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a2xy3c2ab=3ax6xy2,32=a2by6xy(3)(4)2= =12c28abc328bc2=8abc22(a b)m2[引入]从上面的问题可知,有时需要分式运算的乘除.本节我们就讨论数量关系需要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我们先从分数的乘除入手,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1.P14[观察] 从上面的算式可以看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3.[提问] P14[思考]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你能说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类似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得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的结论.五、例题讲解P14例1.[分析]这道例题就是直接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应该注意的是运算结果应约分到最简,还应注意在计算时跟整式运算一样,先判断运算符号,在计算结果.P15例2.[分析] 这道例题的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结果的分母如果不是单一的多项式,而是多个多项式相乘是不必把它们展开.P15例.[分析]这道应用题有两问,第一问是:哪一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先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面积,再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是500a21y 13y1(y1)(y1)1y 1=y1(y1)(y1)xy3ab2(2)a17b(3)5a13x2(4)16.2分式的运算16.2.1分式的乘除(一)一、教学目标: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 二、重点、难点1.重点:会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3. 难点与突破方法分式的运算以有理数和整式的运算为基础,以因式分解为手段,经过转化后往经过转化后往往可视为整式的运算.分式的乘除的法则和运算顺序可类比分数的有关(3)32m25n27x xy(4)-8xy七、课后练习计算(1)x(5)a 42a2a1a4a 4a 122(6)y26y9y 2(3y),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a m倍.引出了分式的n乘除法的实际存在的意义,进一步引出P14[观察]从分数的乘除法引导学生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但分析题意、列式子时,不易耽误太多时间.2.P14例1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注意计算的结果如能约分,应化简到最简.3.P14例2是较复杂的分式乘除,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310bc y1(2)5b33ac21a x y22(3)12xy5a8xy2x2322(4)a4b ab2(5)x2x3aba2bx 1(4x) (6)42(x y)x2235(y x)八、答案:六、(1)ab (2)(6)3七、(1)(5)x1x(3)y14(4)-20x2(5)(a1)(a2)(a1)(a2)(1)3ab322xy2(8xy9ab)2)3x(4b)y7b2c2=(3)y)23ab3y 21x2xy3ab32(8xy9ab24b3x(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2)310ax(4)a2b3b=(6)6x(x=2xy9ab3x8xy24b(判断运算的符号)5(x y)16b9ax23(约分到最简分式)(2) ==2x644x4x2x 622(x3) 1(x3)(x2)3x16.2.1分式的乘除(二)一、教学目标: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二、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紧紧抓住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这一点,然后利用上节课分式乘法运算的基础,达到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目的.课堂练习以学生自己讨论为主,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所做的题目作自我评价,关键是点拨运算符号问题、变号法则.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17页例4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教材P17例4只把运算统一乘法,而没有把25x2-9分解因式,就得出了最后的结果,教师在见解是不要跳步太快,以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不了,造成新的疑点.2,P17页例4中没有涉及到符号问题,可运算符号问题、变号法则是学生学习中重点,也是难点,故补充例题,突破符号问题.四、课堂引入计算(1)yx xy(yx) (2)3x4y(3xy)(12x)44x4x(x3)(x2)3xx 3(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2(x3)(2x)21x31x 3(x3)(x2)3x(x3)(x2)(x3)(分子、分母中的多项式分解因式) =2(x3)(x2)2x 22=六、随堂练习计算(1)3b231016abc2a2(22ab) (2)45c2ab24(6abc)26220c30ab22(3)3(x y)(y x) 3(x y)9y x(4)(xy x) x2xy yxyx yx2七、课后练习计算(1)8xy22423x4y6(1y 3 xy6z)(2)a6a94 b x xyx xy 22223 a2b3a9 xyy xy2a2五、例题讲解(P17)例4.计算[分析] 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计算结果要是最简的.(补充)例.计算4(3)y4y42y 6126y9y2(4)(x y)八、答案:六.(1)七. (1)3a24c3(2)a58c24(3)(x y)32y124(4)-y1x(1)()2=bbaaabababab=()(2) ()3=bab abaababab=()36xzy(2)b 2(3)(4)(3)()4==()a16.2.1分式的乘除(三)一、教学目标:理解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 二、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讲解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之前,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分式乘法的法则,计算()= ba3aaaa a aa()===3,……bbbb b bbb322[提问]由以上计算的结果你能推出()n(n为正整数)的结果吗?b五、例题讲解(P17)例5.计算[分析]第(1)题是分式的乘方运算,它与整式的乘方一样应先判断乘方的结果的符号,再分别把分子、分母乘方.第(2)题是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应对学生强调运算顺序:先做乘方,再做乘除.六、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并改正. (1)((3)(abb35222a)=32b2a(2)(3b2a)=29b4a2222y3x)=8y9x(4)(3xx b)=29x2x b2.计算,(1) (5x2a2abab=a ab b=3y) (2)( 23ab2c232) (3)( xy23a3xy2)(2ay2x2)3(4)( (6)(xy zy2x22)(23xz3x2y3) 5)(3)(2y顺其自然地推导可得:anx)(xy)4naaana)()(3x2ay)()===n,即()=n. (n为正整数)bb b bbbb ananan七、课后练习计算(1) ((3)(c3n个n个归纳出分式乘方的法则: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1.P17例5第(1)题是分式的乘方运算,它与整式的乘方一样应先判2ba2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断乘方的结果的符号,在分别把分子、分母乘方.