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政治生活》复习课件
适 用 适用于县及县级以下人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以 大代表的选举,城市居 范 委会,农村村委会选举 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的选举 围
从候选人的角度看
等额选举
优 点
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
者结构的合理性
差额选举
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 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 供了选择的余地
局 限 性
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 由选择,选民可能误认为 将要当选者已事先“内 定”,因而积极性受到影 响
民主管理 8、村居委会的性质、运行
(1)村民委员会 性质 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不是基层党政机关、 基层政权
运行
选举
形式、内容
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 成员
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 发表意见,参与决策。 “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意义
村民自治的基础, 主要途径
决策
重要途径
管理
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9、了解自由与法律的关系
负责任的自由
公民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自由
10、行使监督权要注意的事项 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1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实现公民政治权利 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民主选举 1、4种选举方式 是什么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从选民的 角度看
从候选人 的角度看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从选民的角度看
直接选举
优 点 局 限 性
直接地反映民意;调动 公民的积极性;加强选 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人数众多时,组织工作 和技术工作有相当大的 难度,且成本较高。易 产生分散主义倾向
间接选举
选举成本较低,便于组织,适 合选民多,分布广的情况 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 一定的阻隔,影响选民意愿的 表达
结合民族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性 12、宪法和法律的重要性
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 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结合党依法执政的表现:党的主张通过法 定程序(人大)上升为国家意志
1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内容
平等地享有权利 平等地履行义务 平等地适用法律
村居运行 (怎么做)意义 (为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意义 渠道 负责行使
【考点展示】
1、4种选举方式 2、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优缺点 3、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优缺点 4、选择不同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及我国的选举方式 5、公民怎样行使选举权 6、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7、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8、村居委会的性质、运行 9、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基层民主)的意义 10、公民的民主监督权的内容 11、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12、公民如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①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 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合法权益
【体系构建】
把握基本原则 指 导
怎么做
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是什么 4种选举方式 为什么 依据
怎么做 珍惜权利
参与途径 和方式
方式 (怎么做)
意义 (为什么)
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①公民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必须在宪法和法律 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公民政治诉求的表达,应 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进行 ②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提高参与公共事 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
2.有序和无序的政治参与,其区别就在于
(1)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真实障 的权利有保障
物质保障 ②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 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人权)
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1)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立国之本,已被写 入我国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①只有发扬民主
怎么做
民主选举
基本要求:
有序参与
参与途径 和方式
民主决策 方式、意义 民主管理 村居运行、意义
民主监督
为什么 意义 怎么做 渠道 负责行使
【考点展示】
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3、已删除 4、人民民主的优点 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6、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性义务 7、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内涵和重要性 8、政治自由的内容和意义 9、了解自由与法律的关系 10、行使监督权要注意的事项 1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12、宪法和法律的重要性 1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是什么
11、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1)对国家机关
为什么
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2)对公民
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12、公民如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1)渠道 ①信访举报制度 写信、打电话等 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怎么做
纽带 人大 (国家权力机关)
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②只有坚持专政
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7、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内涵和重要性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仅指人大代表 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 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8、政治自由的内容和意义
(1)内容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2)意义
广大人民群众
③舆论监督制度
人大代表联 系群众制度
特点: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
④新形式、新方法 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2)如何负责地行使 思想上 权利意识
(1)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 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行动上 (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 能干扰公务活动。 法律义务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如果对竞选不加以有效规 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 金钱交易等情况的发生。
4、选择不同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及我国的选举方式
为什么 (1)制约因素 ①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 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选举方式。 ②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 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2)我国的选举方式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 了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采用直接选举 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要求
任何公民
合法权利受保护
违法犯罪受制裁
(2)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内容
①在法律关系上相对应而存在, 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②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③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要求
①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②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
公民的政治生活
公民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政府
国内
政治生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政治制度
党和国家机关
当代国际社会
国际
是什么 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公 民 的 政 治 生 活
政治权利
政治义务 民主 优点 为什么 国家性质 最大特点 本质 内容 专政 必要性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遵循三个 基本原则
权利和义务统一
个人和国家利益结合 是什么 4种选举方式 为什么 依据 怎么做 珍惜权利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方式:公示
依据:公民享有知情权,是公民参与决策的前提 和基础 意义:有利于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④社会听证制度 方式:听证会 依据:发现拟定的决策方案存在哪些问题, 加以修改、完善。 意义:决策利民
7、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决策机关角度 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公民角度 ①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②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 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9、实现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基层民主)的意义
1、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 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2、有助于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 深刻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民主监督 10、公民的民主监督权的内容 (1)批评、建议权 针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2)申诉、控告、检举 针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1)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2)特点
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 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4、人民民主的优点
(1)广泛性
①主体广泛 ②权利广泛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政治自由……
民主决策
6、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②专家咨询制度 (1)直接参与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④社会听证制度 (2)间接参与 选举人大代表,参与决策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方式: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 依据: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 意义: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 重要前提。 ②专家咨询制度 方式:论证会、座谈会 依据: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 意义: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5、公民怎样行使选举权