第(2)题是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应对学生强调运算顺序:先做乘方,再做乘除..2.教材P17例5中象第(1)题这样的分式的乘方运算只有一题,对于初学者来说,练习的量显然少了些,故教师应作适当的补充练习.同样象第(2)题这样的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也应相应的增加几题为好.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是学生学习中重点,也是难点,故补充例题,强调运算顺序,不要盲目地跳步计算,提高正确率,突破这个难点.四、课堂引入计算下列各题:3)3c4(2) (ab22) n 1ab2)(2a b2a3a4222()()(a b) )() (4) 3abb acab36222八、答案:六、1. (1)不成立,(b)=22a4a3(2)不成立,(8y333b2a3x)=229b4a9x22(3)不成立,( 2. (1)25x9y422y3x)=27x3(4)不成立,(x b)=x2bx b2(2)27ab8c96(3)8ax9y234(4)yz345(5) 七、(1)1x2ay4x3212R1R11R21Rn.若知道这个公式,就比较容易地用含有R1的式子表示R2,列出1R2R150R1(R150)1R11R150,下面的计算就是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了,得到1R4,再利用倒数的概念得到R的结果.这道题的数学计算并不难,但8ba96(2)ab2n 2(3)ca22(4)a bb是物理的知识若不熟悉,就为数学计算设置了难点.鉴于以上分析,教师在讲这道题时要根据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掌握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的情况,可以考虑是否放在例8之后讲.四、课堂堂引入1.出示P18问题3、问题4,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答案.引语:从上面两个问题可知,在讨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时,需要进行分式的加减法运算. 2.下面我们先观察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请你说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法则吗?3. 分式的加减法的实质与分数的加减法相同,你能说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4.请同学们说出五、例题讲解(P20)例6.计算[分析] 第(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减法的运算,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减,第二个分式的分子式个单项式,不涉及到分子是多项式时,第二个多项式要变号的问题,比较简单;第(2)题是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最简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乘积.(补充)例.计算(1)x3yx y2216.2.2分式的加减(一)一、教学目标:(1)熟练地进行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2)会把异分母的分式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二、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是难点,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必须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然后按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法则计算,转化的关键是通分,通分的关键是正确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确定最简公分母的一般步骤:(1)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2)所出现的字母(或含字母的式子)为底的幂的因式都要取;(3)相同字母(或含字母的式子)的幂的因式取指数最大的.在求出最简公分母后,还要确定分子、分母应乘的因式,这个因式就是最简公分母除以原分母所得的商.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一般步骤:(1)通分,将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2)写成“分母不便,分子相加减”的形式;(3)分子去括号,合并同类项;(4)分子、分母约分,将结果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18问题3是一个工程问题,题意比较简单,只是用字母n天来表示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的时间,乙工程队完成这一项工程的时间可表示为n+3天,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n1n 312xy23,13xy42,19xy2的最简公分母是什么?你能说出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吗?x2yx y222x3yx y22[分析] 第(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强调分子为多项式时,应把多项事看作一个整体加上括号参加运算,结果也要约分化成最简分式. 解:x3yx y22x2yx y222x3yx y22=.这样引出分式的加减法的(x3y)(x2y)(2x3y)x y2x2yx y2222=实际背景,问题4的目的与问题3一样,从上面两个问题可知,在讨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时,需要进行分式的加减法运算.2.P19[观察]是为了让学生回忆分数的加减法法则,类比分数的加减法,分式的加减法的实质与分数的加减法相同,让学生自己说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3.P20例6计算应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第(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减法的运算,第二个分式的分子式个单项式,不涉及到分子变号的问题,比较简单,所以要补充分子是多项式的例题,教师要强调分子相减时第二个多项式注意变号;第(2)题是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最简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乘积,没有涉及分母要因式分解的题型.例6的练习的题量明显不足,题型也过于简单,教师应适当补充一些题,以供学生练习,巩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4)P21例7是一道物理的电路题,学生首先要有并联电路总电阻R与各支路电阻R1, R2, …, Rn的关系为解:==2(x y)(x y)(x y)2x y1x 31x62x6x92(2)[分析] 第(2)题是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先把分母进行因式分解,再确定最简公分母,进行通分,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1x 31x62x6x926==1x 31x2(x3)6(x3)(x3)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21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例8只有一道题,训练的力度不够,所以应补充一些练习题,使学生熟练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2.P22页练习1:写出第18页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四、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五、例题讲解2(x3)(1x)(x3)122(x3)(x3)(x6x9)2(x3)(x3)(x3)22==2(x3)(x3)x32x 6=六、随堂练习计算(1)3a2b5ab1a 32a b5ab6a22b a5ab2(2)m2nn m3a6ba bnm n2mn m7a8ba b(P21)例8.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补充)计算(1)(x2x2x2(3)9(4)5a6ba b4a5ba bx1x4x4x 12)4xx七、课后练习计算(1)5a6b3abc2[分析] 这道题先做括号里的减法,再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把分母的“-”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边..3b4a3bac22a3b3cba2(2)3b aa b22a2ba b223a4bb a22解:(=[2x2x2x2x4x 42)4xxxx2x(x2)b2a bab aa b 1 (4) 16x4y16x4y3x4y6x2x1(x2)2]x(x4)]=[(x2)(x2)x(x2) 222x(x1)x(x2)x(x4)2八、答案:四.(1)五.(1)5a2b5ab2(x4)(2)a3ba23m3nn m(3)1a 3(4)1=x4x xx(x2)1x4x 4222ab2(2)b2(3)1 (4)13x2y=2(2)xx yyx yxyx y444x222x y[分析] 这道题先做乘除,再做减法,把分子的“-”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边. 解:xx yy216.2.2分式的加减(二)一、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二、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7x yxyxyx y444x222x y4x yx222=xx yy2x y2xy(x y)(x y)xyx y2222222=(x y)(x y)=xy(y x)(x y)(x y)=xyx y六、随堂练习计算(1) ( x24 2 (2)ax 22x)x2x(a bbb a)(1a1b)(3)(3122a 2a24)(a 21a 2)七、课后练习1.计算(1) (1yx y )(1xx y)(2) (a222aa1)a24aaa24a 4aa2(3) (1x11yz)xyxy yz zx2.计算(11a 2a 2)4a2,并求出当a-1的值.八、答案:六、(1)2x (2)aba b(3)3xy112七、1.(1)(2) (3)2.x2y2a 2za2,-1a 4316.2.3整数指数幂一、教学目标:1.知道负整数指数幂an=1an(a≠0,n是正整数).2.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3.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二、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难点: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复习已学过的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am an am n(m,n是正整数);(2)幂的乘方:(am)n amn(m,n是正整数);(3)积的乘方:(ab)n anbn(n是正整数);(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am an am n( a≠0,m,n是正整数,m>n);(5)商的乘方:(ananb) bn(n是正整数);0指数幂,即当a≠0时,a0 1. 在学习有理数时,曾经介绍过1纳米=10-9米,即1纳米=1米.此处出109现了负指数幂,也出现了它的另外一种形式是正指数的倒数形式,但是这只是一种简单的介绍知识,而没有讲负指数幂的运算法则.33学生在已经回忆起以上知识的基础上,一方面由分式的除法约分可知,当a≠0时,a3a5=a=1a5=aa3a2a2;另一方面,若把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am an am n(a≠0,m,n是正整数,m>n)中的m>n这个条件去掉,那么a3a5=a35=a 2.于是得到a2=11a2(a≠0),就规定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当n是正整数时,a n=a(a≠0),也就是把am an am n的适用范围扩大了,这个运算性质适用于m、n可以是全体整数.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23思考提出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P24观察是为了引出同底数的幂的乘法:am an am n,这条性质适用于m,n是任意整数的结论,说明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具有延续性.其它的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在整数范围里也都适用.3.P24例9计算是应用推广后的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教师不要因为这部分知识已经讲过,就认为学生已经掌握,要注意学生计算时的问题,及时矫正,以达到学生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的教学目的.4.P25例10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正确?是为了类比负数的引入后使减法转化为加法,而得到负指数幂的引入可以使除法转化为乘法这个结论,从而使分式的运算与整式的运算统一起来.5.P25最后一段是介绍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用科学计算法表示小于1的数,运用了负整数指数幂的知识. 用科学计数法不仅可以表示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表示一个负数.6.P26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负整数指数幂来表示小于1的数,从而归纳出:对于一个小于1的数,如果小数点后至第一个非0数字前有几个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这个数时,10的指数就是负几.7.P26例11是一个介绍纳米的应用题,使学生做过这道题后对纳米有一个新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应用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四、课堂引入1.回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am an am n (m,n是正整数);(2)幂的乘方:(am)n amn(m,n是正整数);(3)积的乘方:(ab)nanbn(n是正整数);8(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am an am n( a≠0,m,n是正整数,m>n);(5)商的乘方:()n(n是正整数);bb2.回忆0指数幂的规定,即当a≠0时,a0 1. 3.你还记得1纳米=10米,即1纳米=3-9anan16.3分式方程(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 和产生增根的原因.2.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再假设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a53 5m110329米吗?1a324.计算当a≠0时,a a=aa35=a3a a=anam n(a≠0,m,n二、重点、难点1.重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2.难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也是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基础,只是需把分式方程化成整式方程,所以教学时应注意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注重渗透转化的思想,同时要适当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